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宝宝发烧怎么办,很实用很全啊!
31134婴幼育儿
1.
感冒 危险性第5名
2.
耳鼻喉发炎 危险性第7名
3.
玫瑰疹 危险性第8名
4.
打预防针 危险性第9名
5.
败血症 危险性第2名
6.
尿道感染 危险性第6名
7.
脑炎、脑膜炎 危险性第1名
8.
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危险性第10名
9.
肠胃炎合并脱水 危险性第4名
10.
川崎病 危险性第3名
二、发烧护理面面谈
(一)物理降温
1、
头部冷敷,在头额部放上冰袋、冷毛巾,每半小时更换一次,有助防止高热惊厥的作用;
2、
洗温水澡,用
35
℃
左右的温水洗澡有降温作用。在夏季发高热时,更适宜采用;
3、
酒精擦浴,用
30
%的酒精反复擦拭患儿四肢,利用酒精溶液蒸发时所吸收的大量热使体温降低。但需注意补充擦部位的反映,如该部位周围的血液循环良好,皮肤应发红。如不然肢体发冷,有寒战等,不宜再行擦浴及冷敷。
4
、退热贴:家里常备一些退热贴,退热贴使用方便,贴到宝宝额头上就可以快速散热降温,方便好用
5
、简单推拿退烧:对宝宝左手小手指侧面从肘部往小手指方向推以下全部为左手,一次做十分钟
6
、蚕砂竹茹陈皮水:从药店买蚕砂、竹茹、陈皮各
10
克。将陈皮洗净,和另外两药一起放入药锅中,加冷水煮。水开后再煮三分钟即可。太小的孩子,可将药水分成几次喂,每
4
小时一次,到烧退为止。
物理降温的前提是,发烧在
38.5
度以内,但如果发烧到
38.5
度以上,甚至
39度,就需要快点去看医生了!
(二)药物降温
体温在39.0摄氏度以下,不必吃退烧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性反映,使机体的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活跃、抗体增多,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在炎症没有控制的情况下,盲目使用退烧药,不但不利于控制疾病,还可能会影响病情的诊断
体温超过39.0摄氏度,需要服用退烧药,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9.9摄氏度,很可能引起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必要时,每4-6小时服一次。
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药扑热息痛,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
10
~
15
毫克。如过宝宝服用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
3
克,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
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
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
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三)医院治疗
也有的妈妈建议如果宝宝发烧,最好还是去医院治疗,毕竟医生是最专业的人士!
特别是出现以下情况的,应立即就医:
1、2个月以下的宝宝出现发热;
2、孩子的体温超过40.0摄氏度;
3、孩子哭闹不止;
` 4、孩子不易被叫醒;
5、孩子的脖子发硬;
6、孩子的皮肤出现紫色斑点;
7、清理完鼻涕后,孩子依然呼吸困难;
8、孩子吞咽困难;
9、孩子看上去病得很重。
如果发热的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应在24小时内就医:
1、2-4个月的宝宝发烧;
2、体温在39.0摄氏度-40.0摄氏度,特别是2岁以下的宝贝;
3、尿尿时,伴有疼痛;
4、孩子发热超过24小时,无明显原因和感染的征象;
5、孩子曾发生过热惊厥。
三、宝宝发烧、退烧的常见误区
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由于缺乏对发烧的正确认识,导致产生了许多误区, 影响了孩子的康复,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误区一:洗澡会让孩子着凉
给孩子用温水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降温措施,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
误区二:用肉汤补充营养
高烧也可以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是对的。但是通过给孩子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
误区三:烧退病愈
在生活中误以为烧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长大有人在,往往导致孩子再次发烧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误治疗。发烧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误区四:发烧就是病
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孩子体温暂时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认为正常。但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则应引起重视。
误区五:退烧后马上停药
发热是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体温正常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控制,体内的细菌、病毒可能还存在,炎症还未完全消失。
误区六:恢复期进食油腻食物
孩子在生病的时候,一般都会食欲不振,但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烧退了以后,小儿消化吸收功能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退烧后的饮食最好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01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