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保持伤口清洁
目的:预防伤口感染
要特别注意腹部伤口愈合及护理。腹部伤口分为二种,直切口与横切口。??产后第二天,伤口换敷料,检查有无渗血及红肿,一般情况下术后伤口要换药两次,第七天拆线。如为肥胖病人,或患有糖尿病、贫血及其它影响伤口愈合的疾病要延迟拆线。术后若产妇体温高,而且伤口痛,要及时检查伤口,发现红肿可用95%的酒精纱布湿敷,每天两次。若敷后无好转,伤口红肿处有波动感,就确认有感染,要及时拆线引流。如果产妇本身存在下列感染,则需特别注意伤口的状况:
(1) 产程或破水时间过长。
(2) 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较多。
(3) 产妇本身抵抗力差,如患有糖尿病或营养不良。
(4) 剖宫产之前已有羊膜绒毛膜炎。
(5) 其他因素如腹水、贫血、长期使用类固醇或以前接受过放射治疗等。
此外,产后月经恢复的时候要注意伤口是否疼痛,因为在伤口处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经期时伤口处持续胀痛,甚至出现硬块。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则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以下我们就逐步来讨论剖宫产后的护理。

1. 尽早活动
目的:预防血栓性静脉炎
孕晚期和产后比较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引起此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不能早日下床活动、年龄较大、多胎经产妇等。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压痛、水肿、心跳及呼吸会加速。
剖宫产术后双脚恢复知觉,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当导尿管拔除后应多走动,这样不仅能增加胃肠蠕动,还可预防肠黏连及静脉血栓形成等。下床活动前可用束腹带绑住腹部,这样走动时就会减少因为震动的关系碰到伤口而引起疼痛。
2. 及时大小便
目的:预防尿路感染、便秘
一般术后第二天静脉滴注结束会拔除留置导尿管,拔除后3~4小时应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如果不习惯卧床小便,可下床去厕所,再解不出来,应告诉医生,直至能畅通排尿为止,否则易引起尿路感染。
剖宫产后,由于伤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顺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若有痔疮,情况将会变得更加严重,故术后产妇应按平时习惯及时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