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点小见解:关于上幼儿园前的准备
1549077幼儿园早教
很多MM都以为,上幼儿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玩玩,孩子喜欢在那里玩,这就是上幼儿园前的准备工作了,其实不尽然。上幼儿园前的准备工作,更主要是针对孩子心理方面的,针对孩子入园后的分离焦虑症,其实只要孩子消除了不安全感,就很快可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我的建议是:
一、和孩子保持距离,让孩子从心理上独立。
比如:我的那个朋友,孩子快三岁了,还要妈妈陪着一起睡觉,搂着妈妈或奶奶才肯睡。这样的孩子,如何适应在幼儿园午睡?午睡时老想着妈妈,本来就分离焦虑,睡不好,心情更加不好,那不就更加不喜欢幼儿园了!
又比如,有的孩子入园后总是自己在一边发呆,总想着家想着妈妈,根本没兴趣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主要原因是独生子女,家里都是大人陪他玩,以他为主,他要玩什么就什么,或者就看电视。偶尔在外面跟小朋友玩,一发生争执,大人马上就制止,“分开,不要一起玩了。”所以根本没有学会和其它的小朋友如何交流,或者如何自己玩。
我就见过一个孩子,无论在哪里,他家的大人都紧密地跟着他,做任何事情都大人陪他一起做。即使在小区楼下,他家大人跟他的距离都不会超过三米,离得稍远些,大人马上就把他牵到身边。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只要身边没有家人,马上就会惊慌,焦虑。怎么能适应上幼儿园几小时都见不到家人呢?
孩子,其实从一岁多,甚至几个月开始,他就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了,他需要有自己的空间,玩自己有兴趣的娱乐,不一定需要大人时时刻刻陪着他一起玩的。他有自己独特的玩的方式,不时让孩子独处吧,不要总是干扰他。
和小朋友相处也是一样,小朋友有自己的相处方式,有时你拍我一下,我拍你一下,推推挤挤,并不是什么大不了事情,父母在旁边注意保护好就行了,不要动不动就:“怎么又打架了,不要一起玩了,宝宝,我们过那边玩!”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不擅于保护自己,不擅于跟小朋友交往,甚至害怕跟小朋友交往。
二、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
很多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随他什么时候睡,睡到自然醒的。但,慢慢的,大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早睡早起,午睡不要拖到三四点才睡。尤其是准备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几个月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午饭早点吃,十二点多一点就要午睡了......如果上幼儿园吃不下,又睡不好,兼且还要见不到爸爸妈妈,换你也不喜欢去吧。
吃饭问题就不用说了,提早半年锻炼自己吃,起码勉强能自己吃吧。不要指望老师喂,一个班这么多孩子,老师也喂不了这么多呀。
大小便这些,语言能力也很重要,起码你有什么事情得会表达出来吧。自己说不出,老师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去到幼儿园只会让老师无奈,家长心疼的。
其他就不多说了,也很多MM在这里交流了自己的经验,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希望对大家有点小帮助,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 本帖最后由 forest 于 2009-4-4 01:06 编辑 ]
2009/04/04
全部回帖

铖仔妈眯:
哎,怎么办,我家那个是特没有安全感,睡觉要人陪,玩的时候也要人陪,一下见不到我或是婆婆就到处找,说的不好听,那真的是上个厕所他都要在旁边待着,怎么办呀,我还说7月份送他去,现在看来他心理上真的是还没有开始独立,我该怎么办,LZ帮帮我
查看原文我个人觉得,如果是两岁左右的宝宝,这样的表现还算是比较正常的。
但是,我们家长从孩子开始有独立思想的时候,一般一岁左右吧,就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做各种事情,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增强,独立能力增强。一般两三岁的孩子,慢慢已经可以自己独立活动和游戏了。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自己开始笨拙地学做事时,会比较不耐烦,
“哎呀,你看,把水都倒洒了,不要自己拿杯子喝水了,妈妈拿,喂你喝!”
“哎呀,把衣袖都洗湿,妈妈抓着你的手来洗,不要自己洗手了.......”
吃饭吃得到处都是,饭菜都冷了还没吃完,又大人喂;玩具搞得一地都是,又家长收拾.......反正,什么事情都家长安排,家长代替做,你越不让孩子做,孩子就越做不好,这样他的自信心就一步步被打击;而因为他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连犯错的机会都不给他,慢慢就会让孩子觉得,他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事情都家长做好就行了,进一步,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否认,在他心里,更觉得离开了妈妈和婆婆,他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无所适从。
还有呢,多交朋友也很重要。孩子有机会应该多和同龄小朋友接触,在外面,鼓励孩子主动过去跟小朋友交流,玩乐,家长可以先主动引导,慢慢就让孩子自己主动。最好能够交上几个比较熟络的小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你去我家玩我去你家玩,对各自的家庭环境熟悉后,可以试着把孩子放小朋友家一会儿,比如,“妈妈回家拿个东西”“妈妈回家收拾衣服就回来”.......等,让孩子自己跟小朋友玩一会儿,但开始不要间隔太久时间,几分钟你就回来,要每次都让孩子确认你肯定一会儿就会回来的。慢慢,延长这个间隔的时间,五分钟/十分钟/半个钟/一个钟.......让孩子能够在家长不在身边时享受和同龄朋友游乐的乐趣,享受自己找东西自娱自乐的乐趣,孩子就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这个,家长要慢慢来,慢慢引导孩子,树立他的自信心和增强他的心理独立能力,焦虑感就会减弱了。
但是,我们家长从孩子开始有独立思想的时候,一般一岁左右吧,就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做各种事情,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增强,独立能力增强。一般两三岁的孩子,慢慢已经可以自己独立活动和游戏了。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自己开始笨拙地学做事时,会比较不耐烦,
“哎呀,你看,把水都倒洒了,不要自己拿杯子喝水了,妈妈拿,喂你喝!”
“哎呀,把衣袖都洗湿,妈妈抓着你的手来洗,不要自己洗手了.......”
吃饭吃得到处都是,饭菜都冷了还没吃完,又大人喂;玩具搞得一地都是,又家长收拾.......反正,什么事情都家长安排,家长代替做,你越不让孩子做,孩子就越做不好,这样他的自信心就一步步被打击;而因为他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连犯错的机会都不给他,慢慢就会让孩子觉得,他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事情都家长做好就行了,进一步,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否认,在他心里,更觉得离开了妈妈和婆婆,他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无所适从。
还有呢,多交朋友也很重要。孩子有机会应该多和同龄小朋友接触,在外面,鼓励孩子主动过去跟小朋友交流,玩乐,家长可以先主动引导,慢慢就让孩子自己主动。最好能够交上几个比较熟络的小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你去我家玩我去你家玩,对各自的家庭环境熟悉后,可以试着把孩子放小朋友家一会儿,比如,“妈妈回家拿个东西”“妈妈回家收拾衣服就回来”.......等,让孩子自己跟小朋友玩一会儿,但开始不要间隔太久时间,几分钟你就回来,要每次都让孩子确认你肯定一会儿就会回来的。慢慢,延长这个间隔的时间,五分钟/十分钟/半个钟/一个钟.......让孩子能够在家长不在身边时享受和同龄朋友游乐的乐趣,享受自己找东西自娱自乐的乐趣,孩子就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这个,家长要慢慢来,慢慢引导孩子,树立他的自信心和增强他的心理独立能力,焦虑感就会减弱了。
2009/04/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