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后立即惩罚。一些父母常常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你等着,等你爸回来了有你好看了!”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大多会起到两个作用:要么诚惶诚恐,只想赶快逃离家庭;要么不当一回事,把父母的话早忘了。这样无法起到惩罚作用。所以,当您发现孩子做错了事,赶快执行您的惩罚措施。
平日要把您对孩子的要求讲清楚。有些父母平时很少和孩子谈要求,即使谈了也未必清楚明了,总觉得自己明白的孩子就一定明白。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和成年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父母们要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规则都对孩子讲明白,并且与孩子达成共识甚至约定。这样,当孩子违反规则时您可以惩罚他。
惩罚之前可以先对孩子进行警告。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不如成年人,因此,父母务必慎用惩罚,在惩罚之前告诉孩子,如果再不改错就要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
要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在对孩子进行批评之前先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您为什么惩罚他,这样有利于他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惩罚,他会感到很委屈。
惩罚前后要一致,要说到做到。如果您告诉孩子,因为他犯了错而惩罚他,不允许他去看最喜欢的电影了,您就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要一时心软又改变主意,那样将使您所说的许多话都失去效力。
惩罚不要“翻箱倒柜”。有些父母爱唠叨,孩子一旦犯了错,就忍不住把孩子过去做错的事情都拿出来数落一番,在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中,孩子往往已不记得自己的哪一个错误才是需要惩罚的了。
惩罚要适度。父母给孩子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这样的孩子,也许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儿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则比较皮实,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觉得怎样。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以免惩罚过度或无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惩罚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所犯错误不那么严重,就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法对待孩子。
惩罚要对事不对人。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惩罚方法,就是因为不当的惩罚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父母们在惩罚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您惩罚的只是他的错误行为,他仍然是您所喜爱的孩子,如果改正了错误,您会更喜欢他。
孙云晓:对儿童实施惩戒教育的原则与具体方法
181813谈天说地
惩罚绝不是体罚,惩罚的前提是尊重。
我一直在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在提倡表扬、奖励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夸奖、表扬孩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如果仅仅是害怕引发孩子的极端行为与举动,而一味地姑息孩子犯下的错误,这将会酿成大错,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010/12/31
全部回帖
藕片斑点楼板凳
打孩子是愚蠢的
我在我的网站上每月都有一个晚上和网友交流,其中有许多父母问我许多有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许多人以为我是教育专家,一定是一位成功的父亲。许多朋友也羡慕地说我:你教育孩子准不成问题。
然而,实践证明,我的家庭教育也有问题,尤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儿童教育,我不是一位好父亲。其中,我犯过的错误中最愚蠢的是打孩子。
我的女儿长得很可爱,加上性情活泼,很招人喜欢。我自然喜欢她。记得那一年,女儿才5岁。有一次,妻子外出办事了,我在书房写作。女儿在卧室玩耍,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出来,我有些不放心,叫道:“冉冉,你干什么呢?过来。”
女儿答应着我却又磨蹭了一会,才慢慢地走到书房来。她的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一看便明白了,她准有个小秘密。
我问:“你在睡觉屋干什么了?”
女儿有女儿的语言,她称卧室叫睡觉屋,称书房叫看电视屋,管门厅叫吃饭屋,抓住本质特点,直截了当。我们受她的影响也这么叫着。可是,听了我的问话,她什么也没回答,还是用黑眼睛望着我,轻轻咬着嘴唇,用不多的心眼儿抵抗着我。
父亲的权威受到了损害,心中易燃的怒气升起来了,我放下笔,提高声音再次喝问:
“说!你刚才干什么了?”
见我发怒,她恐惧地哆嗦了一下,但依然没开口。我顿时怒不可遏,三两步冲到她的面前,一把拖转了她的身子,朝着她的屁股狠拍起来。我的手重,又下了狠劲,打得她哇哇大哭。
“说不说?不说我还打你!”
我当时的面容一定很凶恶,仍挥着发麻的右手掌威胁她。女儿毕竟胆小,抽抽噎噎地回答:
“我怕说了你打我,才没敢说的。”
“你说吧,说实话爸爸不打你。”
我隐隐有些后悔:女儿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我,这正说明我不能得到她的充分信任。我曾对不少父母说过: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是孩子肯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父母。
从女儿的坦白中我知道了,刚才她一直在观赏妈妈的化妆品,试穿妈妈的衣服。固然,我不赞成孩子化妆,但对孩子爱美之心的萌动,是非常理解的。在这种时候,适当的点拨与引导比什么都重要,而我却用巴掌教训了她。
当然,错误的教育不会像一时的乌云那样,被风儿一吹便烟消云散,踪迹全无。相反,错误的教育则必然酿造出恶果。
平时,女儿在做游戏当中,常常会把布娃娃狠狠地摔在地上,高声训斥着:
“哼,谁叫你不听话的?你以为我不敢打你吗?我打烂你的屁股!”
“全班小朋友就数你讨厌,还自觉得不错呢,到小黑屋呆着去!”
……
我一边听着,一边深感震惊:这不正是我训斥她的声音吗?后面一句显然是从幼儿园学来的。这一切都表明,错误的教育已在她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并可能转化为支配她行动的某些因素。这是多么可怕的隐患,而我和某些老师竟成了培植祸根的人!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父母都打过孩子。而且中国还有一句话“棒头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但实际上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的后果是严重的。
经常打孩子,孩子最常见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你打他,他就打别人,你打出了一个小霸王。在孩子当中是这样的,有些孩子在家中受了气,他就去攻击别人。第二种结果你打他,打出一个胆小鬼。因为你孩子太小了,你太大了。他发现你发火的样子很可怕,孩子害怕。结果孩子就是条件反射,大人声音一高就开始哆嗦。结果这样的孩子一出去什么都怕,见到谁都怕。我知道,许许多多打孩子的爸爸,大概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后果往往并没有有利于孩子,反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给孩子一拳一脚,实际上孩子感到最大的伤害不是皮肉之苦,他感到人格上的侮辱,他感到精神的伤害,他会产生一种怨恨。所以说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做父母要记住这样一句话: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是没有好结果的。我的教育建议是:
尊重孩子的权利。父母要学会用文明的方法对待孩子,用爱呼唤爱,用真情呼唤真情。因为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被尊重的权利。拳脚相加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要知道,父母可以惩罚、批评孩子,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尊重孩子。我们可以找到足够的办法让孩子更好地接受道理,改正错误。所以我们要放弃、要改变打孩子的陋习。打孩子既是违法的,也是不明智的,而且有可能使问题恶化。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被打好的。因为当孩子被打得多了,他的思维就会僵化,学习也只是应付了。何况打孩子还可能把亲子关系打糟了,关系不好教育就糟了。所以一定要善待孩子,将心比心是做好教育的最简易方法。
打孩子之前先数数。往往多数父母打孩子的时候是一时冲动。我认为,当您打孩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当你发怒了的时候可以给自己立一个规定,打孩子之前先数数,从1数到100,实际上你数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让你冷静的过程,教育孩子才会理智。
让孩子自己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有父母问,如果不打孩子,那么怎样找到合理的批评、惩罚孩子的方式呢?其实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错在哪里和犯错误的原因。父母要冷静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认清自己身上的错误,还可以共同做出规定,如何改正或保证再不重犯的一些规定,让孩子养成自己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的习惯。
我在我的网站上每月都有一个晚上和网友交流,其中有许多父母问我许多有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许多人以为我是教育专家,一定是一位成功的父亲。许多朋友也羡慕地说我:你教育孩子准不成问题。
然而,实践证明,我的家庭教育也有问题,尤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儿童教育,我不是一位好父亲。其中,我犯过的错误中最愚蠢的是打孩子。
我的女儿长得很可爱,加上性情活泼,很招人喜欢。我自然喜欢她。记得那一年,女儿才5岁。有一次,妻子外出办事了,我在书房写作。女儿在卧室玩耍,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出来,我有些不放心,叫道:“冉冉,你干什么呢?过来。”
女儿答应着我却又磨蹭了一会,才慢慢地走到书房来。她的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一看便明白了,她准有个小秘密。
我问:“你在睡觉屋干什么了?”
女儿有女儿的语言,她称卧室叫睡觉屋,称书房叫看电视屋,管门厅叫吃饭屋,抓住本质特点,直截了当。我们受她的影响也这么叫着。可是,听了我的问话,她什么也没回答,还是用黑眼睛望着我,轻轻咬着嘴唇,用不多的心眼儿抵抗着我。
父亲的权威受到了损害,心中易燃的怒气升起来了,我放下笔,提高声音再次喝问:
“说!你刚才干什么了?”
见我发怒,她恐惧地哆嗦了一下,但依然没开口。我顿时怒不可遏,三两步冲到她的面前,一把拖转了她的身子,朝着她的屁股狠拍起来。我的手重,又下了狠劲,打得她哇哇大哭。
“说不说?不说我还打你!”
我当时的面容一定很凶恶,仍挥着发麻的右手掌威胁她。女儿毕竟胆小,抽抽噎噎地回答:
“我怕说了你打我,才没敢说的。”
“你说吧,说实话爸爸不打你。”
我隐隐有些后悔:女儿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我,这正说明我不能得到她的充分信任。我曾对不少父母说过: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是孩子肯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父母。
从女儿的坦白中我知道了,刚才她一直在观赏妈妈的化妆品,试穿妈妈的衣服。固然,我不赞成孩子化妆,但对孩子爱美之心的萌动,是非常理解的。在这种时候,适当的点拨与引导比什么都重要,而我却用巴掌教训了她。
当然,错误的教育不会像一时的乌云那样,被风儿一吹便烟消云散,踪迹全无。相反,错误的教育则必然酿造出恶果。
平时,女儿在做游戏当中,常常会把布娃娃狠狠地摔在地上,高声训斥着:
“哼,谁叫你不听话的?你以为我不敢打你吗?我打烂你的屁股!”
“全班小朋友就数你讨厌,还自觉得不错呢,到小黑屋呆着去!”
……
我一边听着,一边深感震惊:这不正是我训斥她的声音吗?后面一句显然是从幼儿园学来的。这一切都表明,错误的教育已在她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并可能转化为支配她行动的某些因素。这是多么可怕的隐患,而我和某些老师竟成了培植祸根的人!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父母都打过孩子。而且中国还有一句话“棒头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但实际上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的后果是严重的。
经常打孩子,孩子最常见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你打他,他就打别人,你打出了一个小霸王。在孩子当中是这样的,有些孩子在家中受了气,他就去攻击别人。第二种结果你打他,打出一个胆小鬼。因为你孩子太小了,你太大了。他发现你发火的样子很可怕,孩子害怕。结果孩子就是条件反射,大人声音一高就开始哆嗦。结果这样的孩子一出去什么都怕,见到谁都怕。我知道,许许多多打孩子的爸爸,大概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后果往往并没有有利于孩子,反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给孩子一拳一脚,实际上孩子感到最大的伤害不是皮肉之苦,他感到人格上的侮辱,他感到精神的伤害,他会产生一种怨恨。所以说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做父母要记住这样一句话: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是没有好结果的。我的教育建议是:
尊重孩子的权利。父母要学会用文明的方法对待孩子,用爱呼唤爱,用真情呼唤真情。因为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被尊重的权利。拳脚相加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要知道,父母可以惩罚、批评孩子,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尊重孩子。我们可以找到足够的办法让孩子更好地接受道理,改正错误。所以我们要放弃、要改变打孩子的陋习。打孩子既是违法的,也是不明智的,而且有可能使问题恶化。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被打好的。因为当孩子被打得多了,他的思维就会僵化,学习也只是应付了。何况打孩子还可能把亲子关系打糟了,关系不好教育就糟了。所以一定要善待孩子,将心比心是做好教育的最简易方法。
打孩子之前先数数。往往多数父母打孩子的时候是一时冲动。我认为,当您打孩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当你发怒了的时候可以给自己立一个规定,打孩子之前先数数,从1数到100,实际上你数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让你冷静的过程,教育孩子才会理智。
让孩子自己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有父母问,如果不打孩子,那么怎样找到合理的批评、惩罚孩子的方式呢?其实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错在哪里和犯错误的原因。父母要冷静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认清自己身上的错误,还可以共同做出规定,如何改正或保证再不重犯的一些规定,让孩子养成自己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的习惯。
2010/12/31回复
藕片斑点楼4楼
巧妙运用自然惩罚法
有个美国孩子叫威尔逊,他是一个马虎的男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有一天,他回到家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去夏令营!”
妈妈说:“哦,是吗?那你要把东西带好呀!”
男孩说:“放心吧,我自己来准备,一定能准备好的。”
妈妈看到儿子开始把衣服、鞋子、水壶等东西收拾起来,当他收拾好了,他让妈妈来看,以表示自己很能干。妈妈过来一看,发现儿子没有准备手电,而且衣服带的也不够。但是妈妈很有智慧,她只是提醒了孩子:“儿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而且可能出去会凉一点。你自己再考虑考虑带的东西够不够。”儿子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吧,我全都准备好啦!”妈妈不说话了。
儿子走了,过了几天从夏令营回来了。妈妈问儿子:“玩得怎么样?夏令营过得开心吗?”儿子说:“挺开心的,可就是衣服带得不够,冻得够戗。真没想到山里面这么冷!我还忘了带手电,想跟别人借可是别人都得用,我就只好跌跌撞撞的差一点出麻烦。”
妈妈说:“是吗?这可以说是个教训呀,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活动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儿子说:“以后我再出去活动就要像爸爸一样先列一个清单,好好想想,再问问别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要准备充分一些才对。”
听到孩子的这样的说话,作为父母,你难道不感到欣慰吗?
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感受因此产生的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心理惩罚,这就是自然惩罚法。
自然惩罚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就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也许就是自然惩罚的要旨。
我对女儿也运用过自然惩罚法。
那是女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很爱睡懒觉。早上妈妈叫她,“起床啦。”
“待一会儿。”
“该起来了!”
“待一小会儿。”真要是晚了,女儿就说:“都是你们,让我迟到了,怎么办啊?”
后来,我给她一个闹钟并告诉她,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明天开始,该几点起来你自己上闹钟,闹钟响了不起来,你就是睡到中午12点也没人叫你。
妻子问我,能行吗?我说你放心吧,孩子能跟父母耍赖,不敢跟老师耍赖,你看她起来不起来。刚开始几天不行,闹钟一响,她手一抬就按掉了。结果睡过头迟到,我们也不说话,她自己也没话好说。几次下来,她自己就开始想办法,放两个闹钟,再把一个闹钟放在手够不到的地方。时间久了,她慢慢地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
在运用惩罚方法上,我觉得要善于运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长大了,这就叫成长,这就叫教育。自然后果惩罚法就是让孩子去体验,自己在体验中进步。
如何运用自然惩罚法,让错误成为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我提出下列教育建议: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自然惩罚法”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从而知道要对自己的后果负责任。在这种方法运用的过程中,父母要尽量减少对孩子行为的干涉,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会在实践中尝到自己选择的后果。如果父母总是不停地唠叨、埋怨,孩子们就会转移注意力,他们觉得保护自己不受谴责和维护自尊心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时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训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懂得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训他,因为过失所造成的后果将会给孩子适当的教训。
父母要态度坚决,同时又要充满爱心。有的父母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只记得要惩罚孩子,因此常常放弃了父母应该具备的爱心。当孩子没有按照事先说好的去做时,父母不是让自然后果去惩罚孩子,而是过于严厉,对孩子大声斥骂。这样的教育,不再是自然惩罚法,而变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行为。
自然惩罚法并不是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适用。一般来说,只要当过失后果不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父母才可以让孩子尝尝这种后果带来的惩罚,如孩子挑食,父母可以让孩子尝尝挨饿的滋味;孩子不好好穿衣服,父母可以让孩子尝尝受冻的滋味;孩子固执,父母可以不管他,让孩子感受到固执带来的麻烦。如果过失造成的后果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折磨,父母最好不要用,因为孩子的自尊、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有个美国孩子叫威尔逊,他是一个马虎的男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有一天,他回到家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去夏令营!”
妈妈说:“哦,是吗?那你要把东西带好呀!”
男孩说:“放心吧,我自己来准备,一定能准备好的。”
妈妈看到儿子开始把衣服、鞋子、水壶等东西收拾起来,当他收拾好了,他让妈妈来看,以表示自己很能干。妈妈过来一看,发现儿子没有准备手电,而且衣服带的也不够。但是妈妈很有智慧,她只是提醒了孩子:“儿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而且可能出去会凉一点。你自己再考虑考虑带的东西够不够。”儿子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吧,我全都准备好啦!”妈妈不说话了。
儿子走了,过了几天从夏令营回来了。妈妈问儿子:“玩得怎么样?夏令营过得开心吗?”儿子说:“挺开心的,可就是衣服带得不够,冻得够戗。真没想到山里面这么冷!我还忘了带手电,想跟别人借可是别人都得用,我就只好跌跌撞撞的差一点出麻烦。”
妈妈说:“是吗?这可以说是个教训呀,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活动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儿子说:“以后我再出去活动就要像爸爸一样先列一个清单,好好想想,再问问别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要准备充分一些才对。”
听到孩子的这样的说话,作为父母,你难道不感到欣慰吗?
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感受因此产生的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心理惩罚,这就是自然惩罚法。
自然惩罚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就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也许就是自然惩罚的要旨。
我对女儿也运用过自然惩罚法。
那是女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很爱睡懒觉。早上妈妈叫她,“起床啦。”
“待一会儿。”
“该起来了!”
“待一小会儿。”真要是晚了,女儿就说:“都是你们,让我迟到了,怎么办啊?”
后来,我给她一个闹钟并告诉她,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明天开始,该几点起来你自己上闹钟,闹钟响了不起来,你就是睡到中午12点也没人叫你。
妻子问我,能行吗?我说你放心吧,孩子能跟父母耍赖,不敢跟老师耍赖,你看她起来不起来。刚开始几天不行,闹钟一响,她手一抬就按掉了。结果睡过头迟到,我们也不说话,她自己也没话好说。几次下来,她自己就开始想办法,放两个闹钟,再把一个闹钟放在手够不到的地方。时间久了,她慢慢地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
在运用惩罚方法上,我觉得要善于运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长大了,这就叫成长,这就叫教育。自然后果惩罚法就是让孩子去体验,自己在体验中进步。
如何运用自然惩罚法,让错误成为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我提出下列教育建议: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自然惩罚法”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从而知道要对自己的后果负责任。在这种方法运用的过程中,父母要尽量减少对孩子行为的干涉,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会在实践中尝到自己选择的后果。如果父母总是不停地唠叨、埋怨,孩子们就会转移注意力,他们觉得保护自己不受谴责和维护自尊心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有时候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训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懂得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训他,因为过失所造成的后果将会给孩子适当的教训。
父母要态度坚决,同时又要充满爱心。有的父母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只记得要惩罚孩子,因此常常放弃了父母应该具备的爱心。当孩子没有按照事先说好的去做时,父母不是让自然后果去惩罚孩子,而是过于严厉,对孩子大声斥骂。这样的教育,不再是自然惩罚法,而变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行为。
自然惩罚法并不是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适用。一般来说,只要当过失后果不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父母才可以让孩子尝尝这种后果带来的惩罚,如孩子挑食,父母可以让孩子尝尝挨饿的滋味;孩子不好好穿衣服,父母可以让孩子尝尝受冻的滋味;孩子固执,父母可以不管他,让孩子感受到固执带来的麻烦。如果过失造成的后果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折磨,父母最好不要用,因为孩子的自尊、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2010/12/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