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怎么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10850幼儿园早教

攻击性行为  (一)特点
  一般将能引起别人对立和争斗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在学前幼儿中,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幼儿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扔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非常消极的行为。这就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的对立和争斗,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针对教师或同伴,更多的则是针对自己的父母。攻击性行为多见于男性幼儿,以学前期最为常见,到学龄期就日渐减少了。
  (二)原因

  请把鼠标放到图片上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本能驱动力的结果,但是,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不多。行为学派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而学习到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而得以维持。该学派强调“模仿”和“强化”在攻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早在1岁以前,男性幼儿的行为就较女性幼儿有更多的攻击性,以后这种差别更趋明显。男女幼儿在攻击性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固然有先天的或生理方面的原因,如男性幼儿身体活动的能量较大,与别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较慢等等,但是,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后天原因造成的。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有不同的期望,认为男孩应该强悍,女孩应该顺从,这种期望经常反映在他们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之中。另外,男性幼儿因为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更多地受到他人的惩罚,这类消极的惩罚非但没有减少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反而经常地强化了这种行为。
  (三)矫正
  在学前期,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十分重要,否则,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展成为成人期严重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困难,极少数还可发展为殴斗、凶杀等违法行为。
  1、榜样法
  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提出榜样法(行为疗法)认为,将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置身于无攻击性行为的楷模之中,可减少其攻击性行为,或者让他们观察其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何受到禁止或惩罚,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2、强化法
  布朗和埃留特则提出,在幼儿园若对攻击性行为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而对合作性行为则给予奖励,就可能减少躯体性或语言性攻击行为。也有人提出,采用暂时隔离法也可消除强化因素、也能矫正攻击性行为。无论如何,不可采用体罚的方法,因为事实上体罚往往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其原因之一,可能是体罚本身就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起了示范作用。
2010/04/26
猜你喜欢

婚后遇到配偶出轨情况 你会冷静沟通吗?

多动症儿童的应该进行哪些辅导训练?

儿童孤僻症怎么办?

该拿叛逆期的宝贝怎么办?

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的危害

该如何区分孩子淘气与多动症呢?

热点推荐

广州动物园人多到爆 下午只能看人头

唏嘘!昔日知名烘焙品牌,破产清算!

飞奔鼋头渚!太湖畔樱花惊艳了整个春天!

被市中心商场的冷清吓到!超多店关门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广州天河公园遛娃踏青 春意正浓

电影院重温《倩女幽魂》致敬经典

花开造型羊肉烧卖 爆汁不腻还薄皮

晒下日常早餐 你们都是点样搞定?

美式餐厅布莱恩公园 不少外国人来

买一斤三文鱼吃到饱 食完再食驱虫药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