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五篇

15699幼儿园早教

前 言
幼儿该学些什么?部份家长可能认为识字、写字、算术、计算机、英语、或才艺等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否则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将来在学校的表现不就会落后他人了吗? 但是,也有许多家长和幼教老师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列为幼儿应该学习的第一要务,并认为从小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更能减少父母亲在日常生活教养上的困扰。

一.收拾习惯篇

大人的收拾习惯

教导小孩之前,大人先检讨自己是否做到?因为小孩的习惯是在家里耳濡目染中学到的,他就像个复印机,会把家人的言行一项项的复印出来。

1、检视我们的家(环境): 家里平时是经常处于乱七八糟,每样物品都不在他们应该在的位置的状态下,或是整整齐齐的?有人认为家里乱乱的、随意一些才有家的样子,有人认为窗明几净的才舒适,请各位抬头看一看,你看到什么?你满意你现在所看到的情形吗?

2、父母亲的自我检视(行为): 自己的生活习惯中有无收拾的习惯?如看完报纸、杂志顺手就往旁一扔,丢的一桌一地,或是能在看完后就叠好、放好?衣物、鞋袜是否也是走到哪、脱到哪、丢到哪?甚至有时放眼房间内无一块净土、无下脚之地?很多人会说,我也想保持整洁啊!可是啊…就提出各种理由,如工作了一天太累啦(身体疲倦)、小孩一下子又会弄乱啦、谁谁的东西喜欢乱丢、乱放(怪别人)等,或等我有空再整理。「有空」往往就只是个名词,而不是动词,因此也不知会拖到何时了。

所以从自我检视的过程中了解自己能否「知行合一」?要求他人之前,先从自己做起,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也不易会学到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收拾的习惯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配合的环境-有否给孩子物归原处的空间): 家中的书柜空出较低的一格或一层给孩子,再指给他看:「这格是放爸爸的书,这格是放妈妈的书,这格呢!就放你的书,以后你看完书就要放回这个格子。」让他觉得受重视,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使用空间。
利用家中现成较大的纸盒、塑料盒收纳玩具、积木、图书等,就像每个人都有家一样,让他知道每样东西也都有归属的地方。为了使孩子容易记得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可在盒子上做些标记,增加一些趣味性(如贴上照片、剪贴图片或画出玩具的形状)。

1-2岁:可由父母亲花点巧思帮他做。

3-4岁:因自己会画画、会使用剪刀了,可以自己剪贴图片或画图。

5岁:因知道、认识的东西更多、更广,可按颜色、形状、大小分门别类装盒,亦可以国字配合图片贴上。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层次的做法,不但帮助孩子养成收拾的习惯,同时知道积木是放在这个盒子里或车子是放在那个盒子内,学习分类的概念,亦可培养他辨认形状、认字、读写、小肌肉技巧(画、写、剪、贴)的运用等能力,一举数得。

2、做子女的榜样(正确的示范): 幼儿是看着学、听着学、做着学。大人要时时表现「举手之劳」和「物归原处」的小动作。

1-2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先做给他看,请他跟着一起做,小孩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如扫地,再逐渐鼓励他自己做。示范时边做边说明,如「小车车累了要回家了,来!我们一起带他回家!」(一路嘟-嘟-嘟的回到盒子内。)

3岁以上:语言及理解能力较好,可再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知道因果关系),例如:如果玩具乱丢,没有收拾好,下次则不易找到,或谁不小心踩到会摔跤,或因为到处都是玩具,就没有地方做其它的活动。

3、多赞美鼓励、少批评:「你的小手好能干,不但会盖房子,还会把积木排好耶!」激发他学习的动机,养成喜欢帮忙、愿意收拾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也要容忍他做的不好或动作慢,给他机会多学习、练习,熟能生巧,成为自动自发的习惯。

当他不愿意做时,怎么办?

1、鼓励他,给他戴戴高帽子,「我知道你的小手好能干,一定会把玩具收拾的很干净。」

2、和他一起做:我们一起来收(或哥哥弟弟),你放一个、我放一个;或来比赛,看谁收的比较快。

3、暂停他下一个活动(要收拾好了,我们才能看卡通,或出去骑脚踏车,或……)。

4、如果他仍未去收,先不要动怒、发脾气。问问、听听他的理由,可能是玩兴正浓,或想明天再玩,问问看他可以怎么做就可以继续玩,又不会使别人不方便,房间杂乱?商量一下,找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式。

5、对从小未曾培养照顾自己或收拾习惯的孩子(或青少年)来说,要再改进并不是不可能,只是在方法上和教导幼儿是不一样的。首先找个你们都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的方式表达你对他放学回来随地乱丢书包、衣物的感觉(破坏家中原有的整洁、妈妈要跟在后面收很辛苦),然后再讨论如何一起来改进他的生活习惯:

1) 他可以怎么做?如书包放到书桌上或椅子上、脱下或需换洗的衣物丢到一个篮子内。

2) 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困难?如回来已经好累了,只想躺在沙发上休息不想动;或不知道怎么收(方法)、收到哪里去,因为以前都有妈妈代劳,他不用操心。

3) 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是什么?如他可以休息一会儿再去做、在他的房间内放一个衣架或洗衣篮,方便他放置脱下的衣物。

4) 为了帮助他确实做到,家人可以互相提醒。有改进就多鼓励他,并告知他如此做,你的感觉是什么,以及对家中的整洁有什么贡献;未有进步时则再讨论并找出可行之道,或暂时停止他的一些活动或权利。

养成收拾习惯后的优点

1、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除了玩具,让他做些简单的工作(整理自己的东西、衣物、鞋子等),使他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是培养他独立的开始。

2、分担家事,有责任感:家是大家的,家中每一份子都应尽力,家事要大家一起来做,如饭前摆放碗筷、饭后收拾碗筷、残渣,擦擦桌椅、扫地、擦地、收叠家人的衣物,再放到各个人的抽屉内等。

最后的提醒 :以爱、关怀、尊重的态度来培养幼儿收拾的习惯,不但孩子从小就奠定了良好习惯的基础,更能增进亲子关系。
二、排泄习惯篇

通常从出生开始,婴幼儿就可以在父母亲悉心的照顾下,建立起一些日常生活作息的习惯,如进食、睡眠、排泄、盥洗等。

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排泄习惯?

1、使体内新陈代谢正常,维护身体的健康。

2、学习自我控制、独立自主的能力(不须大人的提醒与协助,有便意或尿意时,会自己到厕所、脱下裤子大小便)。

3、保持个人与环境的整洁、卫生(不会弄脏衣物、污染环境,使用后会冲洗马桶)。

何时开始培养?

家有婴幼儿的父母最想知道的就是:几岁开始培养孩子排泄的习惯较好?早一点儿开始可以吗?

当然是愈早学会控制身体,就愈不需要他人的协助,但有个先决条件必须注意:身体的成熟。譬如学会走路的相关生理条件就是骨胳、肌肉、神经系统、肢体协调等的发展成熟,否则无法学会。

排泄习惯是一种自主性的生理机能,经由条件反射及中枢神经的成熟而置于意志的控制之下。」一般来说,六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逐渐培养固定的排便时间,一岁多的孩子可定时带他坐小马桶(市面上出售,适合幼儿使用者,或幼儿用马桶盖可放在成人的马桶上,使其不会有要掉进马桶的恐惧),成为习惯后,孩子到时就会解大便了。至于排尿的控制则可能须时较长,一岁多可以开始建立小便的习惯,两、三岁时膀胱控制力发展较好,大致上可以训练成功。

建议:等待幼儿生理发展成熟(括约肌成熟),能够自我控制,且乐于尝试。过早或过急都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大人常会因性急而失去耐心,而生气、责打孩子,令孩子心生恐惧或有挫折感、羞愧感,长大后可能会变成比较容易焦虑、压抑的成人)。在此同时,对一岁多的孩子还要开始教导他自己穿脱衣物,学会了脱裤子大小便,才不会因来不及而尿湿裤子或弄脏裤子。

在训练期间,任何进步、停滞、退步、混乱的情形都是正常的,应考虑到孩子还小,排泄器官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完美配合,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要担心或失望。另因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展步调,形成个别差异,宜以平常心让孩子自然的养成习惯。

只要器官功能正常,文化刺激足够,给予适当的训练,许多三、四岁的孩子要小便都会事先告知或自己去解,但也有些反应较迟的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还偶而会尿湿裤子。此时父母应先安慰他,「其它的小朋友有时也会尿湿裤子的。」在他的包包内为他多准备两条裤子,随时更换。并告知在有尿意时,就告知老师赶快去厕所,或请老师提醒。若是进步情形不理想,可能需要再做进一步药物与心理的治疗来加以改善。

在培养排泄习惯时有几种情形要注意:婴幼儿有脑伤、神经系统病变、智能不足、生理机能发生障碍、或刚出生不久等,因无法控制排泄机能,尚无法接受大小便排泄的训练,需请教专业医师或特殊教育专家的协助与建议。

如何培养?

1、先从观察孩子的表情开始:知道其何时会排便,如喝完奶后不久,由于肠胃的蠕动,注意他和平常不同的征状,如婴儿脸上有不一样的表情(脸红、用力)出现,较大的幼儿或坐立难安时,或看他抓住裤裆时。

2、养成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如每天早晨喝过奶后,就带他到洗手间,把他放在小马桶(最好能为孩子准备一个合适他体型的便器)上,陪伴他一起用力(嗯嗯)、并和他说说话,使整个过程轻松没有压力。如一时并未解出来,不要坚持到底,让孩子一直坐在马桶上。可以等一会儿再来,使孩子不会觉得坐马桶是件痛苦的事。

3、用语言表达:对还不会说话的婴幼儿,常以一些儿语(如便便、嗯嗯、尿尿、嘘嘘等语)告诉他用以表示尿意或便意时(你要嘘嘘吗?),及实际行动(你在便便啊!)的语汇,让他熟悉。当孩子会说话后,即可以这些简单的表达内急的需要,由大人带到洗手间去或自己去。

4、夏天是较佳的时机:白天不包尿布,每隔一段时间(30-40分钟)就带去嘘嘘,或在喝完流质东西后。因夏天流汗多,尿尿会少一些,父母亲自行观察后,应可知道大约何时该带他去洗手间或提醒他该去了,一段时间之后即可成为习惯。

好处是:孩子不必包着厚厚的尿片,比较舒服凉快、不易得尿布疹,节省买尿布的钱,即使尿在地上也好立即处理(易洗快干)。

5、父母亲的态度:不要过于严厉或在孩子做不好时就给予处罚,或一松一严,或时松时严,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好多从鼓励的角度来着手,做的正确就多以表情、声音、动作来赞美他,使他有强烈的动机朝着你要他学习的方向去努力(有时孩子自己也会说自己好棒,自己会去尿尿)。给他时间、耐心等待,直到他学会为止。有失误时(如因来不及,尿出来后才指着地上的一滩水告诉父母说「尿尿。」或因贪玩而憋很久,直到憋不住时),立刻帮他更换裤子,同时告诉他下次有尿意或便意时就赶快去洗手间,并请他一起来清理他弄脏的区域和衣物,让他知道他的失误所造成的麻烦,有提醒与负责的作用。不要面露厌恶的表情或责骂他,换个角度来想:「现在是尿出来才说,比还不会说或什么都不说要有进步了,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更进步,尿之前就先通知了。」 有时候,孩子告诉你要尿尿或便便,等你带他去洗手间时,他又可能解不出来了,不要怪他,先找出他会这么说背后所隐含的意义,譬如,他有可能是要得到你的注意(因有其它的事或人占据了父母较多的时间,无暇照顾他,较疏忽他)、博取你的赞同(因有事先的告知,得到赞美)、避免处罚(相对于前面的赞美,如未告知而就地解决,可能就会得到立即的处罚)。所以他可能只有一点点或甚至并无尿意或便意就告知,造成父母的困扰。这是指其心理上可能会有的问题,另外检视一下环境,是否有不愉快的味道或感觉,或是不够清洁,也会造成他的却步(就如许多人宁愿憋着也不愿上公共厕所或学校的厕所,因为太脏、太挤),或是有生理上的问题,应该请教医生。

6、 以游戏方式进行:平时以洋娃娃或孩子喜欢的填充玩具做示范说明大小便的动作与程序,过程中多给予夸奖和表现喜欢保持干净的态度,并鼓励孩子在看完示范后,也教娃娃尿尿或便便。

7、给孩子穿著易于穿脱的衣物:如有松紧带的裤子,较方便他自己去上厕所。

附带应学习的事物(针对已经可以自己上厕所的孩子)

1、冲水:等他离开马桶后,请他按冲水,看到排泄物和水一起冲走,藉此机会告诉他将马桶冲干净,下一个使用的人才有干净的马桶可用。

2、洗手:洗手应成为上完厕所后的立即工作,准备香皂,由大人带领孩子一起洗手,并示范洗手的方式,以保持清洁。

3、穿好衣物再走出去:不要边走边穿(尤其对急于出去玩耍的孩子)。

4、学习上厕所要关门:对较小的孩子来说,因其仍需大人的协助或看顾,上厕所时不关门较方便,但对稍大的孩子来说,上厕所关门则是一种应学习的礼貌。

其它

1、尿床:睡前不再喝水或其它流质的东西、睡前先上厕所、夜里叫他起来上厕所、或查知是否有心理压力(来自家人、朋友、学校等),或请医生检查是否有生理因素造成。

2、便秘: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多补充水份,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找出是否有心理因素,或请医生诊查。

我自己的经验:
培养宝宝的习惯要有耐性。孩子容易反复,这点我深有体会。

我家宝宝一直用NBS的,但是8个月大开始练习坐马桶。18个月的时候她会在想尿尿或者大便的时候拉着我的衣服到马桶边(她说话水平还不是很好,偶尔也会用嘴巴说尿尿或者大地),当然不部分小便是憋不牢的。
但是19个月的时候,她竟然不论小的还是大的死活不肯坐马桶。大哭强烈反抗。
到19个月后期,这个现象明显好转,而且尿尿也能用明确的语言提示并能憋到马桶这里的,也有时候会谎报军情。

三.饮食习惯篇

从「吃饭皇帝大」、「民以食为天」这两句谚语中,可看出中国人把吃饭当作是件很重要的事来看。而对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父母亲更是惟恐其有饮食不正常、吃的太少、偏食等现象,以致于长的瘦小,发育不良(反之,父母亲似乎并不把食欲旺盛、吃的过多的幼儿当作是个问题)。的确,在幼儿的生活中,饮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食物可以

(1)提供成长发育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醣类、矿物质、维生素、水,尤其是出生至三岁以前是一生中身体成长,肌肉发展最快速的时期。

(2)维持体力,增强抵抗力(传染病)。营养不良时,对身体发育、骨胳、牙齿的成长有不良的影响,也易引起情绪以及行为上的不良适应。除了对身体的影响之外,根据国外所做的研究,发现营养充足的孩子较快乐、反应较灵敏、人际关系较好、甚至在认知能力、语言发展都比营养不良者佳。

(3) 满足食欲。

提供幼儿食物的原则



(1) 营养要均衡:应从各类食物(奶类、蛋豆鱼肉类、油脂类、水果类、蔬菜类、五谷根茎类)中获取,根据卫生署(75年)建议,1-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300卡,四岁以后,男孩约需1700卡,女孩约需1550卡,视一天的活动量、健康状况而定。

(2)适合幼儿的需要:因为幼儿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食物选择和成人有别。太甜、太咸、太辣、太油、太硬、太热、太冷、添加化学物的食物都不合适。微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的方式较合适,因此点心的供给是必要的。

(3)食物有变化:一成不变的烹调法,或天天吃相同的食物会腻,因此在顾及营养均衡的条件下,常常变换食物的作法、口味,较能提高幼儿进食的兴趣,促进食欲。

(4)清洁卫生:食物的新鲜与否、处理过程、餐具的清洁、饭前洗手等都应注意,并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影响健康。

幼儿饮食上常见的问题

(1)食欲不振:就是吃不下。形成食欲不振的原因很多,如生病、健康情形不佳、情绪不好(紧张、害怕、不安全)、睡眠不足、运动不足、要引起父母亲的注意、饭前零食吃的太多,两餐之间差距太短等都会影响正餐的进食。

辅导方式:

1)如是生理问题应请教医生。

2)定时定量,使肠胃得到适当的运作与休息。

3)吃不下时不给他非吃不可的压力,但过了吃饭时间也不再供应饭食。让他知道「要吃,就在吃饭时间吃,不吃,就是不饿;如果饿了,就等下一餐。」一餐不吃对身体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父母亲不必因饿孩子一餐而感到愧疚。因为吃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需要,没有需要时当然不想吃。

4)少吃零食,家中也不要放太多的零食。

5)注意牙齿的健康。

6)保持进餐时愉快的气氛,及给与幼儿足够的关怀。

7)每天有从事一些户外消耗体力的游戏活动。

8)有规律的睡眠,就寝前不要让幼儿太兴奋。

(2)偏食:就是喜爱吃某些食物,不吃另一些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有成人的偏食(不喜欢某些食品就不买、不做或有不好的批评)、不愉快的经验(烹调方式不当、被强迫进食、吃腻了)等。偏食的结果会使幼儿营养吸收不够均衡,影响其生长发育。

辅导方式:幼儿阶段是其发展食物偏好的时期,学习是个重要的因素,扩大幼儿对食物喜好的范围,正是时候。父母亲要改善幼儿偏食情形,一定要先了解原因,才能针对问题加以解决。

1)以身作则,做个良好的示范,见同桌吃饭的人都吃,他也会模仿而愿意去吃。

2)以耐心和温和的态度相对待,不勉强,或强调该种食物多有营养,应该多吃,而导致反效果(拒食、呕吐、哭闹)。

3)要引发其食欲,烹调有变化,或将其喜欢(多一些)和不喜欢的(少一些)食物混在一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去,以后再渐渐增加比例。

4)不要让幼儿有交换的条件(如我吃下去,你就给我……),这只能处理眼前的难题,却无法真正解决偏食的问题。

5)培养吃健康营养食物的习惯。

(3)营养不良:目前谈这个名词,浮现脑海的映像大概会是贫穷人家,一些因天灾人祸造成粮食短缺地区的人民,呈现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模样。其实生长在富裕的环境中也可能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形,检讨一下每天吃的食物大概就可明白,是否摄取了过多糖分、盐分、油脂的食品、快餐,而这些食品常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以较夸张的手法,赠送小礼物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央求父母亲购买。但吃下这些含糖饮料、糖果、糕饼、快餐等营养价值低的食物,使幼儿小小的肠胃装不下应吃的食物,就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形。

辅导方式:不吃或少吃这些所谓的「垃圾食物」,以有营养的点心来取代。另外,也不用这些食物当作是奖赏其行为的结果,或不准在两餐之间吃零食。父母亲要坚持原则,不优柔寡断。

(4)吃的慢:「拜托你快点吃」、「只要吃完,我就给你买……」或「再不赶快吃,就要挨打了」。这是家有幼儿,常在吃饭时可听到的请求、利诱、威胁的话语。大致的情形就是家人都吃完饭,他还剩大半碗饭菜,或一口饭含在嘴里迟迟不吞下去,或边吃边玩,造成家人,尤其是妈妈的困扰。

辅导方式:先了解是否身体有不舒服的情形,如无,就要限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进餐就在餐桌上,不拿个碗到处跑),说到做到,时间到了就把未吃完的饭菜收起来,中间也不给饼干类食物充饥。有时是因给他的饭菜太多了,一时吃不完。因此给孩子适量的饭菜,吃完再盛,他较有成就感。有些孩子喜欢边吃边说话,或边吃边玩玩具,以致说的太多耽误吃的时间,此时提醒他吃完了再说、再玩。当孩子有进步的表现时要适时给予鼓励(如给好宝宝贴纸),使他能继续保持进步的情形。进步情形最好是做自我的比较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5)自己吃饭:对年幼的幼儿,尤其是一岁多的幼儿,开始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由被照料的接受者成为一切由自己来的行动者。然而进食所需的技巧不佳,常会弄的脸上、身上、桌上、地上一团脏乱,好象吃进去的少,遗落在外的多,或成为寓吃饭于游戏。另外,有些较大的幼儿还要人喂食,也会造成父母亲的困扰。

辅导方式:孩子想要自己进食其实是其想要独立的开始,应给予鼓励,由用手抓食固体食物,用碗喝汤,用汤匙吃饭,再进步到使用筷子。固然这段过程会造成进食时脏乱的情形,及事后收拾的麻烦,甚至还有再喂一次的需要,但是此时正是孩子学习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的好机会。曾有研究指出亚洲的幼儿精细动作较欧美国家的幼儿为佳,就因为我们使用筷子。减少收拾整理的麻烦可在地上铺报纸,夏天时可脱掉上衣、或围件大人的旧T恤或衬衫、鼓励他练习减少掉落饭菜于碗盘外的次数。

有些父母为避免脏乱后的收拾,和孩子吃的缓慢,就剥夺他自己学习、练习的机会,易变成亲子关系的紧张,或孩子的依赖性,或等年龄再大一些还要大人喂,不愿自己吃饭,或以拒食来要胁。

此外,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餐具也可以引起他自己进食的兴趣与动机。

幼儿食物的检核

(1) 每天是否有新鲜的蔬果?

(2) 食物中是否有足够的铁(5毫克)、维他命、纤维?

(3) 减少糖和盐的调味。

(4) 食物的色、香、味、温度是否考虑到?

(5) 食物的烹调、内容是否常有变化?

(6) 有否介绍新食物?介绍时是否和喜欢的食物一起推出?

(7) 所供应的食物是否提供幼儿发展动作技巧的机会?

和饮食相关的注意事项

(1)食量:每位幼儿食量大小和其生理特质、成长速度、情绪状态、健康情形等因素有关。因此只要他健康、精力充沛、气色好就不用担心吃得少或多。

(2)保持愉快的进食气氛:和家人边吃边聊应是很愉快的感觉,一方面享受美味的食物,一方面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是个同乐的时光。所以吃饭时最好是全家人一起吃,不要各吃各的。在餐桌上不要骂人,检讨不愉快的事,不边看电视边吃饭,或把食物当成是赏罚的工具。

(3)进食应是一种美好的经验:大部份的食物都有其营养价值,因此应鼓励幼儿去尝试,或和幼儿一起吃(一起试试看),但不要以强迫的方式进行,以免适得其反,更加害怕或拒食。此外,当成人不喜欢某些食物时,尤其不要以负面的言辞、表情去批评,这会造成幼儿对这些食物有先入为主的观感,更加不愿意去尝试(他看你都表示厌恶,想必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4)是一种学习的机会:餐桌是交谈的好机会,也是语文学习发展的好地方,可鼓励幼儿说说今天学校里的生活、最得意的事、也可讨论和食物相关的话题,如今天吃的食物的颜色、形状、口感等。

吃饭也可以是幼儿学习独立的机会,如自己吃饭(使用 筷子、调羹)、自己拿取所需要的量(吃多少,拿多少)、 自己清理饭屑残渣,离开餐桌会把椅子靠近去、会用礼 貌用语、嘴里有食物时不说话,细嚼慢咽等。 如有可能,还可选择较简单的烹调方式和孩子一起来 或请他从旁协助,如做个汤、沙拉、三明治、煎饼、煎 蛋、烤蛋糕。请不要从他不会或会把厨房弄的乱七八糟 的角度来看而意愿不高,但从尝试新食物或亲子同乐的 角度来看事情,可以一起烹饪,一起收拾善后。

我自己的经验:

我家宝宝18个月开始自己吃饭,坐上大人的饭桌后养成了很不好的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自己拨拉很多菜到小碗里,后来把她的餐椅稍微离开餐桌,她就经常不吃饭,把菜吃完,然后端着碗伸手过来讨菜吃。后来我尝试了紫菜包饭,但是不能老吃,对吧?后来,我就决定,如果她中午没吃白米饭,下午就停止零食供应,晚餐先光给一碗白米饭,她果然就吃掉了,然后再给她吃点菜。呵呵。

四.睡眠习惯篇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让人经过一天的活动之后,身体有充分休息的机会,得以消除疲劳,纾解紧张、不安的情绪,恢复精神与体力,有益身心的健康,亦储备了第二天活动的能量。 就婴幼儿来说,睡眠的重要性不亚于成人。尤其是婴儿,除了吃,睡就是最重要的活动。俗谚:「能睡的小孩成长比较快」、「一暝大一寸」。除了恢复体力外,睡眠尚可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和脑部的发育,进而有助于全身的成长发育。 婴幼儿睡眠的时间

      大致说来新生儿除了吃奶的时间外,通常都是在睡觉,一天约需二十个小时左右。这种吃吃睡睡的时间大概要到三个月后,醒的时间才会较长。一岁以上学步儿的睡眠时间则因人而异,约需十至十五小时,上下午也各需小睡一次。五岁前大都仍需午睡。有些孩子不午睡,精神依旧很好,不必勉强一定要午睡;有些不午睡则会变的焦躁,容易闹情绪,吃晚饭时昏昏欲睡。随着年龄增加,睡眠时间、睡眠量和次数会递减,睡眠时间的加长,逐渐是由夜晚的睡眠量取代。

睡眠的相关问题

     婴幼儿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睡眠上的问题,做家长的不要太过担心。因造成每个人睡眠的问题都不一样,要解决问题要先找出可能的原因。以下则提出一些常见的问题供参考。

      婴儿期:

      虽然较暗的灯光及安静的环境较适合婴儿的睡眠,但也不必太过紧张,使家中其它人的言行都受到限制。其实只要不是太过喧哗,不在婴儿的房间内,该怎么做就还是怎么做,不致有太大的影响。 婴儿的睡眠习惯和成人不同(生理时钟尚不规则)。较小时,他们常常是吃饱了就睡。稍大一点,不会吃饱了就睡,可能还要玩一会儿。在白天时还好,但在晚间就较麻烦了,因为大人累了要休息,婴儿却精神饱满,毫无睡意,想要你陪他玩,使大人又累又烦。如不吵人的话就让他自己玩,累了就会睡。如要人陪着玩,则要看情形是否要陪他玩,或帮他渐渐调整睡眠的时间。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在半夜哭起来,可能是生病、肚子不舒服、饿了、渴了、尿布该换了等,如无上述的情形,你怎么哄都不停止哭泣,或一放下就哭,要人抱,使父母无法休息,就会令人生气想要揍他一顿。这种情绪反应其实很正常,但最好是只有这种感觉而不要有实际的行动。父母亲可能要牺牲一下自己的睡眠轮流来陪陪孩子,或让他哭一下,或换个地方睡,如果都无效,再请教专家。好在这种磨娘精型的情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不至让父母亲太过困扰。

      幼儿期:

     1、不睡或晚睡:其实看他在打呵欠或揉眼睛,知道他已经困了,该休息了,但他就是抗拒、不愿上床去睡,或有吵闹的情形。此时不要用责骂的态度催其去睡,因为他可能是怕黑(想象房间中有可怕的东西如怪物、鬼:开盏小灯、检查房间,使其安心)、怕孤单(不愿离开外在有趣、多采多姿的环境:只有我去睡,你们都不睡,担心趁我睡觉时,你们会做什么更好玩、有趣的事)、接近或正处在反抗期(一岁半至两岁多)。可以抱抱他或陪着他一起回房间,有个短暂入睡前的准备(这一点下面会介绍的较详细),让他安心入睡。 或到了睡觉时间仍在看电视、玩玩具,经过不断催促、提醒,「这么晚了,赶快去睡觉。」「再不睡,明天早上起不来,又要迟到了!」「都几点了,还看电视(还在玩)!」若孩子还是不动,把这些话当作是耳旁风,大人就会开始生气,责骂孩子,使彼此都不愉快。此时最好共同约定睡眠的时间,并遵守此约定,时间到就要停止现行的活动上床睡觉。 中午的午睡是否睡的较久,以致下午、晚上精神好,当然到了该睡的时间就睡不着了。因此调整或缩短午睡的时间,下午增加一些消耗体力的游戏活动等,或可帮助晚上的入睡。

      1、 睡的太少:因个别差异,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同,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睡的时间少于8-10个小时,会精神不够,体力不济。除了生理因素可请教医生,或排除环境中干扰睡眠的因素(太吵,光线太亮、温度太高或太低、寝具不舒适等)外,只要孩子活动力强、精神好,就无大碍。

      2、 睡不安稳:会不断翻身、踢被子、或磨牙的情形。同样先了解是否有身体不适、环境中有否干扰睡眠的因素,心理、情绪上的不稳定,奶嘴或安心被不在身边。了解原因,请医生做检查,解除压力,满足其所需,才能有所改善。通常睡不稳的情形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3、 做恶梦:幼儿偶有做恶梦的经验,可能的原因包括身体不适、担心害怕心理压力等。遇到这种情形,父母最好抱抱他、安慰他,让他知道梦中的事物不是真实的,父母会保护他,增加他的安全感。平时则要注意不要随意吓他:「再不听话,虎姑婆就会来抓你或大野狼就会来把你吃掉。」引起幼儿的害怕。另外,找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讨论他的梦境,以了解会形成恶梦的原因。

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婴儿期:

      1、 要让婴儿睡的安稳,吃饱、换过干净的尿布、不要穿的太多、轻柔舒适的寝具、适宜的室温、不太吵杂的环境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2、 睡前不要太过逗弄婴儿,使他过度兴奋而难以入眠。也不要让他受到惊吓,使其夜里会无缘无故的哭泣。

幼儿期:也就是借着时间养成他们规律的睡眠习惯:定时上床、定时起床,形成其生理时钟。

      1、晚上不要做太过兴奋或活动量大的活动,目前因双薪家庭的增多,亲子接触时间较少,为了增进亲子感情,而将晚上的时间都陪着孩子玩,因而使孩子情绪过度兴奋而睡不着,或有睡到半夜会哭叫的情形。若有上述的情形,要拍拍他,温和的安慰他,使他安静下来,再陪他一会儿,等其再度入睡,再离开。

      2、睡觉前能有一小段轻松的时间作为睡前的准备,譬如说先去上个厕所、刷牙、换睡衣,放段柔和的音乐、说段床边故事、抱着心爱的玩偶或他的安心被(枕头、毯子)一起上床(不必担心孩子对安心被的过于依赖,一项长期的研究显示,需要有安心被才能安稳入睡的孩子长大后和其它年幼时没有安心被的孩子一样独立、有自信)。父母亲帮孩子盖好被子或围好肚围,亲亲小脸,说声晚安,再加上一句「我爱你」,再关灯或留盏小灯(对怕黑的孩子),使孩子安心入睡。

      3、不要让孩子有被逼或催促上床睡觉的感觉。睡觉应是带着愉快、轻松的感觉入眠。所以到了该睡觉的时间,父母亲也以较轻松的态度牵着小手或抱他上床去睡。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家人都能就寝,或至少兄弟姊妹是同时就寝,或家人配合进行静态的活动。让他有公平、我不是孤单的感觉,及较安静的入睡环境。

       偶而家中有一些事会延迟家人就寝的时间,不必刻意要求孩子一定要准时上床睡觉,因为他会有好奇心,会担心他去睡觉后看不到家人在做什么或他想要参予的活动而未参予到,因而借故拖延、吵闹,不肯睡觉。

      4、如果他实在睡不着,不要硬逼着他去睡。他可以自己(不要人陪)再看看书或玩一会儿玩具,以不吵到别人为原则,累了自然就会去睡。

      5、若已养成晚睡的习惯,父母就要以耐心及坚定的态度,渐渐改变。
五.阅读习惯篇

      在我们的生活周遭,无时无刻都与文字、符号做最直接的接触,例如每天会阅读报纸或杂志,走在路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宣传广告,进入餐厅会按着菜单点菜、打开信箱会收到邮件或广告单,看公车站牌知道到哪儿去该搭几路车及在哪一站下车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别人在传达什么讯息,我们可以怎么做等。这些只是阅读、识字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也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否则会生活的很辛苦,跟不上社会的脉动。然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经过学习、练习才会的。但阅读能力并不需要等到入学之后才开始培养,学前阶段在家中就可以开始进行,使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阅读的环境,养成阅读的习惯。 多年前卖乐器的一句广告词告诉我们:「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说:「喜爱阅读好处多!爱书的孩子会更好!」现在就来探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阅读的好处

     1、结合既有的生活经验:童书中的故事多是以孩子生活经验中熟悉的事情、动植物、或自然界的现象等为主,以简洁、饶富趣味的文字,优美的插图或图片呈现,别具吸引力,让孩子对书有兴趣,愿意和书做朋友。

     2、获得知识,增加智能:家有幼儿的父母亲常有的经验,就是孩子常会问一连串「为什么?」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时真令大人招架不住或不知如何回答才恰当。其实这正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他们对生活环境中的点点滴滴感到好奇,想一探究竟,而拼命发问。带他们进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知道获得知识的途径,并从中获取各种知识与常识,认识在不同时间(历史、现在、未来)空间(城乡、国内外)内人与物体的情景。

     3、给予想象的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原动力(如若干年前飞上天空只是幻想,却经由有心人不断的钻研、试验终而能成功的翱翔天际),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书中的内容正好提供了想象与幻想的空间,或许因此让孩子发掘兴趣,做更深入的学习,或有从事创造发明的意愿,使梦想成真。

     4、了解文字可以代表事物:如藉由制作字卡贴在家中的用品上(如冰箱),帮助他们将物品与文字做一联结。另外,也可让孩子了解阅读是可以把日常所说的话语写下来,帮助他们理解文字与口语的联结可以创造故事,叙述经验(情绪、游玩、学习新事物等),领悟阅读的价值和乐趣。

     5、培养思考、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事的内涵常会包括一些两难困境(该不该爬树救小猫;爸爸禁止我爬树)、价值模糊(未告知他人即借用物品--尚不能分辨人我之别,或认为用一下下就还没关系)或孩子在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在百货公司中走失),作者固然提供了他的想法与价值观来解决问题,孩子亦可经由阅读的过程或大人的引导,将自己融入故事中来思考「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我会怎么做?」

     6、阅读治疗:当孩子遭遇情绪上的困扰或适应的问题时,故事书有时可以成为纾解的一种方式。因为故事中的主角可能也有类似的问题,让孩子有同病相怜,「我跟他一样,我并不孤独」的想法,因而产生认同感,看完内容之后也能以类似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7、变化气质:多读书能多吸取知识,增广见闻,学习他人成功、失败的经验,做事的方法,幽默的态度,待人处事的方式,久而久之自然能充实个人的内涵,使言谈有物,内盈而外华。

何时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

      因为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发展速度与兴趣不一,因此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告诉父母亲何时开始最适当。但是我们可以先预备一个阅读的环境与气氛,譬如家中有书房及书柜,父母亲在家有阅读书报的习惯(许多不爱读书的孩子是因为父母也从不读书),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有上图书馆借阅图书的经验,或书籍被照顾的情形(不是随便乱扔、乱放,有破损的地方会修复)等,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境中,自然也会学到对书、对阅读的正面态度。

      婴幼儿期即可指著书报上精美的图片,对孩子说短短的故事,引发他的兴趣,愿意接近书本,两三岁时会自己翻阅看图画,甚而会根据所看到的图片,加上自己的经验与丰富的想象力编故事。

帮孩子选书的原则

      许多的儿童读物具有文学性、教育性、有生动的描述或有可爱插图,却不见得适合自己的孩子。基本上为孩子选择读物时,除了考虑印刷的品质、价格外,还要配合他们的发展:

      1-2岁的孩子尚未具备翻书页的精细技巧,比较坐不住,注意力较短,字汇和经验较少,为他们选购书籍时就要注意选择有较厚书页的书本(比较坚固,不易撕破),字少图多,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和幼儿的经验相关者较佳。

      为3岁以上或上幼儿园的孩子选书的范围又可再扩大一些(童诗、歌谣、童话等),故事内容可稍长、插图仍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因它的图像有具体说明的作用,而且对此年龄的孩子来说,真正吸引他们的是图片的部份。

      5-6岁的孩子以上的儿童,因其认识的字逐渐增加,主题的选择可以更宽广,可包括他们生活经验之外的事件,有较复杂的叙述方式,或较多个人的兴趣、爱好。

      总之,了解并尊重自己孩子的发展、兴趣、生活经验,将有助于选择合适您孩子的儿童图书。

提供一个充满阅读经验的情境

      1、和孩子一起阅读: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就是和他们一起进入到图画书的世界。床边故事就是一个例子。许多人可能都有这种睡觉前听故事,再带着无限的想象进入梦中的经验。念故事时坐在孩子身旁或搂着他,这不但可增近亲子间亲蜜的感情,更是奠定孩子喜爱阅读的开始。

      2、连说带演:阅读图画书时,最好带着充满感情的声调、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角色与情绪。增进孩子对声音、情绪、人物角色辨别的能力。如果可能,还可以配合道具:如布偶、玩具等使说故事更生动。或和孩子一起来演故事,甚或可以以同样架构,而有不一样的对话,演出不同的结局。

      3、有些图画书为使故事的呈现更有趣、更具吸引力,还配合有录音带及录像带,但播放这些影带时,最好陪着孩子一起欣赏,一起讨论。而不是把这些带子当做是孩子的另一个保母。

      4、适应孩子的需要:有些孩子对喜欢的故事,会要求父母重复的说或念,家长有时会不耐烦,或觉得担心只爱一个故事,所知范围有限。其实没关系,还是可以在相同的故事中做变化:如请他说故事给你听、或想想不同的过程及可能的结局,请他说说听过这么多遍后又有什么不同(较深入)的想法。 当孩子没有兴趣、坐不住,不想听故事或一起看书时,没有 必要一定要把书念完,可以暂搁一旁,或再挑一本吸引人的 书念。他有好的表现时鼓励他,失去注意力时也要有耐心, 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因为他可能成熟度还不够,读物的内 容超过他的经验与程度等。

      5、常带孩子到书店买书或到图书馆借书、听故事、看戏剧表演等,让书在孩子的生活中不会缺席。

      6、鼓励孩子创作诗歌、自己写书: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有时也会做即兴的诗或歌,或自己编故事,编说编玩。当孩子对文字有兴趣时,除了阅读之外,尚可鼓励(孩子)画、(大人)写的方式记下他的想法、感觉和自编的歌谣故事。提升他的观察力、表达力、对语文的学习与运用等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体会到文字世界里的快乐。
2007/02/23
猜你喜欢

孩子问题,家长之责

在家的全职妈妈 每天都在做什么?

孩子上学容易感冒

少儿英语培训班如何选择?

【小学那些事】分享你认为的小学最重要的那些事,赢取开学装备!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热点推荐

赴一场菊花的盛宴 文化公园第65届菊花展

这个展真的太棒了 敦煌莫高窟数字壁画展

参观海天酱油厂 自动化生产线效率杠杠的

大姑子做前夫情人21年 仍执迷不悟怎么办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4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赴一场菊花的盛宴会一一文化公园第65届菊花

增江河漫步

来赴一场菊花的盛宴—文化公园65届菊花展

正果~~民宿

夜雨中逛岐江桥的夜

试鞋镜为什么这样放置

请问住在芳村的宝妈们,花地大道北那间好又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