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到一个好东西:捏积
14134婴幼育儿
背景资料
佘继林
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会北京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5个寒暑,行医座右铭是业务精勤,服务于民。
捏积疗法的历史
在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有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在脊背上操作,人们称为捏积疗法。捏积疗法是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通过捏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来治疗某些疾病手法疗法。是推拿的重要组成部分。晋朝医学家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捏积疗法的具体文字。拈起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捏积在广大劳动群众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捏积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不同流派,在民间广为使用和传。
问:捏积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答:简单来讲,就是按照我们中医的理论——人体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而我们捏拿的部位正是小孩的脊背。人体的脊背有三条重要的经络。第一条在人体后背的正中间有一条督脉,按中医来讲它主一身之阳。因为人体的后背是主阳的,它在人体脊背的正中。可以这样讲,它是阳中之阳。在督脉的两侧还有一个很著名的经络叫做足太阳膀胱经,我们的五脏六腑在这都有一些特定的腧穴。它的部位的分布基本上跟我们的器官都临近,比如说像肺俞,它在第三胸椎。比如心俞,它在第五胸椎。捏积主要就是通过捏拿小儿的脊背,振荡小儿的阳气。因为它主一身之阳,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阳生阴长,就是你振荡人体的阳气,实际上促进阴血的化生,因为阳主气,阴主血,所以你鼓动人体的阳气,实际上就促进人体阴血的化生,阴血的化生,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多了,按照中医的理论,一部分要进入人体的静脉,变成营养人体的一种物质。
背部穴位图
问:捏积的基本手法是什么?
答:捏积有一个基本的手势,就是我们在施术的过程当中,有不同的流派,咱们北方基本上把两只手呈空拳状,他的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对准食指,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种手势。
问:捏积主要是捏什么样的部位呢?
答:主要是捏小孩的脊柱,刚才我已经讲了三条经络,我们刺激的就是这三条经络,但是在捏拿的过程当中,这里面有许多注意事项和技巧。比如说大椎穴,大椎穴是我们的终始部,就是我们从下向上捏要捏到大椎穴,它的起始部在长强穴,你捏拿完毕的最后,在他的肾俞穴要进行两个手法,也就是说按法和揉法并作的刺激。
大椎穴在什么地方呢?从发髻向下有一个很高的骨头,医学上叫做第七颈椎。第七颈椎下有一个洼陷,这个洼陷的地方就是我们说的大椎穴。第二个就是长强穴,也就是我们捏积的起始部,长强穴严格来讲是在尾椎和肛门之间。实际上捏拿的当中,我们触不到,我们捏拿的时候尽可能在腰底的部位就可以了。第三个穴位就是在捏积结束了以后,要在肾俞穴上进行揉按并作的一个手法。那么这个肾俞穴找起来就非常重要了,严格来讲你就这么找,你沿着腰部往下一摸,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中间的洼陷,旁开一寸半这个部位就是肾俞穴。但是这个一寸半一定要注意,不是我们平常讲的尺寸,我们中医叫做手指的比量法,也就是这个小孩他自体四个横指,从中指的第一个指尖关节的横线,这个宽度就是我们讲的三寸。旁开一寸半也就是你把手掌搭在脊柱中间,刚好是两侧的部位,就是肾俞穴。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法,比如小孩肚脐正对着的正中方就是第二和第三腰椎的漩涡,旁开一寸半也可以。
问:捏积的手法有哪些?
答:捏积疗法主要是七个手法,七个手法并作在一起,推、捏、捻、放、提、揉、按,是七个手法一气呵成。所谓推就是你的双食指一推这个皮肤,皮肤出现一个皱褶。第二个就是捻,所谓捻就是用食指跟拇指把皮肤捏拿起来,捏拿起来以后,两个手合作,一捻皮肤就往前滚动,这样你另外一侧手接过来继续捻,一直捏到大椎穴。但这里面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第一我们刺激的是正中的督脉,你的两个手指不能分开,分开以后就根本没有刺激到督脉,就没有效果了。另外你要根据皮肤和病情的轻重,刚开始的时候你的手法可以轻一点,让他熟悉一下。还有一个放法,就是捏完以后这皮肤恢复到自然状态,这个放法就自然在其中了。还有一个提法,提法就很重要了,如果你认为病情比较重,疗法更明显的提法,实际上是一种重刺激。推、捏、捻、放这个过程,咱们一般来讲捏六次。从第二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你可以加入提法,你比如说第一二遍捏完之后他比较适应了,第三遍你就开始提,如果小孩哭闹的比较厉害,你可以到第三、第四遍提。还有一个揉法和按法,我刚才讲了一定在整个的捏积结束以后,在肾俞穴上,揉法和按法并作,两个手法加在一起作用在肾俞穴上,具体是这样的,这个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里向外,从下向上,揉中有按,按中有揉的10次。
问:这种疗法为什么对孩子效果比较明显呢?成人不行吗?
答:成人也都可以,你比如说老年人的便秘,老年人的厌食,这种手法都可以。不过有时候老年人脊背有一些变形、驼背或者皮肤比较干燥,你捏拿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皮肤,这种疗法是可以用于老人的。
问:为什么要特意的在结尾按肾俞这个地方呢?
答:因为这是一种补法,因为从中医来讲,肾为先天之本,在条理后天的同时用补肾的方法一种强身的作用。另外还有一点捏完以后他脊背有点充血,严格来讲不要用手摸,这种良性刺激让它保持着,把衣服撂下来就可以了。
问:捏积和刮痧有什么不同?
答:它的手法不一样的,它的作用原理,严格来讲也是一种根据经络学说,实际上都是外治法,不过就是采取不同的外治手段。
问:捏积这么简单的几个手法,都能对小朋友有哪些帮助呢?
答:捏积疗法为什么几千年这么经久不衰,首先它的适应症是常见病,而且适应的病症比较广泛。具体来讲作用最好的是消化系统,比如说厌食,包括便秘、腹痛、呕吐。另外就是神经系统,比如说一些睡眠障碍,小孩脾气急或者哭、闹、烦,这个在西医有时候诊断起来很麻烦,可以说就是认为你没病。但是从中医来讲,还是一种病态。剩下比如象多汗,多汗是咱们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汗就可以减少。
问:在做捏积的过程当中,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答:虽然它受到群众的欢迎,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讲一下。比如说捏积的时候,最好在空腹的时候进行,早晨起来空腹,为什么呢?孩子哭闹的话不会引起呕吐,另外孩子经过一夜的睡眠气血得到补充,在他的最佳状态下,在阳气比较充盈的情况下,我再给你鼓动,那疗效肯定好。另外注意点季节,比如北方天气比较凉,冬天捏的时候室温一定不要过低,容易感冒。另外周围环境要空旷一点,象这种小朋友有的听话,有的不听话,所以注意点周围环境,不要离桌子角很近。
另外,捏积的灵活性特别大,比如说小孩比较听话,病情又比较重,你捏拿的次数可以多一些。但是一至两岁的小孩,你用提法觉得小孩耐受不了,那就可以把提法去掉。就是推、捏、捻、放,你做的次数多一点,你的疗法可以变成十天,一般来讲是六天,但是可以根据病情,根据条件多捏一两天,小一点的小孩轻一点,这都是我们可以灵活掌握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小孩不能捏?比如说小孩在发烧的情况下不要捏,他处在一种病理的状态下,效果会不好。另外比如说后背有些感染,你捏肯定要刺激伤痛的地方,这个是不可以的。第三点就是有血液病,特别是出血性疾患,你捏他的皮肤会出现出血性淤斑了就麻烦了,所以一定不能捏的。再一个就是有心脏病的小孩,因为有可能他恐惧、哭闹会出现意外。
问:捏积之后有没有注意事项?
答:从中医来讲,要注意寒凉,身体的受凉,无止境的吃一些冰箱里的东西,按中医来讲伤脾胃。为什么捏积的高峰在秋末?因为孩子经过一夏,吃一些瓜、果、梨、桃,晾着肚皮睡觉,形体受寒,再加上吃凉的伤及脾胃了,所以到了秋末面黄肌瘦、脾气急、不吃饭,这一套所谓的症状就出来了。
回顾:
捏积的手法和注意的事项。
捏积的基本姿势是两手呈空拳状,拇指向身自然伸直,对准食指。捏积是从长强穴开始,长强穴在人体尾骨最下端,尽可能从这里开始。然后往上一直延续到大椎穴,低头的时候能摸到一块高骨,高骨下有一凹陷处就是大椎穴,捏积的手法有七种,第一种手法是推法,拇指和食指合作,在皮肤上轻轻往上一推,皮肤就出现一处皱襞。第二种手法是捏法,把推起的皱襞捏拿起来,第三个手法是捻法,双手拇指交替沿着都脉向上捻,当捻过去以后,皮肤恢复到自然状态,放法就在其中了,捻的过程中有放的动作。下面是提法,在操作中默数一二三提,一二三提。揉法和按法是捏积中最后两个手法,这两个手法在肾俞穴上进行,肾俞穴在小儿腰椎二正中下漩涡旁开一寸半的部位,揉中有按按中有揉,揉按并作,自内向外,自下向上。如果手法正确,四五天后,孩子食欲会明显增强。
问:捏积时如果动作不是太标准,对人有没有副作用?
答:没有副作用,但是也没有正作用了,你应该按照捏积疗法的三条经络去刺激,如果你离开了经络,那效果肯定会很差,所以捏积掌握手法,掌握要领非常重要。
问:捏积的时候还需要吃药什么的吗?
答:一般来讲不用,捏积疗法从历史上来讲,主要以手法为主。
问:孩子多大就可以捏积了呢?
答:这个是有年龄限制的,捏积疗法一般来讲一岁以上就可以做。
200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