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好】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正确】的观念上的-(10月26日更新)

23184209幼儿园早教

下面有更新

@@@

前言

我们总在讨论有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不管参考什么好的观点和理论,最终还是归结到“有什么方法”上,就像商业社会所盛行的“为结果论”一样的功利,这是社会的错还是我们父母的错呢(尽管相当部分的家长不会认为自己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不妥的)?
虽然我自知没有那样的水平来论述这个话题,但我还是尝试从一些在西方社会里活生生的例子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体味一下、思考一下。


  • 案例一

一天下午,外甥在SKYPE上找我(这是欧洲比较习惯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语音质量好、可打国际长途),问了我一个问题:
“博茨瓦纳在哪里?”
这是一个连我这个对地理相对比较熟悉的人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反应过来的问题,于是我非常惊奇的问他:
“你为什么这样问?难道你才三年级就学到这个啦?”
“这是我们下节课我们上台演示的课题。” (请注意,我们讨论的焦点不是是否这么早就学地理)
原来,他们上节课结束时,老师让他们按34人一个组,每组抽签选择一个国家,然后自行分工收集整理资料,在下节课上向其它组的同学来演示这个国家的资讯。
课后,他们先分工,选出组长(类似项目经理),由组长统筹分配工作,有上图书馆的、有上网的、有负责做演示材料及道具等的……
在新课堂上,一组人按照事前的演练,分别上台向其他同学讲解这个国家的地理、气候、人文、经济等等,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于各个小组讲解演示的国家的各方面资讯都能够非常清晰的留在脑海里了,自己小组的课题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仅仅是在芬兰的小学三年级学生。

这里没有填鸭式的教育,有的是亲力亲为的、互动式的交流;
这里没有老幼尊卑之分,有的是指挥、服从、配合等团队精神;
这里没有书山题海的重压,有的是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这样的孩子,对于那些如浩瀚烟海的、必须按照标准答案一字不漏的填写的考试题,也许会不及格,但他们却能够从容地面对新问题,因为他们掌握了如何快乐学习和自己学习的灵丹妙药;
这样的孩子,对于国内的小孩“轻而易举”拿高分的“知识”,他们可能是一塌糊涂甚至一窍不通,但他们可以非常积极地接受任何来自于社会的、来自于工作中的挑战,因为他们掌握了适者生存的基本技巧;
这样的孩子,不一定能够就读于名校、不一定有琴棋书画等十八般武艺、更不一定能够拥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有一定的团队意识、有一定的领导魅力、有一定的组织策划统筹等综合能力、有一定的学习和创新精神……其中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是从小熏陶出来的……


从这个案例中看到,西方教育所追求的结果与国内的有着本质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商业社会中、在职场中则能够体现出天与地的差别。。。

在这里我想请各位家长深思一个事实,在你们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中,IQ对您的帮助大些还是EQ呢?



9月26日 更新

  • 案例二

那天,我陪着一位同学到社区的儿童娱乐游玩操场旁散步,因为她的儿子在那里玩。

在这个操场的四周,零零散散的坐着一些家长,不是在看书就是在聊天,她们的孩子(大约在两三岁左右)在操场上热闹嬉戏,玩着滑梯、千秋等之类的游戏。看着这些场景,我总感到有些不对劲,总觉得那里出问题了,但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

忽然,一个小男孩从千秋上摔下来了,依依娃娃地大叫,这时一位坐在操场边的女士(估摸着应该是他妈吧)冲着他喊了几句,都是瑞典语听不懂,然后就继续看自己的书了。
我问同学那位女士喊什么,同学回答那位妈妈问她儿子有没有摔破什么的,听到没有就叫他继续玩了。
我非常惊讶说怎么是他妈妈呀,咋地不紧张呀?同学道,在这里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只要不是危险性很高的活动,父母一般都会让孩子自己游玩自己尝试的,顶多从旁提示一下而已。
这里的人认为,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独特的生存能力,我们不应该将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鲜明个体,而不是父母的复制品。

我自己不禁在想,这种事情在国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像这样的游戏玩耍,父母肯定像保镖一样贴身守护着,甚至部分家长根本就不会让孩子玩这些东西。。。

中国的古人云:三岁定八十。
不知大家最近有没有听到的这样一段新闻,某大学里一个新生入学,亲人运送来的行李是14大包、其中一大包是卫生纸、足够他用大学4年的了。。。
生存能力、独立能力、创造力等等一大堆出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在三岁前已经分出高下了。。。
难道我们还认为这样的言论是“崇洋媚外”吗?!


10月6日 更新

  • 案例三

由于受到上面案例二的刺激,于是在平常路过一些操场之类的场所都会稍稍留意上面玩耍的孩子,只是苦于语言沟通困难,所以都只能观察。

有一天,刚好与一位在芬兰住了七八年的朋友一起路过一个操场,所以决定进去看看。
不远处,只见几个孩子在为争抢一根冰球棒而吵吵闹闹着,没过多久,其中两个就扭打在一起了,而其他的围着起哄。
这时,远处操场边的几位貌似妈妈的妇女在嘀嘀咕咕的聊着,偶尔高喊几声,我问朋友那些妈妈们叫什么,朋友说那些妈妈只是提醒孩子们不要伤着别人,没有叫他们停止争执。
看着我诧异的目光,朋友解释道:欧洲的儿童教育观念认为,孩子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的技巧、团伙合作的精神等等基本素质,就是在孩子们之间的玩耍中建构的,成人的过分干预只会令他们失去自我摸索和锻炼的最好时机,如果现在就处处呵护着他们,他们长大了将难以融入社会的。。。

家长们,您觉得您会这样做吗?即便是认同,您又做得到吗?

10月25日 更新

  • 案例四

某天同学聚会,其中一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讲起她儿子检测听力的事情:

她儿子三岁多,在去幼儿园前,她发现别人叫她儿子时小孩经常不搭理别人,为此她总责怪孩子不礼貌、不懂事。
到幼儿园后,老师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但老师没有向家长投诉、也没有责怪小孩,而是经过几周的细心观察,发现小孩并不是每次都不搭理,也不是心情不好就不搭理,而是在他左边叫他时才偶尔会有这样的情况,于是老师安排预约了医生为其做检查(当然都是免费的),经过多项检查和仔细测试后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的左耳听力的敏感度比右耳低20%左右,原因是左耳里的某块软骨有轻微的异样,具体专业的术语和原因我同学讲不清楚、我也不太明白,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助治疗,现在已基本没有“不搭理”的现象了(有情绪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

以我孤陋寡闻的见识,我在国内从未听过见过哪个幼儿园的老师会有这般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这种比父母还要关切小孩的师德真是令人心悦诚服。

试问,作为家长、作为早教幼教老师,我们对待孩子有足够的爱心吗?有足够的耐心吗?有足够的专心吗?我个人武断地认为,这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xy@ 于 2010-10-26 19:03 编辑 ]
2010/09/19
精选回帖
呵呵~~~!!我还没这个资格荣升到做妈妈的层次呢~!!做妈妈的压力比做老师的压力大好多啊~~~!!我只是以一个从事了这么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眼光来看待现在中国的教育方式而已~~!!!
2010/09/24回复
91楼
1970/01/01回复
103楼
1970/01/01回复
b1437b1437153楼
转让一套心鱼日本料理        http://tinyurl.com/329kzsl·        仅售288元!原价765.6元的心鱼日本料理 “皇室珍品龙虾宴”豪华双人套餐1份:香芝角切鱼生沙律+冰镇霜降和牛刺身+鱼子酱香葱拖罗寿司+一品龙虾黄金烧+蟹黄酱碳烧帆立贝+樱花野生鲍鱼天妇罗+醉心辣酒焗海参+日本紫苏和牛炒饭+皇室绿茶生朱古力+ 2位茶费+10%服务费+免费停车2小時(必须出示停车卡)!
2010/11/04回复
全部回帖
xy@xy@沙发
水平有限,更多的案例需要一点点整理,请原谅我分几次更新吧。

至于要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我暂时没有这个水平,有位比较有水平的师兄说迟些也上来谈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本帖最后由 xy@ 于 2010-9-26 14:15 编辑 ]
2010/09/19回复
xy@xy@板凳
伤心眼泪:
三年级问这个问题,真不知是夸他聪明,还是说他笨.现在我们幼儿园的小宝宝们都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问了.
查看原文
这个案例并不是表述这个孩子有多聪明,因为这是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但更不能说明他笨,我们作为家长、甚至是老师,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应该用“笨”来评价孩子,哪怕某个孩子的智商稍微比别人低些!
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我们连孩子都瞧不起,我们何以为人父母、何以为人师呢。
难道我们对待孩子的高度依然停留在“自家的孩子比谁都聪明”这样的水平上吗。

这位家长的回复也正正是体现出我据这个例子的核心问题,早认识几个国家多认识几个国家就代表孩子聪明吗?就代表早教做得好吗?就代表孩子将来前途无量吗?
这些孩子中有多少能够告诉我们某个国家的人文、风俗、宗教等更有内涵的东西呢?这些孩子又能从记住这个国家名字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些什么能力呢?
本帖案例中,那些孩子所学到的并不是记住了这个国家的名称、各种经济数据或者历史地理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这样的参与过程,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里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素质能力外,还包括更精神层面的东西,比方说价值观的建构、人格道德的完善、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等等。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这些孩子的智商及能力,仅仅是籍此论述一些观点,请家长尊重我们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xy@ 于 2010-9-21 00:13 编辑 ]
2010/09/21回复
xy@xy@4楼
谢谢这位妈妈的理解与支持。
这也是我发这个帖和具这样一些案例的目的,希望更多的家长关注子女的素质教育、而不是还停留在“要求孩子早些学多些学”这样的意识层面上。
2010/09/23回复
猜你喜欢

为什么选择在职老师家教而不是大学生或机构老师?

关于选择幼儿园的几点建议

创客教育的意义:让“成功”滚一边儿去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转载)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热点推荐

央视认证的赛里木湖 治愈半生喧嚣

死去的回忆复活了 格子铺体验寻宝乐趣

高考倒计时不到1个月 高三学生黄花岗誓师

可惜了这么美的风景 珠江边电鸡乱飞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小师奶的乐趣 老城区街市便靓正

在白云西湖遇见一片花海 鲜花怒放

打卡三个辣椒 一家三口简单又一餐

睡眠不好来碗猪骨灵芝汤 增强免疫力

金枪鱼南瓜沙拉 低卡饱腹的减脂CP

从未吃过的河南面 一根根细如发丝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