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疹病(麻疹、急疹)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病因:小儿本身体质脾胃功能虚弱,肝木失养,外界暑气感应,饮食燥热伤津或失调。
病机:木气疏泄,肺气虚散,相火上逆,中气虚弱。
辩证分析:一是顺证,二是逆证。
顺证:表现为发热较高,精神较好,疹色红、形态饱满,疹出呈粒,四肢膝下都有,小便清或淡黄,量正常,无腹泻便溏。伴随症状可有咳嗽、鼻塞、泪多等。
逆证:表现为发热不明显,面色萎弱,精神欠佳,嗜睡甚至昏迷,疹色不红,疹出不呈粒或成片,有的出疹不畅,要么一出即收回、要么疹闷难出。多伴有小便短少,四肢凉,如果伴有呕吐或腹泻,则比较危急,预后不良。在广州这个地方,因为气候在冬天时不是很寒冷,经常还会打雷,火热之气比较重,逆证出现的机会比较多些。
治疗方法:
对于顺证,用黄豆、黑豆、饭豆、绿豆各10克,煮水或打成豆浆喝,只要有发热,不论麻疹是否已出,均可使用,有补养中气、调和木气、升肝清肺、收敛相火的作用。
对于逆证,关键是要看小便,如果小便比较少、脉比较微弱的话,要加用肾气丸、巴戟天、乌梅、理中丸或四逆汤等。
变症:
如果有消化不良,食滞的情况,上方要加些消食导滞的药,如神曲、鸡内金、麦芽、谷芽、淡豆豉等。或者直接用淡豆豉代替饭豆亦可。
如果伴有咳嗽,不能用止咳化痰平喘的药,只用黄豆、川椒、五味子、白菜心等即可。
如果出汗较多,小便长,烦燥,大便干燥或不大便的,去掉饭豆。
用药禁忌:
1、
出疹本身就是肝气的疏泄太过引起的,发散的药物(包括退热药)会引起肝气疏泄更甚,虽能一时降温,但很快都会反复。
2、
出疹时中气都相对虚弱,寒凉的清火的药物(包括抗生素)会使脾胃功能受到损害,所以会越清越虚弱,精神会越清越差。
3、
出疹时相火上逆,表现出明显的热象,如果误用燥热的药,会将肝胆的火气激起,变成热邪壅滞,肺阴枯竭。
4、
牛奶、鸡蛋、肉类禁食。
5、
只要不发生呕吐或腹泻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可以不用吃药,一般静养7天也可痊愈。
6、出疹时能每日服用葡萄干3-5克,能保证出疹过程平安,因为葡萄能温补肝肾,平而不燥,非常适合出疹时的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