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黄疸?
首先我们要知道,黄疸是一个症状,其本质是血液中胆红素的升高,由于胆红素是橙黄色,所以在皮肤和粘膜上呈现出黄色,这就叫黄疸,而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医学上被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那么引起宝宝黄疸的胆红素是从哪里来的呢?胆红素主要是红细胞死亡后的降解产物,脂溶性的胆红素在肝脏内与葡糖醛酸结合后,生成了水溶性的胆红素,后者进入胆囊,随胆汁一起,最后再分别从大便和小便中排出。
通常是无害的,生理性的黄疸可见于90%的新生儿,大多在出生后一天出现,三至六天达到高峰后下降,约二至三周左右消失。
但当某些疾病或损伤、感染因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时,就会出现病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往往生成过快、程度过重、不易消退,严重的情况下(主要是生后1周内)胆红素可穿过血脑屏障,造成脑损害,此时称为核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要治疗吗?
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才需要干预的。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留意:
>>>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生后2-4天出现,过早出现黄疸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疾病,应该由医生进一步检查。当然,医院分娩的孩子这时候还在住院期间,产科的医生和护士也会留意这个问题,因此不用太过担心。
>>> 生后5-7天的黄疸。这个时候的黄疸最容易被忽视,由于新生儿早期黄疸在这个时期会达到高峰,而家长们又往往缺乏经验,不能及时观察到黄疸的加重,因此建议大家在这几天就近带孩子做胆红素筛查,这个筛查一般的社区医院都可以做,如果筛查的结果比较高,就需要进一步到儿科就诊。
>>> 出生2周后黄疸仍未消退。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会在2周左右消退,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有黄疸,需要让医生检查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 黄疸曾经消退后来又加重,或者黄疸长时间不退伴有吃奶不好、体重不增、大便色白等症状。这些表现都提示孩子有可能患有其他导致黄疸的疾病,需要医生检查来确认。
>>> 孩子出现了拒奶、反应差、嗜睡、尖叫、抽搐、发热等情况。这些症状往往是胆红素脑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表现,需要立即就医,不可延误。
(三)区分生理性&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变黄,约4~5天就会达到高峰。足月儿会在2周内消退,而早产儿则可以延迟到3~4周后再消退。
2、病理性黄疸
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就需要注意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了。
1)黄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或者表现为黄疸退而复现。
2)大便呈陶土样白色(胆道闭锁)。
3)除皮肤黄染外,宝宝还可以表现为吸吮无力、反应低下、呕吐或者嗜睡(出生24小时内有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抑制期是正常的,超过24小时后应该每次睡眠时间不超过4-5小时)。
4)黄疸值在15mg/dl以上,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
5)黄疸值突然急速升高。
3、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因素有: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ABO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败血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胆道梗阻、肝炎、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巨细胞包涵体病、宫内感染等。也就是说宝宝确实有问题,才会出现病理性黄疸。
(四)黄疸的治疗
这里所谈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胆红素升高本身的治疗,对于由其他严重原发病导致的黄疸,根本的治疗在于解决原发病,因此不在此次讨论之列。
目前,新生儿黄疸的常规治疗手段有光照疗法(蓝光照射)和换血疗法。
1、光照疗法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治疗办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此治疗的原理是用特殊的光线来降低存留在婴儿皮肤里的胆红素,使其更容易地排出体外。将婴儿放在光疗箱的蓝光下,只穿尿片就可以了,蒙上眼睛以免眼睛受损。将婴儿放在灯光下持续一至两天,需要哺喂时将婴儿抱出。一旦婴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就不必再使用光照疗法了。
光照疗法的一个弊端就是会减少妈妈和刚出生婴儿的相处时间,对他们之间的亲密互动造成了影响。所以如果必须采用光照疗法,就要尽可能地帮助妈妈保持和婴儿的亲密接触并坚持母乳喂养。
2、换血疗法
可以直接置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和抗体,由于是有创治疗且需要输入外源性血液,因此通常用于光疗失败、严重溶血症或者已经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的患儿。
除光疗和换血之外,有两种药物也常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这两种都是血液制品,只适用于少数特殊情况的黄疸。
(五)这些黄疸治疗的误区别犯!
1、晒太阳
“多晒太阳来退黄”这可能是黄疸治疗方面流传最广的误区了,甚至有不少医生也会这样建议。晒太阳之所以容易被推荐,一方面是因为简单易操作零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晒太阳本身的确有一定的退黄的作用。那么为什么现在不再建议大家自己给孩子晒太阳来退黄呢?
因为阳光中除了包含有蓝光(对降黄疸有一定作用,但是蓝光的含量微乎其微),还有紫外线,过量紫外线照射可以造成一些皮肤问题,例如晒伤、皮肤光老化及皮肤癌等。由于宝宝的皮肤比成人的皮肤更薄更敏感,更容易被日光晒伤。美国儿科学会(AAP)认为,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被阳光直射。有研究表明,长期反复的无保护性日晒,会增加日后发生皮肤癌的概率,尤其童年发生的晒伤,可能会显著增加他们将来发生皮肤癌的风险。所以通过晒太阳来退黄疸,有帮助但不推荐。
2、喝葡萄糖水
“喝糖水退黄”是另一个广泛流传的误区。事实上,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占据新生儿本来就不大的胃容量,从而造成吃奶减少、排便减少。由于胆红素最终是要进入肠道随大便排出的,所以排便少了,胆红素排出自然也就减少。胆红素长时间停留在肠道,会增加肠道重吸收的机会,反而不利于退黄。
同时,葡萄糖是单糖,在肠道中吸收很快,能够直接进入血液,给新生儿喝糖水容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干扰糖代谢,还会影响孩子的味觉,让孩子“习惯”吃甜,为将来的肥胖等问题埋下隐患。
3、中成药
新生儿黄疸是中成药应用的重灾区,市面上不少宣称有退黄作用的中成药,其中大都含有致泻的成分,通过腹泻来加速胆红素的排出,这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但另一方面,新生儿的胃肠道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人为造成的腹泻一旦开始就不容易缓解,我在儿科见到过不少这样的病例,吃完中成药黄疸是退了,但是腹泻却越来越重,反复腹泻造成体重不增和严重尿布皮炎,大人孩子都煎熬。何况,中成药成分复杂,大多未经过安全性的验证,不良反应不明确,为了一个小小的黄疸,给肝肾发育都不成熟的新生儿吃这些可能有害的东西实在是不值得。
4、益生菌
“益生菌退黄”是一个很“中国式”的想法。吃益生菌可以帮助退黄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益生菌有“调理肠道”的作用,既然胆红素要通过大便排出,那吃点益生菌,让大便更好一点,那不就可以退黄了吗?这个推测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期望,因此也大受欢迎。但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口服益生菌对新生儿黄疸有用,这个方法真的只是一个美好的臆想。
(六)关于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另一个让很多家长一头雾水的名词。母乳性黄疸是不是就不能喂母乳了?母乳性黄疸需要怎么治疗?
关于母乳性黄疸的相关疑问,我们在往期文章中已作了详细解答,请查看:《母乳性黄疸别盲目停母乳》
结论:
1、生理性黄疸即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才需要干预的。
2、早期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有利于胆红素的及时排泄。
3、母乳性黄疸不需要进一步的诊断或治疗,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4、对于没有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儿无需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
5、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蓝光照射)、换血疗法、输白蛋白等。
6、不推荐通过口服中成药、晒太阳等方式来退黄疸,更反对使用中成药注射液治疗黄疸。
在这里,你可以预约到哪些儿科名医专家?详情查看:《你想约的儿科名医专家都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