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情景式解读

11370幼儿园早教

带孩子阅读,想办法让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有热情、感兴趣,是第一位的。

妈妈:你知道“亲有疾,药先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吧?
宝贝:不知道。
妈妈:是说家里的亲人生病了,比如我不小心生病了,病的有点严重,走不动了,那你要不要帮忙拿药给妈妈吃?
宝贝:要。
妈妈:你知道药吧?以前你生病时吃的药是什么样子的?
宝贝:知道。有那种一粒粒的小丸子,还有一包一包泡着喝的。
妈妈:对了,你发现没有,给你喝之前,我会用嘴舔一下杯子里的水,你猜是为什么?是不是我想喝你的水?
宝贝:不是,看水烫不烫。
妈妈:对了,你本来都不舒服,如果还烫到你的小嘴就麻烦了。(你看哦,假装被烫到的样子……捂着嘴巴,不停的叫,烫死我了,烫死我了……)
宝贝:被滑稽的样子逗笑了。
妈妈:我告诉你呀,这本书是很早很早前的古时候的人写的,那个时候呀,人生病了吃药,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药。你想一下,你吃的药是不是都不苦的?
宝贝:点点头。
妈妈:以前的人吃的药都是中药,中药你知道吧?就是上次我们在中医院开的那种药。
宝贝:好苦,好难喝。
妈妈:对呀,以前的人喝的都是那种药。把药熬好了,要端给生病的人喝,那就要帮忙先尝一下,看烫不烫,苦不苦。如果很烫呢怎么办?
宝贝:凉一下再喝。
妈妈:如果很苦呢?
宝贝:放点糖。
妈妈:可是中药放糖不好哦,放了糖药搞的药没那么厉害了,治不好病了。那还要不要放糖?
宝贝:不知如何是好的表情,但还是摇摇头。
妈妈:不放,咬紧牙关一口气把药吃完就没事了。我上次也是叫你这样喝的,对不对?
宝贝:很信服的样子,点点头。
妈妈:你听过“良药苦口”这句话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意思就是能治病的药一般都很难喝。不过现在好了,科学家造出了很容易喝又不苦的药,不难喝治病又很厉害。你说科学家聪不聪明?
宝贝:聪明。
妈妈:“亲有疾,药先尝”这句话的意思现在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了吧?
宝贝:嗯。

【讲读分析】  

对话尽管很简单但传递的信息很多:

1.       “帮忙拿药”,书上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让孩子知道她是要做的;

2.       “烫不烫”中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对她有多好!

3.       “尝药的道理”,分析尝药的来龙去脉,让孩子对药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4.       “药不苦”,相对来说,让孩子知道她是多么幸福的。

5.       “成语的来历”,让孩子领悟到人们是多么有想象力的。

6.       “不放糖”不是爸爸妈妈要宝贝喝苦药,而是不能放。

7.       “咬紧牙关喝药”是教孩子面对困难的态度。

8.       “科学家”很了不起,让孩子从内心里崇敬科学家。

讲读采用对话,避免孩子产生厌倦,让她参与其中。当被教育者不觉的是在受教育时效果就会最佳。整个过程都是在聊天,要孩子没有兴趣也难。对话同时方便观察孩子对每一个点是否准确领会到位。把很多元素联系在一起,培养孩子联想,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求快,但求精。经一翻讲解后,即使孩子不能背出原文,她在生活中能用起来,也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博主的话】

让孩子学一点国学经典是现在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愿,而《三字经》、《弟子规》是最常规的选择。据我的观察,真正能够将《三字经》、《弟子规》整本书学的一字不漏,又学以致用的孩子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背了开篇几页后就半途而废了,至于书上讲的什么意思连走马观花的程度都没掌握。究其原因:一是孩子不懂意思,读的兴趣逐渐减弱;二是读法单一,基本以纯诵读为主;三是强制孩子有规律的阅读,孩子产生厌倦心理;四是求快心切,不能坚持。

一般来说孩子读《三字经》、《弟子规》时,年龄一般是36岁。在这个年龄段,我认为孩子读《三字经》、《弟子规》的目的并不是要她能完整的背诵书的内容。摆在第一位的是想办法让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有热情、感兴趣。令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更多信息blog.sina.com.cn/ad9411

2010/08/20
猜你喜欢

衍生开奶茶,宝贝第一次尝试就爱上了它

今天在越秀区中医院遇到极品医生,忍不住来吐槽

恐怖,昨天在医院看个感冒,差点死在医院里。

感动一瞬间,幸福一辈子

从3元中药治好儿子发烧论现在的医疗体制必须改革,否则劳民伤财兼毁坏一代孩子的健康

求救!BB严重腹泻!抱着BB哭了~等救!!

热点推荐

不给统一采购教辅 风向又变了吗?

久不逛的北京路 越来越好逛了

中秋倒计时!月饼你买经典款还是网红款?

教师节做手工贺卡 你给老师送礼了吗

参观导盲犬学校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照片美化的一点心得

广州科普嘉年华来啦

hk迪士尼20周年花车

高中物理需要突破的两个环节

60平刚刚好

热烈庆祝我国第41个教师节

老破小赶紧跑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