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准妈妈应该知道的一些事
17401怀孕妈妈
1、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和血制品(包括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2)、母婴传播,(3)、及性接触传播。
2、围生 (产) 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
。其他如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3、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其它体液(如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中,排出体外后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所以家中的物品、餐具要定期消毒。但是日常生活中,同桌吃饭,握手,共用公共设施构成乙肝病毒传染的可能性并不大
4、乙肝病毒经皮肤粘膜的破损入侵宿主体内。由于性生活的固有特点,往往导致两性相关部委的粘膜皮肤发生微少创口。这种微创并不一定肉眼可见或被当事人感知,却已构成病毒入侵的门户。另一方面,乙肝病毒的来源并非仅仅来源于微创的血液,体液均有可能携带病毒。所有要戴T。
打乙肝预防针是最有效的方法,第一次打完3支后,验血看下有无产生抗体,如果有,可以在2年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抗体减弱就要打加强。
(二)防止母婴传播的重要性和方法
乙肝感染后慢性化的概率与感染者受感染时的年龄相关。例如,成年人感染后发展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比例仅占5%左右,(也就是说95%的成年人感染后自身就能清除病毒甚至产生抗体)。而1 岁以内婴儿则高达70%~90%。据估计,我国慢性乙肝感染者约有半数是通过母婴的。
对新生儿联合使用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已成为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有效率可达95%,但仍有5%未能获得有效保护。为目前普遍认为,宫内感染是新生儿HBIG 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一些学者在妊娠晚期(即第28、32 和36 周)给传染性强的孕妇肌肉注射HBIG 200~400 IU,共3 次,以阻断宫内传播。
对于乙型肝炎产妇新生儿的喂养,一些学者主张,只要对新生儿采取了免疫保护措施,便可不加区别地让产妇哺乳。但HBV DNA 高复制状态产妇的乳汁具有传染性,当产妇血清HBV DNA 拷贝数≥105 拷贝/ml 时,乳汁HBV DNA 的阳性率高达97.4%,为避免意外应该用奶粉喂养。
怀孕后,会加重准妈妈的肝肾负担,所以需要1~2个月去检查一次肝功能。
20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