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女孩,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讲台。
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随本村的伙伴出去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时候,手脚太慢了,质量也不过关。
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已经干了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女儿后来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然而,每次女儿沮丧地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没有抱怨。
30岁时,女儿凭着自己的语言天赋,做了聋哑辅导员。后来,她又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疾人用品连锁店,拥有几千万资产。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来到年迈的母亲面前,问道:“前些年,自己连续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为什么妈妈对我还是那么有信心?”
母亲平静地回答道:“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了,可以试种豆子;豆子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的种子也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女儿落泪了。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伟大的母爱,就是一粒执著的种子,她的成功,就是这粒执着种子生长出来的奇迹。
天生一人,生一人有一人之业!
地造万物,造万物有万物之用!
横批:精彩各有不同
教育感悟: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成天抱怨孩子,这不行,那不中,好像孩子浑身都是毛病,孩子得到的心里暗示都是负面的,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心?孩子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如果卡尔威特整天念叨“孩子你天生就是弱智”,怎么会有后来的天才少年小卡尔。孩子如果不需要我们耐心的教育,细心的引导就能成才,那我们还需要谈什么教育呢?做个有心父母,做个耐心父母,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很优秀!现在家长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就拿学英语来说吧,每天教孩子三个单词,日积月累,三年幼儿园下来,孩子的英语水平会差吗?根本不需要发很多钱去上课外班,孩子既轻松,又培养了孩子每天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又加强了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现在许多家长动不动就让孩子去上这个课外班,那个课外班,主要是图省事,图自己省心,发点钱把孩子交给别人完事。自己不愿承担应尽的教育责任,那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不是父母长期不懈的付出才取得的?做个细心父母,耐心父母,6岁之前付出多一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行,培养健康的心理,往后几十年孩子轻松,家长轻松。孩子快乐,家长愉悦!如果6岁以前,图省心,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和个性,我们将轻松几年,费心费力几十年。这个帐大家一定要算清呀!
文章摘自《智慧教育123》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9-25 18:39 编辑 ]
聪明宝宝是这样培养的,122楼最新更新“我是怎样让宝宝爱上学习的?”
61756403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syj3168楼25楼
现在许多家长、老师看过大量的育儿方面的书,已经接受了鼓励式教育的理念,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往往收效不大,为什么呢?
下面是一个教育故事,我们读后感觉很好。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使用,效果常常大打折扣。我们不妨再来读一遍,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探讨一下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育家铃木的故事(原文用楷体字)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那孩子只有五六岁。
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小男孩一看是铃木大师来了,心中发慌。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平时的水平。
母亲拉长了脸。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
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段好一些。
母亲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
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表扬。到走的时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了。母亲送铃木走的时候,说:“铃木先生,我真的不懂,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那么难听,你还夸奖他?”
铃木回答道:“你要知道孩子的心灵已经受伤,我在治疗他的心病。你有没有发现,我
第一次夸奖他时,他的眼睛一亮,这说明孩子受到了震动,心灵开始转变了,感觉找到了。”
后来,铃木专门辅导这个孩子。不到两年,这个孩子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人生哲理: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看完上面的故事,我们常常会产生如下感觉: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多给孩子鼓励、夸奖。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困惑地发现,有的孩子刚开始有一些效果,后来效果不大了;有的孩子,甚至没有一点效果。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得到承认的兴奋、得到认可的激动,甚至有时候表现得很冷漠。
难道是鼓励式教育没有用? 是孩子不适合鼓励式教育?
不,是我们的夸奖方法,鼓励方式出了问题,鼓励式教育应用得当,会有惊人的效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现在经常采用的方法,就会有所发现。
现在常常听到比较典型的夸奖方式有以下几种,“你真聪明!”、“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你是最棒的!”、“你又进步了!”、“好好干,加油!”……
当我们说完这些话后,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做得很好,达到鼓励、夸奖的效果。而此时,我们有可能伤害了孩子,或者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用上面的故事,做一个演示。如果全部按照上述方法做,会有什么结果?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
当你读到这句话时,站在孩子的角度,你会有何感想?
母亲送铃木走的时候,说:“铃木先生,我真的不懂,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那么难听,你还夸奖他?”
这句话,你又有何感受?
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这句呢?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把夸奖鼓励的话稍作调整,会是什么结果?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孩子,你有点紧张。可以听得出你以前付出了很多努力。你的基本功很扎实,很有天赋,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又会有何感受?
第一种说法,很难打动孩子的心,家长能听出来是在骗孩子,孩子同样也能听出来。孩子能得到鼓励吗?只能失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失去了信任,还如何谈教育。
第二种说法,抓住孩子的特点,真实、可信有说服力。在信任的前提下,鼓励就会起到加倍放大作用。信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鼓励式教育非常简单,就是一句鼓励的话。赞美是一种艺术,发自内心,懂得欣赏,为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真心欣赏孩子,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就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孩子就在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中,给你带来惊喜和回报。
总之,用心去教育,用真爱去教育孩子,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家!
教育感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这个故事做例子,不是挑错,而是想说明一些问题。从故事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与其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书中的精华我们汲取,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何愁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何愁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文章摘自《智慧教育123》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9-13 11:31 编辑 ]
下面是一个教育故事,我们读后感觉很好。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使用,效果常常大打折扣。我们不妨再来读一遍,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探讨一下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育家铃木的故事(原文用楷体字)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那孩子只有五六岁。
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小男孩一看是铃木大师来了,心中发慌。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平时的水平。
母亲拉长了脸。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
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段好一些。
母亲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
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表扬。到走的时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了。母亲送铃木走的时候,说:“铃木先生,我真的不懂,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那么难听,你还夸奖他?”
铃木回答道:“你要知道孩子的心灵已经受伤,我在治疗他的心病。你有没有发现,我
第一次夸奖他时,他的眼睛一亮,这说明孩子受到了震动,心灵开始转变了,感觉找到了。”
后来,铃木专门辅导这个孩子。不到两年,这个孩子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人生哲理: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看完上面的故事,我们常常会产生如下感觉: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多给孩子鼓励、夸奖。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困惑地发现,有的孩子刚开始有一些效果,后来效果不大了;有的孩子,甚至没有一点效果。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得到承认的兴奋、得到认可的激动,甚至有时候表现得很冷漠。
难道是鼓励式教育没有用? 是孩子不适合鼓励式教育?
不,是我们的夸奖方法,鼓励方式出了问题,鼓励式教育应用得当,会有惊人的效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现在经常采用的方法,就会有所发现。
现在常常听到比较典型的夸奖方式有以下几种,“你真聪明!”、“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你是最棒的!”、“你又进步了!”、“好好干,加油!”……
当我们说完这些话后,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做得很好,达到鼓励、夸奖的效果。而此时,我们有可能伤害了孩子,或者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用上面的故事,做一个演示。如果全部按照上述方法做,会有什么结果?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
当你读到这句话时,站在孩子的角度,你会有何感想?
母亲送铃木走的时候,说:“铃木先生,我真的不懂,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那么难听,你还夸奖他?”
这句话,你又有何感受?
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这句呢?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把夸奖鼓励的话稍作调整,会是什么结果?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孩子,你有点紧张。可以听得出你以前付出了很多努力。你的基本功很扎实,很有天赋,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又会有何感受?
第一种说法,很难打动孩子的心,家长能听出来是在骗孩子,孩子同样也能听出来。孩子能得到鼓励吗?只能失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失去了信任,还如何谈教育。
第二种说法,抓住孩子的特点,真实、可信有说服力。在信任的前提下,鼓励就会起到加倍放大作用。信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鼓励式教育非常简单,就是一句鼓励的话。赞美是一种艺术,发自内心,懂得欣赏,为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真心欣赏孩子,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就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孩子就在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中,给你带来惊喜和回报。
总之,用心去教育,用真爱去教育孩子,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家!
教育感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这个故事做例子,不是挑错,而是想说明一些问题。从故事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与其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书中的精华我们汲取,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何愁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何愁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文章摘自《智慧教育123》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9-13 11:31 编辑 ]
2010/09/13回复
june.liang29楼
好贴,感觉贴里所说的方法挺实用的.看完也挺有感触的.
我儿子虽小,但我也觉得教育应该从小做起,看完贴子,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用心才能有好收获",不要以为小孩还小就敷衍了事.
谢谢楼主的分享!但愿还能再学一些真实的案例,谢谢!
我儿子虽小,但我也觉得教育应该从小做起,看完贴子,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用心才能有好收获",不要以为小孩还小就敷衍了事.
谢谢楼主的分享!但愿还能再学一些真实的案例,谢谢!
2010/09/13回复
lololo772032楼
收藏学习
2010/09/13回复
syj3168楼34楼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让孩子有一颗关爱的心
有一个好奇的人,想看看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模样。一天,他遇见了天使,苦苦哀求天使一定要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看看。天使答应了他的要求,首先带他来到地狱。好奇的人看到如下情景:
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
“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嘛!”好奇的人很疑惑地说。
“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入座。
他们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几尺长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丰盛的食物,却又让他们吃不到!”
“你真觉得他们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去看一看。”
到了天堂,看到的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几尺长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着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
他们用同样的长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 而对方也喂他们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好奇的人惊奇地发现:其实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人与人相处
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教育感悟:
培养孩子有一颗关爱的心,将使孩子的一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在学校,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在家庭,可以有更多的温馨;在单位,可以有更多的好友;在社会,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换个角度,作为一个领导者或投资人,你会把机会给一个刁钻刻薄的人,还是一个诚实善良的人?爱心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摘自《智慧教育123》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9-14 10:33 编辑 ]
——让孩子有一颗关爱的心
有一个好奇的人,想看看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模样。一天,他遇见了天使,苦苦哀求天使一定要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看看。天使答应了他的要求,首先带他来到地狱。好奇的人看到如下情景:
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
“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嘛!”好奇的人很疑惑地说。
“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过了一会,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入座。
他们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几尺长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丰盛的食物,却又让他们吃不到!”
“你真觉得他们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去看一看。”
到了天堂,看到的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几尺长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着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
他们用同样的长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 而对方也喂他们吃,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好奇的人惊奇地发现:其实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人与人相处
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教育感悟:
培养孩子有一颗关爱的心,将使孩子的一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在学校,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在家庭,可以有更多的温馨;在单位,可以有更多的好友;在社会,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换个角度,作为一个领导者或投资人,你会把机会给一个刁钻刻薄的人,还是一个诚实善良的人?爱心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摘自《智慧教育123》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9-14 10:33 编辑 ]
2010/09/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