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妈妈看一遍《弟子规》才发表评论好吗?不要断章取义,“父母呼,应勿缓”,是一个最起码的礼貌行为。试想一下,宝宝一叫妈,妈就忙应答,而做父母的,呼几声才应?有时还是“干嘛啦!”这种语气,对最亲的人尚且如此,如何待别人?现在这个社会是老的孝顺小的,颠倒过来。“父母命,行勿懒”,也并不代表唯命是从,而是要作出反应,如叫收拾玩具,拖拖拉拉的就不行,就是懒啦等。假如父母说的不对,起码也要“柔吾色,怡吾声”地劝告。
我年少时就不懂就些道理,是叛逆性的,对父母的命行,是讲一句,顶十句,伤了父母的心,如今非常后悔。现在为人父母,知道做父母的,每时每刻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即使有时讲错了,做儿女的也应注意发表意见的态度,这真的非常重要。
〈〈弟子规〉〉这遍文章,是古人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遵师孝敬父母开始,乃至待人接物等,各种行为都有涉及,如“借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见人善,即思齐”,“见人过,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等等非常宜上口的简练言辞,容易记,从小深植入孩子的心中,指引他的成长。
当然,也要考虑这遍文章的历史背景,有些不合时宜的,就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但是我认为大部分都可以应用。暂时还找不到比它更精练的文章。
[此帖子已被 恺妈 在 2006-2-9 15:36: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恺妈 在 2006-2-11 22:41:5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