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那些恶毒的国人真的无语。
面对这样的ZF更加无语。
2009年最后一天,上海熊猫乳品产销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的消息被公布,2008年那次风波,该厂在三聚氰胺含量排行榜上位居老二,此番乃二次作恶。此前20多天,陕西金桥乳业也爆出类似问题。与上次不同,这次三聚氰胺的来源,是2008年三鹿风波后,被召回的问题奶粉并未销毁,而是被企业存起来,如今再次利用。
1月30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通报: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但这批问题乳制品的数量以及流向并没有透露。即日起将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
应对:下架嫌疑制品复查销毁情况
广州市工商局召开流通环节奶制品清查行动工作会议,要求工商执法人员全体出动,对全市所有销售奶及奶制品的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地进行全面清查。清查范围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幼儿配方奶粉);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全脂加糖奶粉、调味乳粉、特殊配方奶粉、牛初乳粉);液体乳(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灭菌乳、酸乳);以乳制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
监管部门还要求对全市所有乳、乳制品、含乳制品的生产企业进行逐个企业、逐批次、逐产品全面清查,要求企业生产销售的乳、乳制品、含乳制品必须要有三聚氰胺的检测报告。一旦发现“问题食品”要立即严肃依法查处,并依法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不合格食品。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天也发出通知,要求对餐饮服务环节使用的乳粉原料中重点清查最近公布的问题乳粉及乳制品,发现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乳及乳制品要依职责开展查处工作,立即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并及时通报相关地区和部门。
专家:奶制品流通仍存忧患
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说,毒奶粉非法流通有迹可循,而且还可以掺入到乳制品、饲料中,更加难以发现。他回忆说,早在去年6月2日,一名福建饲料经销商向他透露,一位奶粉经销商向其兜售一批超过6吨的三聚氰胺含量较高的奶粉。他说,“奶粉经销商可能没有办法在流通环节出售,但是可以‘化整为零’,例如掺入到雪糕上,这样就难以检测,此外还可以混入到饲料中,作为蛋白的营养添加剂”。
他分析称,三聚氰胺事件虽把三鹿除名,但是隐藏很深的一些中国奶业发展深层问题仍待解决,包括奶业体制、行业诚信与自律,奶牛养殖小、散、低,乳品加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市场无序竞争等。“例如奶贩子就还是一个漏洞”,他说,三鹿事件前操纵奶站的一部分“奶霸”现在摇身一变,打着“奶业合作社”的旗号继续收奶。此外,今年原料奶价又再大涨,北方主产区重新出现“抢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