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休閒健身為主題的城市景觀帶越來越多 這幾年,各地城市環境的改善,不僅打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氛圍,而且為人們提供了優美的健身休閒環境,成為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路寬了,樹多了,水清了,健身器材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在菏澤市區,昔日臟亂不堪的趙王河,如今已被精心打造為水波蕩漾、綠柳拂岸的城市休閒長廊。菏澤市副市長黃秀玲說,菏澤借籌辦十一運會比賽之機,大手筆投入城市建設,建設了環城公園、趙王河景觀帶、大劇院、演武樓等一批重點工程,城市面貌有了很大變化,也為市民休閒健身提供了更多的場所。
作為濟南市迎接第十一屆全運會的重要配套項目,大明湖擴建工程于9月21日竣工。擴建後原大明湖與小東湖連為一體,總面積由74公頃擴大到103.4公頃。新大明湖還拆除了南岸圍墻,從“園中湖”變成了“城中湖”。

濟南奧體中心位于濟南東部新城區,總建築面積約33萬多平方米,包括一場三館,其“東荷西柳”的建築造型為濟南東部新城增添了一處風格獨特的地標性建築:體育館、網球中心、遊泳中心在東邊,呈“荷花”造型;6萬人體育場在西邊,呈“柳葉”造型。其設計分別取自濟南的市花和市樹。圖為10月9日拍攝的濟南奧體中心體育館夜景。
現代風採的體育場館成為城市新地標
全運會的舉辦,極大地推動了山東各地體育場館的建設。記者在山東17市看到,承辦全運會比賽項目的場所無論新館舊館均面貌一新,舊館經改造後設備更加完備,新館建設則實現了功能與外觀的統一,最大限度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在各地的體育場館中,外形千姿百態,有的像貝殼,有的如鑽石,有的似展翅待飛,有的氣勢如虹,無不成為所在城市的標志性建築。
在濟寧,這座擁有800多萬人口的城市,體育設施曾經嚴重滯後于經濟發展,開運動會都需要到縣裏借場館。濟寧市借承辦全運會比賽之機,打了一場體育設施建設的“翻身仗”。位于濟寧市中心、投資3.8億元的全民健身廣場,涵蓋了多功能廣場、燈光足球場、全民健身路徑、體育館、健身館、遊泳館、網球羽毛球館等室內外健身設施,成為濟寧集中體現“公園體育化、體育公園化”的體育景觀工程。濟寧市體育局局長李振華說:“這個廣場市裏只是象徵性地收取一些管理費用,讓老百姓都能親身體會到全運會留下的財富。”
淄博市借全運會之機啟動了以“一場兩館”為龍頭的體育場地建設工程,投資10多億元,修建了淄博市體育中心、桓臺縣文體中心等一批具有舉辦國際賽事能力的體育場館,讓淄博的體育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作為承接全運會女足比賽的重點工程,濰坊奧體中心體育場是迄今為止濰坊市投資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現代化大型體育場,規模居山東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