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选对方式才有用
8711谈天说地
1.常规心电图:即静息心电图,是最常用、最安全、无创检查手法。这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症状发生时阳性率比较高,如果错过发作期进行检查,可能显示正常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可以在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心电的信号,可以提高非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过性心律失常、短暂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扩大了心电图运用的范围。
3.心室晚电位: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的心律失常风险预测。
4.高频心电图:适用于心肌炎、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检查。
5.心电向量图:常用于常规心电图不易确诊的心肌肥厚、心肌梗死及各种阻滞诊断检查。
6.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独到之处。
7.64排CT: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以及可疑患者的筛查等,能够了解冠脉血管病变情况,但对较细小的血管不敏感。
8.核素心肌显像:其检查方法是从静脉打一针显像剂,显像剂在心肌各部位的分布量就直接反映了该部位的心肌供血状况,通常情况下,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可提高检出率。
9.运动平板心电图:俗称“跑平板”,就是让测试者运动以增加心脏负荷。在此过程中测试者若胸痛发作,且监护的心电图出现明显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诊断标准,就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10.食道调搏:用于测定心脏窦房结及窦房传导功能、房室传导功能,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及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如帮助对心脏电消融术、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判定及调整。
11.心肌酶学检查(抽血):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可诊断出急性心肌梗塞。
12.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通过介入技术,从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到冠状动脉建立一个通路,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再在x线下查看造影剂的分布情况,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危险性但概率很低。临床上结合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13. CT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脏三维重建技术:对于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在此两种问题的筛查方面可部分取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4. 心血池显像: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跟“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具有无创、可重复和敏感性高等优点,常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