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体育改革将过去的200米短跑一下子“激增”至1000/800米中距离跑,人们便常说这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耐力”。那究竟什么是耐力?难道如同夸父那般能够“与日逐走”就是耐力?不,那最后只会像夸父一样“轻易地go die”。其实耐力二字并不是那么简单,它是一套严谨的科学。
期刊《体育世界》2014年第六期,在《提高零基础中考生的1000/800米跑成绩的几点建议》一文中,作者提到,影响1000/800米跑的五大因素,分别是“速度”、“一般耐力”、 “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专项耐力”。其中“速度”因素就就是字面意思,速度越快,成绩越好,名次越高,但这不是瞎跑就能跑出来的,它和下述的几种“耐力”息息相关。
一般耐力
一般耐力,通常又称为有氧耐力,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体能好”。你就这样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到天荒地老,跑得越久一般耐力就越好,在没有竞技比赛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训练的方法也很简单,持续训练法——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地进行练习,快与慢无所谓,比如我们现在流行的夜跑。更专业的还有高原训练法等,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进行越野跑、球类运动等户外活动,总而言之就是——多运动。
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指保持最高速度运动的能力。也有一说指速度耐力即无氧耐力,这一点尚存在争议,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二者确实有一些关联。在1000/800米跑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跑着跑着身体开始累,身体左右摇晃。这是因为很多人容易因为疲劳而出现在技术动作变形,随之而来的便是跑速下降,无法保持高速前进,从而影响成绩。要提高1000/800米跑的成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要提高机体在酸性环境下的速度耐力,使人们在800米跑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延长高速跑进的距离。训练速度耐力的方法常见间歇跑,可以简单的认为,间歇跑就是快跑、慢跑、快跑、慢跑……循环往复,通过控制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让乳酸不断逼近乳酸门槛,从而逐步提升乳酸门槛。
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又称肌肉耐力,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兼有力量与耐力的双重特点,既要求肌肉具有较大的力量,又要求肌肉能够长时间地坚持工作。常见的训练方法有:负重跑、负重跳、高抬腿等,和江湖传闻在脚上绑个石头修炼一段时间就能练出绝世轻功的道理有点类似,只是现实没有那么玄乎罢了。
专项耐力
专项耐力,我认为这是上述几种耐力的综合,是1000/800米中距离跑项目特点的体现。它是一种有氧无氧跑的典型项目,要求人们在高乳酸条件下保持长时间高速度的跑步运动。如果你常看田径比赛的电视直播,那就经常能听见解说员描述1000/800米中距离跑项目所处的“尴尬”地位。它既像短跑一样要求速度,也像长跑一样要求耐力,运动员的综合素质需要非常高,并且要有很高的运动智商来应对比赛中的各种状况,及时变换战术。
虽然考试的1000/800米无需在场上整个你死我活,但作为中考之路上的第一战,同学们“争分”夺秒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世界大赛。看完上述中距离跑中“耐力”的解密之后,如果依旧认为仅仅靠每天坚持普通的跑步锻炼就可以一步登天,这样的想法十分危险。合理的训练计划,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成效的检测与反馈,这些都必不可少,若是体育老师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除了强大的生理机能,要战胜中距离跑项目,顽强的拼搏精神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不断“安利”自己和并肩作战的同伴——“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