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这篇文章,看了后也不敢给女儿继续用这牌子。
有个好朋友是强生公司管理层的,那天跟他说起产品的问题,却知道了事情的另一面: 当时强生连同众多牌子在美国非官方机构受检,检验报告列出了各大牌子的问题,强生的是“含有**成分,但符合美国标准”,而消息来到国内,就断章取义成“强生含有**成分”。而消息一传出,中国质检局也很紧张,马上对产品检验,也通过了。
如果产品存在超标问题,有毒奶粉事件后,料想质检局不大可能卖大包。我仔细想了一下,现在这商业竞争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可能有后面的故事,包括那篇声称爆料的文章。当然,我朋友说的是否真相或者是否也被公司欺骗,我不知道,但我看到朋友的孩子还在用强生的产品。
我没看过美国检验报告的新闻具体是什么,只是将我知道的一些说出来,让大家共同了解更多,没其他意思。如果觉得我是在帮强生说话,没所谓,也理解,我认为就是应该抱着辨证的角度一起去思考问题,分析各种信息。
强生有毒——良心员工自暴强生内幕(ZT)(转载)
82817617谈天说地
今天,作为强生(中国)公司一名拿着不菲收入的一名中层管理者,我怀着愧疚之心写下以下这段文字,针对公司近期对“有毒门”事件的处理方式,披露一些我知道的公司信息。希望能对广大消费者有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能再做美国强生的帮凶,不忍看到自己的同胞再继续的被忽悠,并且让我难以平静的心得到一丝宽慰。
打着国际品牌旗号的强生产品成本其实很低的,比如配方完全相同的瓶装霜和袋装霜,零售价格分别是24.8元/60g/瓶 vs. 2.5元/25g/袋,只多了一个小小的塑料瓶子就要相差近20元!很多人会不了解的问价格为什么如此悬殊呢?其实这是公司的分销策略。公司之所以会推出袋装产品主要是效仿P&G,希望能以此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兴的市场即所谓的潜在市场。所以大家在1、2类城市的超市内只会看到瓶装的产品,只有在小店或者3类城市内才能看见简易的袋装产品。这里随便举个小例子只不过是供大家识别。公司认为:品牌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品质完全是可以在品牌的笼罩下无关紧要,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一般强生产品的原料成本占零售价格不到20%(因此大家不要期望会用很好的天然成分,绝大多数都是化工原料,这次测出甲醛和二恶烷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不会少于美国的产品。如果你去过我们的闵行工厂,就能经常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香精和化工味道)。这几年为了降低公司成本,强生很多产品都已经外包给了其他公司,比如销量最大的湿纸巾都是康那香公司代工的,爽身粉、沐浴露也是代工的(所以品质下降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公司凭借良好的公共关系,要通过中国的"质量检查"是轻而易举的
公司认为:中国的消费者是最好被对付的,为了加强连带销售,只不过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词里加上“宝宝用好,妈妈用更好”就全部搞掂了,这是公司在拓展中国市场最引以为傲的事情,花小钱办大事!其实强生的产品大多是水包油成分。如果你是18岁以下,擦水包油没有什么问题,但18岁之后就要擦油包水了。所以广告里“宝宝用好,妈妈用更好”完全是误导中国的**体,希望以次提高连带销售额而已。毕竟中国巨大的成人市场(收购大宝就是公司战略的重要一部分)这里也想请大家注意,婴儿产品里的油是指“矿物油”,即从“石油”里提取的“优质矿物油”!其实这个问题在05年已经被媒体曝光,如果你google一下就知道了。但是公司凭借着强大的PR力量(还是某*总的话就很能说明问题,想搞我们J&J 08奥运的钱是白给的吗?),以及公司和中国卫生部红十字组织各大知名医院有良好的关系(每年要捐助大批钱和药,请医生海外旅游,反正都是赚中国人的钱,拿出一点点也无所谓,就当花钱买个保护伞),因此公司在05年矿物油事件后,继续在中国市场上用“天然”,“温和”,“无刺激”之词欺骗无知的中国母亲。而印度政府就不会只关心钱,05年“矿物油”事件中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食品与药物管理部门官员说,他们已经要求美国强生公司取消产品的“婴儿使用”标志,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对婴儿有害的成分,硬生生婴儿专用产品变成了普通化妆品,而在中国呢?近来看到成都和长春的婴儿毁容事件,心中隐隐作痛,除了强生的不负责任外,我们有些职能部门是不是充当着“帮凶”的角色呢?
本次事件发生后,公司*部*总监的一句话很能说明跨国公司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冷漠和漫不经心:“大家不要担心,前面几次不是搞得也大吗?还不是风平浪静了,你们想想,如果没有我们Johnson &Johnson,消费者有得选择吗,何况媒体也是短期炒作,目前会带来些不良影响,但在我们强大的PR(公关)下,危机很快可以解决,我们仍然会保持2位数的增长。”
在我写这个独白书之前,Johnson &Johnson已经花巨资委托爱德曼(中国)公司采取对策来平息这次“有毒门”事件,光是北京就去了十几个美女去公关:
1) 政府PR部攻克各卫生、质检机关,请他们出相关产品安全的证明或申明,以给消费者吃“放心药”。
2) 媒体PR部联合市场部,准备相关正面报道新闻稿,用舆论导向重新建立消费者信心。当然不配合的媒体,今年广告费用你们也别指望了。
3) 一线销售会按照公司发出的标准答案,回答消费者问题,终端张贴所谓权威部门的解释,对于企图下架的客户,今年你们的促销返点想都不用想了。
4)这招比较损人:就是拉其他国内外婴儿品牌一起下水。毕竟澡要洗的,脸要涂的,不能没得用啊。凭借巨大的网络覆盖,市场份额和应急公关策略,小品牌还是经不起这样折腾。
5)最后 如果事件真的上升到“毒奶粉”事件的高度,大不了开发新品,换个包装从头再来。
小资料:爱德曼(中国)公司-----------可怜的成都、长春妈妈,还有其它数万的受害者,你们是爱德曼的对手吗?
总部设于美国的爱德曼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在全世界拥有40多家分公司和2000多名专业咨询顾问。1985年,爱德曼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有办事处,并在全国十八个二级城市设有合作机构。爱德曼在中国被称为一家“漂亮女性公司”,因为除了少数管理层之外,中国爱德曼全是清一色的美女。 爱德曼有“最中国的”的办公室,爱德曼公关的中国执行总裁说:“在中国,首先,我们要庆祝中国的节日;其次,我们要‘颂扬’中国的人民。在爱德曼,墙上的照片都是中国人的形象,到处洋溢着中国精神。爱德曼最著名的公关案例是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帮助纽约人寿(New York Life)提升了在中国的知名度,获得了中国政府发放的非常有限的经营许可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Johnson &Johnson p&g也是她的老客户。
2009/05/07
全部回帖

打算支持国货去,郁美净的产品还是不错的,还有那个孩儿面,好像都是国货里面的大品牌,有没有姐妹了解这两个产品,个人只是用过郁美净的儿童面霜,觉得不错,其他就不知道了。
2009/05/12回复

好久就看到这帖.强生出事后,现在用鳄鱼宝宝了.其实都是不大放心.因为听说是原料混一起产生的(估计哪个品牌都一样),建议别买时间太久的..我想说我个人的疑惑.对这位有良心的员工,本人是有怀疑的.如果他真的良心发现的话.能提供详细点的个人资料.确实有此人的话.就百分之百能相信.现在我倒有点感觉象别家牌子在对强生落井下石!有些大公司的资料很容易得到的,(对于他们同一行业的人.)
因本人曾做过颇知名的保健食品销售员,很佩服那公司老总,不知从哪里拿到对手的资料(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就教我们如何去打压对手产品.所以去商场我都自己看,不会听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
不过强生发生问题是事实,我只是怀疑这员工是否真实存在.如果不是.那他的真实目的就耐人寻味了.
因本人曾做过颇知名的保健食品销售员,很佩服那公司老总,不知从哪里拿到对手的资料(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就教我们如何去打压对手产品.所以去商场我都自己看,不会听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
不过强生发生问题是事实,我只是怀疑这员工是否真实存在.如果不是.那他的真实目的就耐人寻味了.
2009/05/12回复

可怕,我宝宝有用啊
,无良商家


2009/05/12回复

其实现在这个社会有什么是没有化学物质呢,其实也不用这么慌张也不用有这么多的怀疑,当一个产品要占领市场时,商家一定会想尽方法,用钱通这个部门那个部门,用钱大做广告,可以想到用在我们消费者身上的产品应该值多少钱,有多少有利于我们的成份在,其实也显而易见。再说国外的监控标准与国内的有差别,国外认定是超标了国内也许还是合格的,记住不超票不等于是安全的,作为我们消费者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一款产品,而如果在使用的产品能产生很多泡泡的也不要用,产生泡泡的化学成份是钠酸盐,是直接致癌的,所以在使用产品时,不但是洗头洗澡还有洗衣的,都不要追求多泡泡,这是一个做化工的朋友告诉我的。另外小朋友使用的产品最好越少用越好,洗头可以选择我们小时候用的茶仔头,煮水后用来洗,没有泡没有芳香剂,涂面的可以用甘油,是一种纯水,凡士林,由于价格只是1.5元,不会放价格昂贵的矿物油。
2009/05/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