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7, null, center]“不识数”的女儿居然要学金融[p=27, null, left] 刚到新西兰时,语言学校通过测试,把佳佳分到最低的班级,班上基本上全是日本人。佳佳不满地说:“为什么把我和日本人分到一个班?”[p=27, null, left] 这也难怪,她英语基础实在是不怎么样。用她自己的话说,在悉尼机场转机时,她和一个同学俩人的英语“加在一起”,都没有问出存包处在哪。[p=27, null, left] 三个多月时间,佳佳连跳两极,很快就要考雅司了,她打听到另一所语言学校是专门的雅司辅导,就突发奇想:“我要转学!”[p=27, null, left] 谈何容易!她先找到那所学校的校长,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和信心,直到人家同意接收她。[p=27, null, left] 然后,她又回到现在的学校,说服校长,居然把剩余的学费退还给了她。[p=27, null, left] 仅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佳佳就过了语言关,准备升入预科学习了。[p=27, null, left] 一天,我们在网上聊天,佳佳说:“妈妈,我要报专业了,给我一个建议吧。”[p=27, null, left] “好啊,你肯定是文科的料,文科都有什么专业,说出来我帮助你出出主意。”我高兴地满口答应。[p=27, null, left] “妈妈,我要学金融。”听口气,不象是开玩笑。[p=27, null, left] “不会吧,有没有搞错?你根本都不识数,怎么会学金融?”我诧异了。“那可是天天要跟天文数字打交道啊!”[p=27, null, left] “妈妈,那是教育的误区。”佳佳平静地说。[p=27, null, left] “此话怎讲?”对于教育的话题,我也是饶有兴趣。[p=27, null, left] “当周围所有的人都说我数学不好的时候,我对数学就有一种恐惧感,说老实话,上数学课的时候,我都在底下偷偷地看世界名著呢!”我这时才明白,原来数学不好是因为没有自信心,根本没有去学![p=27, null, left] “来到这里,老师告诉我,你不是数学不好,而是计算不准。计算不准没有关系,有计算器啊!”[p=27, null, left] 佳佳接着快活地说:“哈哈,不用计算了,我好开心啊!妈妈,咱们算得再准再快,谁能算过计算器呢?”[p=27, null, left] “老师又说了一句话,我才彻底不怕了!”[p=27, null, left] “什么话?”我问。[p=27, null, left] “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而是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一听,更高兴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的强项啊!”[p=27, null, left] 佳佳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语气充满了坚定、自信。[p=27, null, left] 当她克服了对数学的恐惧以后,她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迸发了出来。她选择了金融专业,不光门门功课全优,提前一年毕业,而且边学习边勤工俭学,还把自己学到的金融知识用到投资理财,用她自己的话说,“又省钱又挣钱”。[p=27, null, left] 好长时间,我对这个问题都没有想明白。我不止一次的问佳佳:“数学不是连贯性很强吗?你用中国话,用你的母语都没有学好,你怎么能够用英语学得那么好呢?”[p=27, null, left] 我百思不得其解。[p=27, null, left] “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关键是看自己想不想学。你想学习的时候,高度的知识可以覆盖低度的知识。”佳佳反问我,“妈妈,你不是初中、高中都没有上,直接就上大学了吗?”[p=27, null, left] 想想,的确有点道理。[p=27, null, left] 当我后来研究家庭教育中,才猛然意识到,我一直认为说的很正确的话,原来只说对了一半。[p=27, null, left] “除了数学不好哪都好!”妈妈天天的强调,除了给了她鼓励、肯定和自信以外,又在天天进行负面的强化——“数学不好”,成为佳佳的“数学恐惧症”的一个动因,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p=27, null, left] 可见,父母的态度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