母乳喂养,我有意见(转)
141513婴幼育儿
在最近这种谈“奶粉”色变的大环境下,我发这篇日志似乎有点顶风作案没事儿找打的意思,不过我还就看不惯中国人这种风吹一边倒的舆论习惯。没事儿的时候都跟专家似的以讹传讹:“奶粉的营养成分的种类要远远多于母乳!”,出事儿了以后又都跟愤青似的质问妈妈们:“你们为什么不母乳喂养?你们到底还是不是母亲啊?”事已至此,那些已经进行了人工喂养的妈妈们也不可能重新向孩子敞开乳房,所以她们已经没有说话的权利了。但是,我作为一个也选择了母乳喂养这条艰难之路的妈妈,心里却总掂量不出,占很大比例数量的妈妈们最终放弃了母乳喂养,究竟是什么原因。
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的身体先天基因和后天生长发育状况都有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样幸运,生完孩子就能有奶并且够吃,这就如同并非每人进了产房就能20分钟解决问题一样。况且目前刨腹产比例仍在缓慢地增加,这种无主动临盆反应的生产是不能为产妇提供足够的泌乳激素的,当然,母亲应该选择刨腹产还是顺产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总而言之,像我这种补奶粉补到一个月奶才够吃的例子在艰苦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们里应该也只算是普通,比我艰难的母亲有的是,只不过有的坚持下来了,有的没坚持下来。
我家的月嫂给我讲过她以前遇到过的一个产妇的例子,生完孩子奶不够吃,下奶汤催乳药乳房按摩脉冲都试过了,孩子依然饿得哇哇哭。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勤喂,用孩子的吸吮刺激强迫身体产奶。于是在整整一个月子中,她一天24小时要喂25次奶,坚决不补奶粉。
我记得我刚刚下奶的时候一天要喂14、5次,每次喂奶每侧乳房要各吃20分钟左右,吃完奶给孩子拍嗝儿要用5-10分钟,还要在孩子确实吃不出奶来而放弃乳头大哭的时候加补几次奶粉。那段时间,我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零零散散加在一起大概5个小时,每天恍恍惚惚,经常睁着眼睛却不知道自己是睡着还是醒着,心情极度低落。可是这么推算出来,那位产妇在月子里每天大概也就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我很佩服那位妈妈坚持母乳喂养的执著。为了实现母乳喂养的目标,在主观上她最大限度地忍受了痛苦和辛苦,在客观上她也下大力气保证了月子里这段关键的下奶阶段。月子里她家的人员安排是这样的:产妇本人负责喝汤、喂奶;月嫂负责给产妇按摩乳房,给孩子洗澡、换尿布、拍奶嗝儿(因此月嫂每天也只能睡3个小时);另外有一个保姆负责给产妇、孩子、月嫂和她自己洗衣服、洗尿布、做一部分饭,打扫卫生(这个保姆白天很辛苦,但是晚上能睡整觉);还有一个专门做饭的小时工负责买菜、买母婴用品和给产妇煲下奶汤(这个小时工相对轻松,但是需要做饭的专业性比较强)。
我当时听了很惊诧,问:“她在家做个月子花这么多钱干吗不直接去月子中心?”答:“月子中心实行按时哺乳制度,孩子和母亲分离,定时抱给母亲喂奶,如果不到喂奶时间孩子就哭,月子中心的人员就给孩子喂奶粉。”这我就明白了,看来那位产妇是把什么都想到了。但是我很怀疑,是不是每位最初希望母乳喂养的妈妈都能有她这么大的决心和经济实力来做这样的月子。花钱倒在其次,进口奶粉也得要不少银子,关键是这种炼狱般的月子需要极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作支撑,产妇生产之后虚弱的身体和抑郁的心情是不是能够支撑得住呢?
孩子满月的时候我抱孩子下楼晒太阳,遇到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妈妈,当时她的孩子已经6个多月了。她问我现在怎么喂,我照实说:每天得补两次奶粉。她当时像遇到了知音,并且预言家一样预告道:“你跟我当时的情况一模一样,后来奶粉补得越来越多,3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彻底吃奶粉了,现在我们吃雅培。”而现在,双双马上就5个月了,我的奶却越吃越多,早已实现了纯母乳喂养。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我问她谁帮着带孩子,她说孩子姥姥还在外地上班,孩子奶奶来了以后婆媳不和,她干脆自己带孩子,虽然费力但图省心,末了她还补充一句:“大人有时候累得连饭都吃不上怎么保证母乳质量啊,干脆断了!”
我和双双42天复查的时候与另外一个妈妈和孩子分在一组,为了加快复查的速度,我们两个妈妈和两个孩子同时进行复查。在秤体重的等候区,那个小宝宝躺在双双身边,就好像躺在一个小巨人身边,虽然已经是42天的孩子,但是几乎还保持着孩子刚刚诞生时的皮肤褶皱。旁边有个等待的病人好奇地问:“这孩子个儿怎么这么小啊?”这时旁边的孩子奶奶立刻愤愤不平地说:“我们剖出来的时候才5斤,他妈妈7天没下奶,医院不准我们吃奶粉,我们就生生饿了7天,出院的时候只有4斤了,个儿能不小么!”听到这里我倒吸一口冷气,回忆起前一段时间听说海淀妇幼接连发生了几起新生儿低血糖的抢救病例,据说其中有一例抢救失败导致新生儿死亡。原因也和我生产的医院制度有关:为避免乳头错觉,提倡母乳喂养,不论母亲是否下奶都不允许加补奶粉。除此之外,我还听说过其他有关的病例,新生儿饥饿性啼哭过度可以间接导致吸入性肺炎和婴儿疝气。
前两天带双双晒太阳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认识很久的阿姨,她说儿媳妇奶水很好,而且因为是太平路小学的老师,加上寒暑假基本上可以休一年的产假,这样就可以母乳喂养到一岁再断奶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她们年级组有个老师病倒了,校长让她赶紧回来替课,否则孩子们就没人教了!于是,阿姨的儿媳妇在孩子满四个月当天就上班了,虽然现在还在“背奶”(在单位把奶挤出来带回家给孩子吃),但是母乳产量已经越来越低,儿媳妇已经开始考虑断奶。
罗哩罗嗦说了这么多我的所见所闻,也没准就是发生在您身边的事儿。看到了听到了这些,再仔细想想还有为数众多的孩子们确实吃不到(或者吃不够)母乳,似乎已经不是某个家庭的简单问题了。前两天看了小巫的blog,想看看她怎么说。小巫自己倒没说什么,只是推荐了两篇言辞激烈的博文,文中的博主慷慨陈词、拍案而起,把奶粉商、放弃母乳喂养的妈妈们、甚至劝说产妇喂奶粉的七大姑八大姨都骂了个狗血淋头。可是我仔细琢磨着我的见闻,却总是经常感到在母乳喂养率急剧下降的这几十年里,这似乎是社会带来的必然趋势。社会剧烈的发展变革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拂过之处,人人都难得幸免,区别只是人们的反应——顺从和挣扎——罢了。简单地看一眼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能发现很多躲避不开的问题。
第一,乳母的食品营养下降。有个同事一次去远郊玩的时候吃到了农民自家种的大白菜,他惊讶地跟我说:“你知道么!大白菜其实是甜的!比苹果还甜呢!”经历了正常生长周期和光合作用的大白菜能够产生糖分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超市的货架上陈列的究竟是什么东西,那是大白菜么,那顶多是激素和水!三十年前的产妇靠吃小米粥煮鸡蛋甚至吃糠咽菜也能下奶,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这些食品足够绿色有机,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就可以满足哺乳期妇女对谷类、蛋类和蔬菜的营养需求了,我听说过不少吃素的产妇奶量也很惊人。但是现在(至少是城市的)的乳母都在吃什么呢?别说食品营养成分了,有的甚至连食品安全都保证不了,而人的身体分泌乳汁是需要从正确的食品中摄取正确的营养的。
第二,现代家庭关系质量下降。我不想把不相干的原因和结果扯在一起,但如果我另写一篇《婆媳关系影响母乳喂养》,可能会吸引不少点击。现代家庭的模式几乎完全脱离了三代同堂的体系,(这倒是拉动房价攀升的一个硬性需求),如果没有孙辈的降生这一事件,子家庭与母家庭之间几乎可以不发生任何实质事件的沟通或冲突,所以孩子出现后如何处理随之出现的家庭关系对产妇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小巫的blog上所描述的婆婆经常出现的举动是要求给孩子添加奶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多数家庭中的常态,但是不同的家庭中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困难。我听说过的最极端的例子是婆媳在月子中冷战三天,媳妇的母乳就此告罄。泌乳本身就是一种激素反应,不可能不受心情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孩子奶奶退居二线,孩子姥姥铤而替之的局面,也许就是无奈之下的一种变通。
第三,哺乳期妇女的社会重视程度不足。国际母乳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修改了对母乳喂养的指导标准: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孩子6个月,断奶时间延迟至孩子24个月。关于为什么强烈建议母亲尽量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的益处,国际母乳会的指导手册里一目了然,但是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处于哺乳期的职业女性都同样艰难。中国大部分企业给与母亲的法定产假是4个月左右,部分国家机关给与产假7个月左右,上班后哺乳期妇女享受每天两次哺乳时间,每次半个小时。如果家庭住址不是离单位举步可至的话,这种程度的假期对于希望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显然是不足的,至少就我在北京的工作单位而言,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单程返回家里路上就需要半小时。同时,对于无法按时回家哺乳的母亲,工作单位无义务提供挤奶的时间和场所,我听说许多坚持“背奶”回家的妈妈都是在单位的卫生间里挤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全社会的用人单位都为哺乳期的妇女提供更为宽松的哺乳假期,确实会影响单位经济效益,甚至社会经济增长,但如果这种经济增长是用牺牲下一代中国人的人口素质为代价的,这笔帐又怎么算合适呢?
以上对母乳喂养的几点意见大多建立在我道听途说的基础之上,不知道能代表几成实质性问题,或许只能算是换个角度看看罢了。但提倡母乳喂养不是在产房走廊上挂几张宣传画就可以实现的,如果社会发展到人类连作为哺乳动物来繁衍下一代的本能都丧失了,我不知道人类未来的前景是什么。我经常安慰身边一些喂奶粉的妈妈说:“现在想给孩子吃母乳也是需要点运气的。”所以,每次看见双双在我怀里大快朵颐的时候,我都想跟她说:“能为你提供乳汁,我真是太荣幸了。”
2009/04/27
全部回帖
今天看到这文章,让大家也学习学习.
2009/04/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