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分享:好药好用,勿入误区(保婴丹、奇应丸、猴枣散、七星茶、葫芦散……)

51523320婴幼育儿

保婴丹、奇应丸、猴枣散、七星茶、葫芦散……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这些药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健康卫士。咳嗽、流涕要用到;胃口不佳、便秘要用到;大便稀烂、呕吐要用到;发热要用到;睡眠不宁、哭闹不安也要用到……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只要是宝宝不舒服都要用到。

百年古方,功效独特不可否认,这些药(都是中成药),有的甚至是上百年的古方,它们能流传并深入人心,的确是因为它们有独特功效的一面。如:保婴丹能用于喷嚏、流涕;猴枣牛黄散能治疗感冒、咳嗽;小儿七星茶能帮助宝宝清热、助消化、通便、定惊等。

  好药好用,勿入误区虽然这些药物的功效不能否定,但如果真的把这些药当成万能药,能治百病,那就大错特错了。家长在使用时要注意几个误区:
2010/01/20
全部回帖
好药,不等于万能药猴枣散主治感冒、消化不良、受惊。

  可是有的家长却把它当成开胃药给宝宝使用。小孩病后胃口差可能是积滞(有些家长急于恢复小儿身体,让其吃得太多、太好、太快,食物积滞胃中)。

  这时服用少许猴枣散,有醒脾化痰去积功能。少量服用可以,但猴枣散毕竟是清热化痰猛药,长期服用更易伤脾胃,造成病后的脾胃虚弱,影响生长发育。

  中医使用中药,是要根据症状,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才能有效治疗。比方说感冒,按中医理论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不同症状应用不同中药。但是很多家长都不大清楚,既不根据症状,也不辩证用药,这样不但得不到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有的家长对药物的本身作用一点都不了解,仅看药名来选用中成药,比如肥儿丸,有家长以为是用来补养幼儿长胖的,其实是用于脾胃虚弱和肠道寄生虫病的。

  好药,不等于无毒副作用很多家长偏爱的保婴丹和猴枣散这两样药,认为这两样药效果好,可以随便甚至天天给宝宝喂服,其实是广告夸大了药物的功效,真正的隐患,恐怕很少有家长知道。这两种药里,配方有麝香,牛黄,全蝎,猴枣(真正的猴枣比牛黄还凉),不是一般病可以吃的,更不能经常吃。否则会损伤人体元气,抑制小孩长高,影响身体发育。
2010/01/20回复
“是药三分毒”,古人云:“药者,毒也,用之得当可以治病,用之不当可以害人。”

      目前生产的小儿中成药,如“保婴丹”、“猴枣散”、“七星茶”等,其配方大部分是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

  对小儿科常见病的各种轻症阶段,往往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忽视辨证施用及其不良反应。

  好药,不能代替医生家里有常备药,的确让家长放心不少。宝宝的小毛病、小问题,可以自行处理,不需动不动就往医院跑。但是,好药并不能代替医生。

  相同的症状可以有不同的病因,而同一种疾病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专业的问题有时真的是要专业人事去解决。因此,如果宝宝的不适症状剧烈,或是反复出现的时候,家长最好还是带宝宝到医院查找原因,接受正规治疗,以免拖延病情,反而得不偿失。
2010/01/20回复
保婴丹也叫小儿七珍丹。

  基础古方用明天麻、犀牛角、羚羊角、牛黄、麝香、蟾酥、沉香七种名贵药材为主配制而成,故名“七珍丹”。现代配方增加了朱砂、雄黄、巴豆霜、全蝎、天竺黄、僵蚕、蝉蜕、钧藤、黄岑、半夏、桔梗等十多味中药。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高热痰盛、伤乳停食、大便不通、昏迷惊厥、消化不良等症。

  由于配方里面的成分具有毒性,所以宝宝不能随便吃,更不能经常吃,否则,后果是很严重的。在国内有文件规定保婴丹和猴枣散只能在抢救时应用,在国外,保婴丹极少用,加拿大更是明确禁用。因为它标明含有百分之五的冰片,该成分与樟脑具有相似的毒性,而樟脑已知为剧毒物质,特别是对儿童有毒害作用。
2010/01/20回复
七星茶一般由钩藤、蝉衣、谷芽、麦芽、山楂、甘草、灯心草七味药组成。

  药性偏凉,有清心肝之火、消食健脾的作用,亦有一定疏散风热作用。

  体质较差、毛发稀疏、面白唇淡、舌淡苔白的脾肺气虚的宝宝,服了则弊多利少,常服多服更不适宜。因为药性寒凉的中药易伤人体阳气,脾肺气虚的宝宝服用这些寒性凉药,就会使气更虚,气更虚则更容易害感冒及消化不良等病证。
2010/01/20回复
Q&A

  “宝宝出生十八天了,这两天拉肚子很厉害,睡觉也不安稳,能给他喂保婴丹吗?”

  保婴丹对于宝宝拉肚子,不仅没有治疗功效,而且会适得其反。宝宝拉肚子常于消化不良和肠炎。另外肚子不舒服也同样会影响睡眠。如果拉肚子很厉害,建议先去医院确定病因再进行治疗,去医院时别忘了带上宝宝最近一次的大便,以便检查化验。
2010/01/20回复
Q&A

“听说3岁以下小儿用猴枣散会影响大脑发育?是这样吗?”

  在有适应症的情况下,按剂量使用,副作用的产生极少,妈妈可放心。

  但如果是自行使用或“想当然”地给宝宝服用,就不敢保证了对大脑发育无害了。
2010/01/20回复
Q&A

“我宝宝总是晚上不肯睡觉,而且睡眠也比其他宝宝睡眠要少,听说香港那款保婴丹有效,吃了可以让宝宝睡眠改善,不知道是否属实呢?

  睡眠少的原因有很多,应该先找出原因再对证治疗。保婴丹主治小儿惊风抽搐、高热痰盛、伤乳停食、大便不通、昏迷惊厥、消化不良等症,因此不要随便使用。
2010/01/20回复
Q&A

“我BB一个月零五天,她有四天没拉大便了,我问了朋友说是上火。听说喝小儿七星茶可以降火,通肠胃,请问下,一个多月的婴儿可以喝小儿七星茶吗?”

  可以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说明使用。

  但如果是4天没有大便,最好先用润滑剂如:开塞露、甘油条等疏通大便。平时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多吃蔬菜、水果;如果是奶粉喂养,则要让宝宝适当和一些开水。
2010/01/20回复
小儿中成药在宝宝中应用很广,深受家长钟爱。但既然是药,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况且,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治疗百病的药是没有的。家长选用小儿中成药时要首先弄清病情,知道得的什么病,然后再去选购对症的中成药。

  一是根据病情、症状;

  二是根据药物说明,同时对照,相符者才可选用。

  另外把小儿中药当作预防用药,天天定时服用,这种做法也是很不科学。好药一定要好用!
2010/01/20回复
ballball_ye:
原来是赶上直播
查看原文
嘻嘻,手脚比较慢,没办法。
2010/01/20回复
宝贝珠珠:
(保婴丹、奇应丸、猴枣散、七星茶、葫芦散……)这几样东西,我全部无用过
查看原文
好事!
2010/01/21回复
抹茶CC:
楼主可以讲下通屋奇应丸吗?买左保婴单,猴枣散,七厘散,通屋奇应丸,七星茶,开奶茶,肠痛水系屋企看门口吃过两次七厘散,一次通屋奇应丸,几次七星茶,两次开奶茶。唉,幸好还未吃保婴单。压力好大,JP成日都话要吃厘样吃果样,BB未满月就话要吃保婴单,成日叫吃七星茶。虽然知道唔好,但系唔知道原来甘唔好,谢谢楼主。七星茶我冲到好淡比个女吃,说明书话吃一包,我只冲半包。
查看原文
抱歉,这是我看到转来的。当中无介绍过奇应丸。
之前听有些妈妈说好用,但我没买过,也没用过,说上不上来。
其实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的,就看怎么用和度数。
不过,药有三分毒,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基本都要经肝脏,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好了。
BB小的时候,我没经验,一有什么就手忙脚乱,想BB快点没事,所以会用药。
但现在,我基本用食疗了。我还是挺迷信中医理论和民间偏方的。
2010/01/21回复
谢谢所有帮顶的妈妈。

的确,有些家长,特别是老人家,喜欢喂BB吃这些。之前看到过,一个嬷嬷天天给BB喝七星茶,太恐怖了,主要是BB太可怜了,又无力反抗,但BB的体质会因此彻底搞垮了。

想想,就算成人,天天喝凉茶,都顶不顺啦,何况是肠胃那么弱,身子还那么娇嫩的BB?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审慎啊,不然初衷是为BB好,但适得其反。
2010/01/21回复
dengd:
谢谢分享 !真的,我要打印了帖在家里哦
查看原文
给嬷嬷看?
2010/01/21回复
博朗:
最重要就是对症下药。有了BB以后,自己都快成半个医生了,给自己献花花
查看原文
ME 2, 哈哈~
2010/01/21回复
gdtwzdj:
请问,我小孩着凉流清鼻涕,咳嗽有痰,吃保婴丹对不对症呀
查看原文
哈哈,居然成了坐诊医生了。

如果不是太严重,可以用以下方法先处理下。

方法一:葱白(连须)6段 + 蒜头6瓣,煮水20分钟,后加点红糖调味。每天喝300ML。

方法二:川贝陈皮冰糖 + 雪梨(怕凉可用苹果)+ 葱白(连须)6段 + 1碗大半水,炖一小时。

希望帮到你。

[ 本帖最后由 BB爸爸BB妈咪BB 于 2010-1-21 16:44 编辑 ]
2010/01/21回复
jj0917:
但保婴丹包装盒上有注明可以作保健用途长期服用 难道是生产厂家为了赚钱而埋没良心的说法
查看原文
哈哈,换了你是生产厂家,也可能这么说的。
2010/01/21回复
猜你喜欢

妈妈们看过来啦,宝宝家庭常备药统统快到碗里来,还不知道要怎样选药的妈妈们有福啦~

该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准备怎样的看家药?

【收藏帖】小儿中医知识汇编(长篇,慎入)

香港哪个牌子的牛初乳好?

许多宝宝的药居然买不到?!

    宝宝常见病例与良药(仅作参考)

热点推荐

在芳村花鸟鱼虫大世界 被一缸小魚治愈

公司安排我跨区兼岗 我选择直接辞职

28岁娃2岁离婚路上 我该不该要孩子?

南航贵宾厅消费降级 2积分只换来一碗面

菊树花鸟鱼虫大世界

乌龟和小鱼

两位数甲级写字楼美容 不推销服务好

多了一间买书的小店 实体店难做

# 花式过双节 # 江南长城

事关公办中小学!广州收费新规公布

手工课太有意思了!学做创意香皂

跟着孩子们去秋游啦

要离婚了 该不该要孩子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