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麦冬沙参瘦肉汤
鲜麦冬配以沙参煲瘦肉,气味清润、可口,有温补、润肺止咳的作用,适合于时下冬燥日的家庭佐餐之用。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有养阴润肺、生津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燥干咳、津少口渴、心烦失眠等。新鲜食用,更具鲜甜、清润之味。沙参是广州人十分熟悉的“清补凉”中的药材之一,它能滋阴清肺、养胃生津、除虚热。它有南、北沙参之分,功效相似,南沙参清热祛痰力强,北沙参则养阴润燥力强,作汤料一般用北沙参。与瘦肉合用,滋养补虚而不留湿,有虚可补,有燥可润。
??材料:鲜麦冬45克(干品可用25克)、沙参30克、猪瘦肉500克、蜜枣4个、生姜3片。
??烹制:各配料洗净,将蜜枣去核;瘦肉洗净后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两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
番茄薯仔牛尾汤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类肉食品,仅次于猪肉,其性温,味甘、咸。可食的部位还有里脊、外脊、后腱、前腱、尾根等部位。中医认为牛尾部位有强健筋骨、补中益气、滋养脾胃的作用,适宜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盆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现代营养学亦认为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量和磷、钙、铁等以及脂肪、维生素类等。用健胃消食、补血养血的番茄,补气调中、健脾和胃的薯仔煲牛尾气味香浓可口,有壮腰补骨的作用,为冬日靓汤之一。
??材料:番茄300克、薯仔400克、红萝卜洗净、削皮、切角状;
??烹制:牛尾刮去皮毛、洗净,斩件,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即“飞水”),牛尾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水3000毫升(12碗水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下红萝卜薯仔滚至腍,再下番茄洋葱滚15分钟,调入适量食盐、白糖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
黄鳝韭黄羹
广州人在寒冷的冬日时爱食黄鳝煲仔饭,因它有暖胃旺血的作用。同样寒冷冬日的黄鳝羹亦能暖胃、旺血,且气味香浓惹人。
现代营养学认为黄鳝含较高蛋白质而脂肪较低,以及维生素A原、多种维生素,所含丰富的卵磷脂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亦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所含特种物质“鳝鱼素”能降低血糖和调解血糖。中医亦认为它有活血、壮阳、补虚损和强筋骨的功效。
??材料:黄鳝250克、叉烧50克、韭菜150克、笋肉100克、生姜丝半匙。
??烹制:黄鳝放进温水中去潺洗净、切丝;叉烧切丝;韭王洗净,切短度;笋肉置沸水中稍滚片刻,捞起切丝。起油镬下姜丝,加水750毫升(约5碗量)滚后,下材料滚熟,调入粟粉勾芡并调味便可。为3~4人量。
赤小豆粉葛鲮鱼汤
粤、港、澳一带民间在过年过节前总要煲些消炎清热下火的汤水,清肠胃、迎佳节。现已年廿九了,加上连日温暖而略带潮湿的天气,所以此时的汤水宜清热下火、祛湿润燥,赤小豆粉葛煲鲮鱼便有此功效。赤小豆有清热解毒、利水除湿、健脾养胃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虚火、生津止渴。鲮鱼味道鲜美,三者合一,实为“聚火”(即“下火”)之汤水。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陈皮1/4个、鲮鱼400克、生姜3片。
??烹制:赤小豆、陈皮分别洗净,陈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宰洗净,去脏杂,慢火煎至微黄。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五指毛桃水蛇排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120克、水蛇肉500克、猪排骨150克、红枣4个、生姜3片。
??烹制:五指毛桃、红枣洗净,稍浸泡,并红枣去核;水蛇肉、猪排骨分别洗净,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即“飞水”)。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水蛇肉、猪排骨捞起拌入酱油供佐餐用。
??
生淮山薯蚝豉干猪踭汤
广州人很喜欢用生淮山薯煲汤,认为它正气有益。现代营养学认为它可给人体提供大量黏液蛋白,这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能预防脂肪沉淀,保持血管弹性,避免肥胖。这种黏液多糖物质与无机盐结合后,还可形成骨质,使软骨具有一定的弹性,它的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因此现代营养学给它的评价很高。中医亦认为它能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以它配伍蚝豉干煲猪踭,醇和滋润可口,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为男女老少皆宜的养生靓汤。
??材料:生淮山薯800克、蚝鼓干20克、猪踭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生淮山薯削皮、洗净,切块;蚝豉干浸泡、洗净,猪踭肉洗净,切块状。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下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各物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