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与孩子的多动症及负面人格影响
198311幼儿园早教
我以前教的美国蒙氏小学班上,常常会遇到有被医生确诊的多动症孩子,暴怒、无法专注、厌学,父母非常痛苦。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多动症”而让很多父母非常恐慌。但十几年前却还很少听说有多动症的孩子。一般的父母不会想到孩子情绪暴躁、睡眠不好、性格放纵、做事情不专注、无法安静、厌学等跟看电视有关。美国小儿科学会研究,学步期的小孩如果看电视、录像带,将来可能导致过动症。
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主任迪麦崔.克里斯塔基医生认为看电视会“重新组合”婴儿的头脑,所造成的伤害将出现在小孩七岁开始上学时会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他指出电视快速变换的速度比真实生活的脚步快许多,电视录像带影像快速的变换对看电视的小婴儿而言变成“正常”的步调。让小婴儿看电视可能造成过度刺激,永久的改变婴儿正在发育的神经中枢。心理学家及小孩脑部研究专家珍·黑利则认为电视所带来持续的噪音影响了小孩“内心的声音”的发展,这是一种小孩学习如何思考问题及计划,并且约束自己不要有冲动行为的能力。
《老子》云:“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当被动性看电视成为儿童主动的参与活动时,电视对脑神经和所有感官有麻木作用,以至于脑部缺少刺激发育。科学家告诉我们从出生到三岁之间,孩子的脑部正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快速的发展。即使是玩着自己的手指,都牵涉到脑部神经掌管弯曲、伸缩、拉直、抓紧等模式。当一岁小孩玩玩具时,他们可以研究玩具,可以戳它、咬它、将它丢在地上,由此他们学到空间、声音,得到一种胜任的满足感。而小孩被催眠似的盯着电视机时,这些精神中枢的通路停止建立。这种关键性的脑部发育将在三岁时停止发展。
下回你的孩子看电视时,仔细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或是该说他们“没在做什么”。他们没有练习手、眼协调,没有运用到身体机能,没有发问,没有用到想象力,没有练习沟通的技能,没有练习如何解决问题,没有运用分析的能力。每一回父母打开电视时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重要生活经验的机会。
也许你会认为让小孩每天看半小时电视(所以大人可以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根据克里斯塔基医生针对超过两千名小孩的研究发现,在一到三岁的幼儿之中,每天看一小时电视,等到他们七岁时被诊断为过动儿的机率比不看电视的幼儿多出百分之十。每天看三小时电视的幼儿,将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不看电视的小孩高百分之三十。美国小儿科学会在1998年提出忠告,两岁以下的小孩一点都不该看电视。医生们认为太早让小孩看电视增加孩子的侵犯性、导致肥胖症及增加成为过动儿的机率。看来父母给幼儿看“**因斯坦”、“婴儿莫扎特”录像带并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反而让孩子将来上学时有“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的危机。
根据美国最大的媒体市调公司尼尔逊的调查,美国二至五岁的儿童平均每周看电视三十小时,如果扣掉每天十小时的睡眠,这代表了小孩大约有三分之一清醒的时间是在看电视。另一项在二○○○年的研究,美国两岁以下的小孩,百分之二十六在他们的房间里有电视机,通常是睡在婴儿床上看电视。百分之三十六的家庭即使没有人看,电视还是一直开着。
在“人类的价值,电视和我们的孩子”(Human Values, Television, and Our Children)一文中,作者凯伦·李薇以鲁道夫· 史丹勒博士的理念为依据的“人智学”的观点提到了电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对肉体的影响
小孩在看完电视后行为恶化,他们变得过动。这是因为小孩坐着不动接收电视影像的后果。电视影像的刺激让身体有想动的冲动,但这种刺激被压抑下来。这些被剌激的身体能量没被用掉,全存在身体里。一旦关了电视,这些能量毫无目标的四处散发,这正是声光知觉超载的后遗症。这种后遗症对所有的人均会造成伤害,小孩受害尤其严重。孩子需要的是肉体的活动来增强他的身体,如此才可以和他的心灵和谐的运作。
对孩子自我形像的影响
孩子看电视时,他没办法和电视沟通,在屏幕中的角色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结果是,孩子学到了他的存在不重要,起不了什么作用。对这种感觉所作的反应是有些孩子变得充满敌意、暴力,极端有侵略性,常常大吼尖叫,这是他们对自己及外在世界宣称他们存在的方法。另外一些孩子变得退缩、冷淡,切断和外界的沟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觉得自己无能,而腐蚀了孩子的意志力。这种原始冲动的意志力必需被保护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发展出面对现今社会的自信心和能力。我们能给小孩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孩子保存这种在地球上生存的意志力。
对于人性价值及关系的影响
孩子和电视中的角色没有沟通及互动的单向关系影响了他和真人相处的关系。在很多家庭,电视取代了父母和孩子之间互动关系,影响人性价值的发展、家庭的习惯及特殊节日。电视停止了家人的言谈及交流,将有生气的人们转换成安静的活雕像,打开电视等于是关上“孩子转变成人”的程序。孩子们将电视上的角色视为榜样,他开始拿自己和电视上角色相比。小孩子在短短的三十到六十分钟内看到问题被解决,这造成了他们对于真实生活中问题的低容忍度及挫折感。家人之间表达爱意也被电视所抹杀,很多家庭很难找时间对家人真诚表达自己的爱意。孩子需要经由每天在家和家人表达爱意,由此他才可了解人生存在世上的真实意义。
对于阅读的影响
人的左脑掌管了说、写、读、数、计算等功能,这是处理资料的半脑。左脑先辨识字、扫描,再将字放在一起,进而了解它的意思。右脑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工作,它是用完整的眼光来看世界,而不是用分析的方式。右脑采用图案辨识的方式,和左脑读码、译码的方式完全相反。看电视是右脑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图片的辨识。习惯性看电视已证明对于阅读的分析式思维及程序有对立的影响。电视让心志习惯于片断似的主题,而阅读需要的是连续似的思维。电视的速度让小孩容易分心,降低了他们专注在印刷字体的能力。阅读时复杂的眼睛移动需要藉由练习来发育。对于习惯性看电视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眼睛肌肉被训练成盯在固定的一点上,阅读对他们的眼睛而言变成一种不自然的负担。文字是人们进入人类智能的镜子,是我们了解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的唯一资源。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无约束的长大成人,他们不仅需要发展出读、写、分析思考的能力,更需使用读、写、思考来发展出对学习的热爱。
对于想象力的影响
当小孩看电视时,电视占据了他的心智和时间,限制了他练习想象力的机会,电视将大人创造出来的影像投射到小孩的脑里,完全被小孩吸收,小孩变成依赖外来的力量来帮他们创造影像及想法,抹杀了孩子自己内在创造影像的能力,严重削弱了他成长成健康成人的过程。想象力提供了爱的能力,是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了心爱的人的完美,看到了人类不完美举动的意图,想象力是通往人类灵性世界的门槛。
对于小孩灵性成长的影响
小孩每天需要一段安静的时间让自己有机会来消化,思考一天发生的事,消除对他造成负担的冲突。如此才能帮助他内在的成长。父母通常知道孩子每天需要安静的时间,但很多父母用电视来让孩子安静下来。如此一来,不但没有提供孩子消化生活经验的机会,反而因为更多的刺激而增加了他身体的负担。电视用别人的想法及影像填充了孩子的心灵,否定了他发觉自我的自由。少了这种机会,孩子会觉得挫折、负担过重,而最重要的是缺少自我认知的能力。唯有提供孩子自我认知的能力,孩子才会发展出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进而开始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所领悟。
在鲁道夫·史丹勒博士创立的华德福学校中,幼儿园到八年级完全避免科技及快速教学,学生在上高中前学校教学完全不用计算机,学校也一再告诉家长不让小孩看电视的重要性。在华德福教育中,“人类的价值”是视为最高的,每一方面的教学都是以启发个人的潜力为依据。父母及老师的责任是让孩子远离有害的影响,而以培养想象力,对真理的认知及有责任感的孩子为最后的目标。
如何中止看电视的习惯?
首先大人必需以身作则,放弃看电视的习惯。如果实在没办法,也最好在孩子睡觉后再看。如果你可以办的到,言教不如身教,对孩子是最好的示范。
孩子还很小时,让他们看电视常常是为了大人做事的方便。如果你在厨房做事,可以在厨房最下面的厨柜放一些收藏食物的塑料盒让小小孩玩,可以让他们玩木制汤匙、摔不破的锅、碗等大人的东西。让这些变成是在厨房才有的特权,这样他们才觉得有新鲜感。也可以在此时让他们坐在高脚椅上喂他们吃点心。
善加利用婴儿专用栅栏,在信道的两端用栅栏围起来变成一个超大的游乐场,放一些玩具,他们可在里面玩好一阵子。父母的一点巧思,可以娱乐小孩很久,不需要靠电视来帮你带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不看电视的习惯比长大后再来纠正他们容易多了。
对于大一点的小孩,如果孩子已看电视成瘾,要改变这个习惯是要花一点时间,但不是不可能。先将电视插头拔掉,收在柜子中或用布盖起来。如果不能一下子完全不看,则要订一些规则,如周末才能看等。刚开始的一、二周,父母必需花点心思帮孩子找代替的活动,和他们一起阅读是最简单的开始。去图书馆借他们有兴趣的书,孩子小你读给他们听,孩子大可以自己阅读。提供一些手工材料,让他们自己做一些东西。准备蜡笔、色笔、水彩让他画图。和他们一起烤饼干,做饭时找他们帮忙。带他们到户外活动。其实小孩最想要的是父母陪他们做一些事,你只要和他们一起帮他们起个头,他们便可以继续玩下去。孩子是很有创意的,一些简单的玩具,在他们手中可以千变万化。如果你花一点心思及继续坚持你的原则,不久你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又都回来了,而你们的家庭生活也会丰富许多。
多动症:治小孩,先治家长
在治疗多动症诊疗指南里,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行为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治疗。
行为治疗,通俗一点讲,也可称为心理治疗。即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原理,假借一些手段,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上课不专心、易怒易冲动等。简单地说,行为治疗就是适当地奖励和惩罚儿童。采取正确且适当的方式奖励孩子,采用温和的方法惩罚儿童,而不是粗暴地对待。
这样的行为矫正治疗,实际是只是一系列操作的最后一步,而最根本的不是“冶小孩”,而是“治家长”。家庭因素可能不是多动症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却能让多动症成为一个大问题。其中家庭因素指的是家庭气氛紧张、父母教育观念的错误等等,而“大问题”则是指品行障碍等严重后果。他认为,如果家庭和谐,夫妻恩爱,家庭教育很好,多动症的孩子在不用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展得较好。
“懒惰、不用功”是父母对多动症孩子的最常见的评价。任何人在得到适当的鼓励,拥有成就感时,都会努力起来,孩子更是如此。很多平常成绩只有一二十分的多动症孩子,考了五六十分,被家长表扬后,表现得非常激动。甚至有一些平时总是被父母骂“不乖、调皮捣蛋”的孩子,被医生表扬“这次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的时候,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孩子并不像家长所想的那样“没出息,一辈子就完了”,当你真正触及他的灵魂深处之后,他是乐于接受“表扬”的。“治家长”的方法即“家长培训”,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培训课程,让家长了解“多动症”,了解并理解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具备和应用正确的教养方法,最终通过家长的配合(当然,学校、老师的配合也很重),使孩子得到好的发展。“多动症儿童,与患感冒或哮喘的儿童一样,他们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生理病理学基础,而非故意捣乱,他们是需要帮助的。而家长,是最有义务帮助孩子的人!
好动与多动症有什么区别
有些家长把孩子好动视为不老实,调皮,不遵守纪律,对好动的孩子加以种种限制。这种做法是违背儿童心理特性的。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现。
只有患有营养不良、重症贫血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才不好动。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看什么都要摸一摸、动一动、看一看,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周围的事物都新鲜、好奇和不理解。可是有些家长却把正常孩子的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
正常的好动与多动症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1)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下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不到。
(2)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3)正常孩子作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4)中枢神经兴奋剂能使正常儿童引起兴奋;而患多动症的儿童服用后,却很快地表现得安静,少动,注意力呈相对集中。当他们服用镇静剂时,反而出现兴奋、多动。因此对被怀疑的孩子,不妨给他们喝些咖啡或浓茶,如果孩子没有突出表现时,希望家长不要随便带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诊,否则会给孩子心理上不良的刺激,也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是多动症",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增加精神负担。
200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