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话题,我很有些感慨,或者说是懊悔惭愧。事情要从2002年说起: 2002年毕业来广州工作,那个时候我在广州不认识一个人,辗转知道一个高中同学在广州工作,很兴奋,联系上以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很去了她租住在车陂的城中村的住处,我跟在她后面,在两边都是房子的窄小巷子里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终于来到她住的一幢三层楼的房子,她跟另外两个女孩租了一楼的两间房,她自己一间,另外两个女孩是一对姐妹住另一间。房子的状况我不大记得了,反正当时也不觉得怎么简陋,条件多少不好,反而很羡慕她们三个在一起做饭一起聊天,感觉很温暖很开心。当天晚上我没有回我那所谓的高档住宅,跟我同学在她的小房间的小床上挤了一晚上,好象没有空调,因为有蚊子,挂了蚊帐,风扇也没用上,我们两是摇着扇子睡着的,但是那天晚上我睡得很好。后来我基本上每个周末去我同学那玩,跟她们一起去对面的市场买菜做饭,坐在地板上看电视聊天,去路边摊吃小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人也越来越多,虚荣心和自命清高加上跟我同学一起住的两个女孩的一些让我不认同的做法,让我对我同学的出租屋和她本人以及一起住的两个女孩逐渐有了一些想法,开始有点不大想去她那了,她来找我也是不冷不热的。哎,现在说这个我真觉得好羞愧。她也逐渐感觉到了我的冷淡,再加上她后来去了东莞,我们联系越来越少,2005年我去东莞出差顺便去看了她,她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热情的对我,然后到后来我们基本就不联系了,算起来到现在我们不联系应该有5年多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很后悔当初自己那么无知,那么势利,失去一个曾经在自己最孤独的时候陪伴自己的朋友,好多次想找她,但是没有勇气。今天看到这个话题,又让我想起那个曾经给我温暖的城中村出租屋,想起她,我想我一定要找个机会再联系上她![ 本帖最后由 gdkph 于 2010-9-14 00:04 编辑 ]
我都广州土生土长葛村姑,嫁都嫁反城中村,讲真我好讨厌听到城中村改造,只有系村先会稳到儿时记忆,先会稳到左邻右里守望双助感觉,每个月2-3万葛房租收入你话我边会中意改造,改造只系ZF比发展商另一种圈地葛方法,
佩夫人:本人并没有住过城中村,但对城中村的印象是不太好的,横街窄巷卫生条件不理想,消防条件不理想,治安条件同样不理想,确实属于脏,乱,差的范畴。尤其是晚上,走在那一条条多处拐角的窄巷里,要时刻保持警惕。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改造城中村,我还是觉得有必要的。这些三乱死角,改造后,原来的居民生活条件会有所改善。至于租房的外地人,其实也可以改变一下居住的环境。社会总是要进步的,城中村和广州有历史记忆的老建筑不属于同一层次,所以改造并不会有过多的遗憾。查看原文城中村同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譬如祠堂在村民眼中,这何尝不是他们的老记忆?当恩宁路改造的时候,人们的遗憾,今天,城中村要改造,村民们也有同样的遗憾
刚来广州在登峰村住过2年,有了现在的老公,买了房搬去了番禺,之后有了孩子又搬回了广州。今年还带着孩子回到以前租住的地方看过,回忆曾经的那段记忆。我想城中村对于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都留有一段深刻的记忆吧!
我没有住过,但是去领教过那里的环境,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近,曾经考虑要不要搬进去住,后来看看房价也不低,还很肮脏。那时刚刚毕业的我住在海珠区的一个90年代的集散小区里面,四周全部是小区,买菜和超市非常方便,连我爸妈都说那里很好,唯一不好就是离上班的地方远了一些,每天上下班时间加起来还真的需要2个多钟头呢。从毕业到自己供楼,我一共住了大概1年半的时间,很怀念自己独住的时光,那个每个星期都买鲜花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