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我是如何提升娃的作文能力的?(更新第七节: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小结)

1491455家有小学生

娃一二年级的语文没让我怎么操心,成绩比较稳定。三年级阅读理解难度增加,再加上又有写作文的要求,平时的测验就开始起起伏伏了,有次测验居然打了8字头。都说三年级语文是道坎儿,我开始投入一些精力去关注娃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小学生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不是废话太多,想到哪写到哪,就是流水账,主题不明确。好多家长有些焦心,就把孩子送到了辅导机构,去学习写作文的套路。

语言的学习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我不想她小小年纪就被套路给套住,希望在漫长的语言学习和使用上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我暂时放弃了去培训班速成的想法。

(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发现娃写作文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老师布置作文题,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这个应该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在心上,没有积累。我告诉娃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但怎么做生活的有心人,娃估计也是一头雾水,我要给她一些实例。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去白云山,为了避开人群,看到不同的风景,我们走土路上山。一边走,我一边引导她观察:抬头让她看太阳在树叶缝隙透进来,形成斑驳的树影;跟她一起发现隐匿在树梢上不知名的小鸟,还有草丛里的活化石——蕨类植物。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把看到的风景用语言表述出来,兴致盎然。

走着走着,忽然来了一阵凉爽的风,我立刻叫女儿闭上眼睛,感受秋风拂面的感觉。

“说说你的感受。”

“风说着我的头发,好痒!”女儿开始不正经的回答。

“没听到小鸟的叫声吗?没听到风吹动树叶的沙——沙——沙声吗?”我问她,

“嗯,听着这沙沙沙声,我好想尿尿呀!”娃顽皮的接着话。

这个年纪的小孩不知道为什么对“屎尿屁”如此热衷,我也不打了她的兴致,接着她的话题说:“观察的有特色!你可以这样写,我闭上眼,听着鸟儿在树梢上低声浅唱,一阵微风吹来,耳边传来沙沙声,我不知为何感觉到了尿意!”

女儿没想到我针对她的话题延伸下去,觉得十分得意,两个人立刻笑作一团。

从那以后,我们走到哪,看到什么就表述什么。

这个假期一家人出去云南旅游,在路上我们也会玩这个游戏,

而这些素材就成了她四年级开篇的第一篇作文。

 

当然善于观察生活只是写作的第一步,而如何把观察的事物更好的表达,还需要更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慢慢讲下去……

2018/10/26
精选回帖
本帖最后由 风铃叮叮当 于 2018-10-29 09:53 编辑 (二)大量的泛读   作文是语文水平最综合的能力表现,好的作文除了细心的观察,还要不断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   专家建议阅读习惯越早培养越好,可是娃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不怎么爱阅读,这种情况一度让我很担心。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组织一个读书会,四个与娃比较玩的来的同学组成了阅读会,每周一次,大家轮流聚在一个家里看书。看完书跟大家分享看到的内容,会后大家还会互相交换书本。   娃每次参加完读书会,都借了一大堆书回来。也就是从那时候她开始喜欢上了阅读,而且我发现小孩子受同龄的影响很大,她喜欢的读物都是同学推荐给她的。像《狼王梦》、《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的动物系列,《淘气包马小跳》、《口袋里的爸爸》这些校园生活类的,都看的废寝忘食。她对这些课外读物已经是痴迷状态,上厕所、刷牙都要捧着书看,有时候让她去房间取个什么东西,好久没出来,我就知道肯定是又看起什么书,不能放下了。  晚上是我和娃散步的时间,她就把她看到的书变成故事讲给我听。因为好多书她都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有些片段都能背下来,这对于她语感的培养很有帮助。而在女儿口述书的内容的时候,我也适时地切入如何组织文章的话题。比如我们会拆解《口袋里的爸爸》这个系列的套路,一个吸引人的大事件作为开头引导你看下去,然后再用倒叙的手法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后的结果都是好人受到奖励,坏人受到惩罚。我也会拿出沈石溪的悲情动物故事给女儿讲解“悲剧”和“喜剧”这两类故事结局对读者的影响。这些都是她感兴趣的话题,每次两个人都讨论不亦乐乎。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娃在周末上课外班,有时候我从后门溜进去,看到那个小小的背影,心中很是不舍。而作为母亲,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把学习培养成孩子的乐趣,希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知道这很难,只能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同为父母的你们共勉。
2018/10/26回复
三.适度精读     一二年级,语文老师就让同学们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本,让他们根据语文书上优美的段落进行仿写,也让孩子们摘抄课外书的好词好句。这种方式虽好,但是因为孩子们是完成作业的心态,效果自然与主动积累有一定差距。这时,娃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少年红楼梦》,不知为什么,娃对红楼梦特别感兴趣。其实我自己不太喜欢红楼梦,但是为了跟娃有共同的话题,也开始留意红学类课程。最后在喜马拉雅找到了《蒋勋讲红楼梦》这个音频,因为这个音频是讲个成人听的,有些情节不适合四年级的女孩听,所以由我先听,吸收里面的精华部分,再跟她讨论。我给娃讲曹雪芹的出身,分析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讲古代名门望族的礼仪。娃特别喜欢听,有时候还会主动要求背诵一些红楼梦里面的片段,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里我想给看我帖子的父母们三个建议,第一就是善于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因为孩子还没定性,兴趣点稍纵即逝,所以要靠家长的细心观察,发现有兴趣要及时引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善于应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自己不是专家没关系,现在的网络课程比比皆是,好多还都是专业大咖授课。如果想线下听他们课估计很难,但是有了互联网就不同,只要有心都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资料;第三是家长也得有成长的心态,我自己是挺感谢我家娃的,作为理科生我对文学、历史啥的学的很浅,但是为了能引领孩子,我也不断的学习,是孩子给我再次成长的机会。像去欧洲旅游之前,我也是在互联网找了很多关于欧洲的历史资料,好在浏览古迹的时候,给娃进行讲解,让旅途获得的见识更为丰富,而我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2018/10/30回复
全部回帖
四年级第一单元测,语文全班第二,作文没扣分,说明之前的努力还是有些成效。
2018/10/26回复


(二)大量的泛读

   作文是语文水平最综合的能力表现,好的作文除了细心的观察,还要不断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

   专家建议阅读习惯越早培养越好,可是娃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不怎么爱阅读,这种情况一度让我很担心。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组织一个读书会,四个与娃比较玩的来的同学组成了阅读会,每周一次,大家轮流聚在一个家里看书。看完书跟大家分享看到的内容,会后大家还会互相交换书本。

   娃每次参加完读书会,都借了一大堆书回来。也就是从那时候她开始喜欢上了阅读,而且我发现小孩子受同龄的影响很大,她喜欢的读物都是同学推荐给她的。像《狼王梦》、《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的动物系列,《淘气包马小跳》、《口袋里的爸爸》这些校园生活类的,都看的废寝忘食。她对这些课外读物已经是痴迷状态,上厕所、刷牙都要捧着书看,有时候让她去房间取个什么东西,好久没出来,我就知道肯定是又看起什么书,不能放下了。

  晚上是我和娃散步的时间,她就把她看到的书变成故事讲给我听。因为好多书她都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有些片段都能背下来,这对于她语感的培养很有帮助。而在女儿口述书的内容的时候,我也适时地切入如何组织文章的话题。比如我们会拆解《口袋里的爸爸》这个系列的套路,一个吸引人的大事件作为开头引导你看下去,然后再用倒叙的手法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最后的结果都是好人受到奖励,坏人受到惩罚。我也会拿出沈石溪的悲情动物故事给女儿讲解
“悲剧”和“喜剧”这两类故事结局对读者的影响。这些都是她感兴趣的话题,每次两个人都讨论不亦乐乎。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娃在周末上课外班,有时候我从后门溜进去,看到那个小小的背影,心中很是不舍。而作为母亲,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把学习培养成孩子的乐趣,希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知道这很难,只能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同为父母的你们共勉。

2018/10/26回复
三.适度精读
     一二年级,语文老师就让同学们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本,让他们根据语文书上优美的段落进行仿写,也让孩子们摘抄课外书的好词好句。这种方式虽好,但是因为孩子们是完成作业的心态,效果自然与主动积累有一定差距。这时,娃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少年红楼梦》,不知为什么,娃对红楼梦特别感兴趣。其实我自己不太喜欢红楼梦,但是为了跟娃有共同的话题,也开始留意红学类课程。最后在喜马拉雅找到了《蒋勋讲红楼梦》这个音频,因为这个音频是讲个成人听的,有些情节不适合四年级的女孩听,所以由我先听,吸收里面的精华部分,再跟她讨论。我给娃讲曹雪芹的出身,分析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讲古代名门望族的礼仪。娃特别喜欢听,有时候还会主动要求背诵一些红楼梦里面的片段,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里我想给看我帖子的父母们三个建议,第一就是善于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因为孩子还没定性,兴趣点稍纵即逝,所以要靠家长的细心观察,发现有兴趣要及时引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善于应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自己不是专家没关系,现在的网络课程比比皆是,好多还都是专业大咖授课。如果想线下听他们课估计很难,但是有了互联网就不同,只要有心都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资料;第三是家长也得有成长的心态,我自己是挺感谢我家娃的,作为理科生我对文学、历史啥的学的很浅,但是为了能引领孩子,我也不断的学习,是孩子给我再次成长的机会。像去欧洲旅游之前,我也是在互联网找了很多关于欧洲的历史资料,好在浏览古迹的时候,给娃进行讲解,让旅途获得的见识更为丰富,而我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2018/10/30回复
一奇与雪菲:
如果那些娃来到我家,我家的书,肯定让他们大吃一惊。因为,我家小孩的书,真的有很多很多,我没有数过,粗略估计,有200本左右吧家里都开始放不下这些书了我小孩的写作,他一定要亲身经历了,才有话题所以,我们都是一般去经历了,再写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太好,还是要他加入一些想象现在,我开始要求他,1小时内,能写完一篇作文过去,我总认为,慢工出细活,其实不是的,如果去到考场作文,哪里有慢工出细活的说法啊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现在,我经常性出入图书馆,我小孩不愿意去图书馆,可能他嫌弃里面太吵了,我自己过去图书馆,找了一些我认为他爱看的书,当然,有时候也找不到他爱看的,有时候,书捧回家,会原封不动,捧回图书馆但,也有那么的几本,他说很好看,要收藏,于是,我就去网上买了回来,所以,我家里的藏书,可以开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了小孩的作文,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说,他的思路是打开了,当然,他也怕写作文,我们努力地克服这个“怕”字,有时候,我会跟他说,你尝试想象一下,如果遇到这件事,你会怎么做。现在,我家要捉的,是阅读理解跟作文了
查看原文
谢谢美妈的分享
2018/11/01回复

四、如何增加娃的生活阅历

   好的文章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看作者是否把自己的见识和对事物深刻的理解融入到文章里,与读者产生共鸣。
古人的“工夫在诗外”,就是强调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才能产生好的诗文。

   随着生活条件提升,每年寒暑两假,大量的家长会带娃外出旅游。作为“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坚定践行者,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启了国、内外旅游模式。跳出固有的生活圈子,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浪费这样难得的机会,而把旅游变成游学,开阔孩子的眼界,做好知识的储备。

关于旅游方式,我家的传统是自由行,而自由行有个缺点就是没有导游讲历史和文化。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我在出发前做会在网上搜集目的地的信息,对当地的地理,历史,人文有个大概的了解,在脑袋里形成一个关键信息表。在游览过程中,如果遇到我事先准备的关键信息,就会以问答的方式向女儿提问。比如宝贝,你觉得长白山的山顶为什么是白色的?如果女儿答不出,自然会追着我问答案。一边浏览风光,一边听着我的讲解,自然印象深刻。

   也有时候是女儿主动发问。我们在泰国喂大象吃香蕉的时候,女儿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的大象没有象牙?大象不都是有象牙的吗?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发问,我只能告诉女儿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寻答案,互联网丰富的知识库,除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大象有象牙,顺便还普及了大象有哪些品种,不同品种大象的区别,最后提及人类为了获得象牙,对大象的伤害。别说女儿,就算是我也在这个过程增加了见识!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我们边玩边学,学习被打扮成亲切可人的样子,潜移默化,毫无压力。

   有时,我也会突发奇想,把文学融入到生活中,提升女儿对语文的兴趣。有一年秋季,我带着爸妈和女儿坐船游阳朔的漓江,忽然,在碧绿的江面上,一群野鸭子闯入我们的视野,淘气的女儿用水枪对着鸭子的方向喷水。我忽然脑洞大开,即兴做了一个打油诗:小孩玩水戏野鸭,老头船上笑哈哈,老太下水捉小虾,差点来个仰八叉!女儿立刻就喜欢上了这种自行创作的形式,也尝试着词不达意的创作自己的小诗。这个游戏我们玩了一路。

  小中年级的孩子在游玩的时候都是关注形式,少有深入思考的。作为家长要充分准备,及时的引导。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能咱们父母先做个表率啦。

2018/11/01回复
      谢谢各位的支持!你们回帖是我继续写最大的动力。

    我想很多父母跟我一样,都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未来。我还清晰的记得,在产房里,我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那个白白的,软软的,眼睛都睁不开的胖娃娃,眼泪就止不住留下来了。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也体会到了身为母亲的责任。当时我就下决心尽我所能做个合格的母亲,让她能快快乐乐的成长,让她有更大的能力选择生活。

有时候娃问我:如果我学习不好,你还爱不爱我?,我毫不犹豫的说:!只要你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生活!

但是作为职场的女性,看到社会的竞争和生活的不易,我还是希望她能掌握一门谋生的本领,不要把散养作为自己懒惰的借口。虽然每日要奔波职场,但是希望我的陪伴是高质量的陪伴。如果她学的不好,我对自己说我尽力了,如果她学不好,她也能体会到我对她的爱。

    其实写这个我压力挺大的,我家娃现在的学习只能说在班级是优秀的,但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家娃肯定不是最优秀的,我也肯定不是最优秀的,我只是个在教育路上不断试错,不断成长的母亲而已。只是把自己日常的一些教育经验分享给志同道合的家长,希望咱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谢谢大家看我的碎碎念,哈哈!

    周末两天停更,要陪娃哈!

    好多家长说,道理我都懂,但是娃的作文还是写的不好怎么办?下周开始说针对老师的作文作业,咱们家长怎么辅导,欢迎继续围观哈!

2018/11/02回复
jhhyq:
我读书时的捷径是,看电视要多看说国语的文化访谈类节目,或者语言类的综艺节目。我们知道,国语跟书面语一脉相承,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说话逻辑严密,嘉宾出口成章,访谈中充满学术思辨和文化底蕴,解说词优美动听,语言类综艺接地气贴近生活,生动形象,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现成的学习资源。效果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在这种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长期熏陶,假以时日必有收获。打个比方:我们想表达时间的更迭变化,很多人从好词好句本子里找到很常规的的诸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顶多再来个白驹过隙,然而,当熟悉了赵忠祥的声音,我们就可以脱口而出“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空气中充满了荷尔蒙的气味,又到了交配的季节。。。”。又比如,想表达熊孩子的调皮,可以不直接描写他如何淘气如何反斗,也可以不写自己心中有千万只草泥马狂奔而过,像郭德纲那样总结一句此刻想法:“妖孽!我要收了你”,更来得生动形象。如此这般,直白而不失文采,一定能让自己的语言表达与众不同,令人眼前一亮。
查看原文
讲的真好!我家娃平时几乎不看电视,唯一能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关于科学探索、地理自然、动物世界类的科教片,一方面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另一方面,听播音员说出那些优美的文案,真是佩服到不行,绝对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素材。比如《舌尖上的中国》能把吃的东西写的如此生动,绝对是作文的高手!
2018/11/05回复
第七节
   感谢各位爸爸妈妈的捧场。跟大家汇报一下情况,上学期(四上)娃的语文成绩还不错,98.5,全班第一。娃自我感觉良好,我却隐隐有心担心。一是她有点小自满,骄傲使人落后这可是真理。二是期末考试的成绩普遍比平时测验分数高,说明期末难度不如平时,如果期末一旦难过平时的话,那这个分数还会下调。第三是语文考试具备不确定性,比如换一道阅读理解题目,就不一定全对了,那最高分也无从谈起了。
   而孩子上了10岁以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逐渐减弱,所以教育还得不断的迭代换新,才能追赶住孩子成长的步伐。

 
2019/02/25回复
huole123:
您好,觉得您写的非常实用,请问可以转载您的这篇文章吗?
查看原文
请注明出处和文章链接,谢谢!
2019/02/26回复
huole123:
好的~~谢谢~~
查看原文
发布后给我看看在哪个渠道发布哈
2019/03/01回复
猜你喜欢

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经验

(原创)关于作文

关于小学成绩的一些个人看法

孩子写作文没烦恼,只因妈妈懂得这么教!(家长必读)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看图写话!

热点推荐

广州新开大型商超开业啦 逛完要足一日!

人气高企的大头虾越南菜 每次吃都要等位

巽寮湾退潮超好玩!抓虾摸螺娃玩到不肯走

618分享有礼!无限复购的好物推荐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花了1h验收贴砖 这2点要重点检查

孩子劝架学校颁见义勇为奖 我却很担心

儿子成绩中等还早恋了 点样处理好

化学实验礼盒备起来 好过电子产品

重温湖南柴火鱼 159元双人套餐吃饱饱

唯馨花厨 西餐厅也有好吃的儿童套餐

西瓜跌破1元每斤 广州什么时候有?

试水广西客家菜白七刀 白切口味很清淡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