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我们,现在基本都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平淡生活,童年像一辆早已呼啸而过的列车,满载着欢笑渐行渐远,恍然如梦……感谢妈网,在即将陪儿子度过又一个幸福的儿童节的时候,提醒我抽一点点时间出来,慢慢回味那逝去的记忆中留下的温馨——暖暖的阳光、美味的零食、还有,无尽的口水和一颗幼嫩而雀跃的心……
1、
酸梅粉。这个绝对是我的最爱。1毛钱的价格,很有吸引力。最爱的是收集里面那层出不穷的花样小勺,现在想想,这种营销策略十分有效,所以直到今天麦大叔和肯爷爷还在跟风,话说,今年麦当劳的世界杯杯子你收集齐了吗?
2、
爆米花: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铁罐子,走街串巷,无疑是那时最受欢迎的魔术师!交给他一小杯米、一点糖和五角钱,他就架起火炉边烤边摇,不一会儿,“碰”的一声,一小杯米就变成了大大的一袋雪白的爆米花。真实神奇的“粮食放大器”啊!
(这个“粮食放大器”的称呼是有来历的:话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陪同他走上北京街头,看看北京老百姓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正走着,忽然“嘣”一声巨响,美国保镖赶紧把尼克松压在了他们的身体下面保护起来。什么武器?难道是有人袭击美国总统?等了好久。没有什么以外时间发生。再看,好多小孩子向炸响的地方跑去,一股白烟冲上天空。尼克松问周总理:“这是怎么回事?”周总理幽默地说:“我们国家新研制了一种设备,叫粮食放大器。把一碗大米放进去,经过‘嘣’地一下,就变成了十多碗,被放大了,这是我们的最新技术。”尼克松非常惊奇,暗想:“怪不得你们中国这么多人口不愁粮食吃,原来是发明了‘粮食扩大器’啊!”
3、
康乐果:一直以为也是另一种米花,今天百度了才知道正确的叫法是康乐果,这是最早的膨化食品。有很多种样子的,长的是2分钱一根,最资环买一毛钱的插满手,就像这样。也有一种细的,是装成一包一包的,有粉色、白色、黄色的,要1毛钱一包。
4、
无花果: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无花果了.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无花果到底什么样子,这细细的干干的丝,一点也不象花,就更不象果啦.可为什么叫无花果呢?
5、
棉花糖:这种至今仍能见于公园等游乐之地的用砂糖加工的糖,可谓经久不衰。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神奇的食物,与其说是爱吃棉花糖,不如说是想观看棉花糖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对此都有一个好奇的念头就是为什么进去的一勺勺白糖出来就变成一丝一缕。
6、
上海大白兔奶糖:在70后、80后的印象中,这可能是我们儿时最好吃也最奢侈的一种奶糖。它的浓郁奶香甚至被传说为3颗大白兔就可以泡出一杯牛奶。在它之后也出现过喔喔奶糖、金丝猴奶糖但都没有它的历史悠久。它是一代人心目中最甜蜜的记忆。
7、
山楂片:可以散卖的,1毛钱1筒,10片。
8、
泡泡糖:70后的泡泡糖还不是大大牌的,大大泡泡糖是80后的记忆。70后的泡泡糖是一种大人中指大小的长条形泡泡糖,包装上有一个类似白雪公主的头像,吃起来比较粗糙,很多时候有砂糖的口感,8分钱一块。
9、
冰棍:5分钱一根,绝对是纯绿豆的,一般是装在泡沫盒里卖,将就点的装在很大的保温桶里卖。还有一种高级一点的橘子冰棍或者牛奶冰棍要1毛钱1根,一般舍不得吃。
10、
六一散:严格来说,这不是一种零食,是一种粉末状中成药,但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清暑利湿的小粉末也偶尔会被小朋友从各个单位的医务室偷偷拿出来,用纸折一个小玩意吹着吃。
11、
糖画:这绝对是一种街头艺术品,1毛钱转一次,如果能转到龙或者凤那感觉就好像今天中了头奖一样,转到花篮也不错。
12、
酒心巧克力:巧克力是奢侈品,绝对的。那时候流行的巧克力中,酒心巧克力是比较高级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口感也是比较粗糙的,但是那时候能吃上一颗绝对是很奢侈的享受。
13、
麦乳精:在7、80年代的时候,奶粉还比较稀缺,我们基本是喝的麦乳精。这东西在当时被普通百姓中当作一种比较奢侈的饮品,是被当作礼品互相赠送的,大人往往舍不得喝,孩子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用者。干嚼的味道好极了。
14、
罐头:和麦乳精一样,罐头也是一种奢侈品,记忆中一般只有在生病或者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因此有时候也会希望偶尔发个烧什么的,就可以要求妈妈买瓶罐头打打牙祭了。常见的是桔子罐头和荔枝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