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12点预防糖尿病!!!

11833谈天说地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国际糖尿病协会去年10月宣布,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85亿,到了面临失控的地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内翻了两番,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美国《预防》杂志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实,只要做到以下12点,你的一生就绝不会得糖尿病。
  
   1.吃肉前喝两勺醋。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2.减轻5%的体重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3.每天走路35分钟。
  
   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2013/05/23
全部回帖
张燕898: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国际糖尿病协会去年10月宣布,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85亿,到了面临失控的地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内翻了两番,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美国《预防》杂志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实,只要做到以下12点,你的一生就绝不会得糖尿病。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查看原文
        4.多喝咖啡。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险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约29%;但每天1—3杯则几乎不起作用。
  
   5.买食物看清高纤维标志。
  
   有高纤维标志的食物,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6.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
  
   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2013/05/23回复
张燕898: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国际糖尿病协会去年10月宣布,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85亿,到了面临失控的地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内翻了两番,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美国《预防》杂志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实,只要做到以下12点,你的一生就绝不会得糖尿病。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查看原文
         7.火腿香肠要少吃。
  
   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43%,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8.肉桂有助降血糖。
  
   德国科学家发现,肉桂有助于降血脂,进而防止糖尿病危险。肉桂粉可撒在咖啡里,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冲水喝。
  
   9.做事前3次深呼吸。
  
   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
2013/05/23回复
张燕898: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险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约29%;但每天1—3杯则几乎不起作用。            有高纤维标志的食物,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查看原文
        10.睡眠在6—8小时之间。
  
   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11.不要独居。
  
   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5倍。专家建议,即使独居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45岁后多关注血糖。
  
  血糖指数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专家建议,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注血糖。
2013/05/23回复
猜你喜欢

谁说减肥必须靠节食?

瘦到你尖叫的十大减肥快招

孕期糖尿病妈妈怎么吃更健康呢?

【2015怀孕日记】妊娠糖尿病,我该拿你怎么办?

糖尿病如此凶险,为确保母婴健康各大医院是这样为你检查预防的,准麻麻怎能错过?!!

糖尿病准妈妈,请管好自己的嘴!!

热点推荐

不给统一采购教辅 风向又变了吗?

久不逛的北京路 越来越好逛了

中秋倒计时!月饼你买经典款还是网红款?

教师节做手工贺卡 你给老师送礼了吗

参观导盲犬学校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照片美化的一点心得

广州科普嘉年华来啦

hk迪士尼20周年花车

高中物理需要突破的两个环节

60平刚刚好

热烈庆祝我国第41个教师节

老破小赶紧跑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