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赫妈此次之旅,
给我们带去爱的心意,
带来心的感悟。
让我们一起和赫妈重温汶川映秀爱心之旅吧
我们不说让世界充满爱
只要
爱能够留在你我心底
爱传递在你我他之间
就足够了
以下转载均为赫妈真实记录和感想
“教育援川,映秀六一行”的活动是由《中学生报》主办,广州志愿者艺术团和乖乖爱儿童保健协办。
乖乖爱的棒妈是非常有爱心的人,一听说有这样的活动,立刻申请成为协办单位,组织群里的妈妈和她淘宝里的顾客奉献爱心,共计筹款1676元,用于给映秀幼儿园的小朋友购买六一礼物。我作为乖乖爱的代表申请成为志愿者和大家一起去汶川。所有志愿者的费用一律自理,吃住行都是自己的,还要奉献爱心。
这一路下来,收获很大!震撼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
遗址的震撼
(一)213国道
车拐进213国道时,一段颠簸路,让车上的人都清醒了过来。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年,破碎的山川披满泥石流画出的斑马纹;水中、山上的房屋遗址残缺不全;各种惨烈模样的断桥;第一架失事飞机的残骸,这些对于第一次进汶川的我们,依然震撼不已!不顾车在高速行驶,频频按下手中的快门。三个小朋友也目不转睛的望向窗外。老213国道汶川段全长50多公里,地震时堵塞30多公里,至今还未全部通行,现已改道。真的想象不出地震当时,人们会是怎样的痛苦无助!救援的工作该是如何的困难!(附下图)
(二)漩口中学
漩口中学是阿坝州的一所重点中学,原在汶川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学校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教师133名。“5.12”大地震造成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严重受伤,其中3人被截肢、12名学生成了孤儿,造成21个单亲家庭。
如今,在一个全新的映秀小镇中,震中位置的漩口中学教学楼遗迹被永远地留在了那一刻。
汶川涅槃重生之震撼
昔日的映秀镇是散落在山边的一栋栋灰色民宅的组合,村镇间没有马路、没有色彩,青山、灰房、土路是人们心中老映秀的记忆。而如今,在国家大剧院设计者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巴黎卢浮宫扩建设计师贝聿铭、北京“菊儿胡同”设计师吴良镛等一大批国内外一流建筑设计大师的设计下,映秀镇焕然一新,已经一跃为防灾减灾的示范工程和民族特色浓郁的精品小镇。
坍塌的楼层、斑驳的钢筋、以及那高高在上、永远飘扬的红旗,无不在提醒着住在这里和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天灾无情”。然而,遗址周边已然竖起的那一栋栋高楼,一座座民宅,一个个商铺,一条条马路,又无不在告诉人们——“人间有爱”。
水磨羌城,是一座汶川大震后,由广东佛山地区援建,现已正式对外开城迎客的古城。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佛教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之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等、寿溪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益”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流光溢彩的汶川县城。晚饭后,漫步在岷江之边的休闲广场,霓虹闪烁,感觉象是走在珠江边。后来发现,原来这里就是广州对口援建的,倍感亲切!
震后的汶川县城是在原址上建立的,其所在地威州地处龙门山构造带,3条地震断裂带经过。为确保老百姓的安全,广州援建方在建筑设计上大量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隔震、抗震技术。汶川县第一幼儿园和汶川县第二小学的8栋教学楼下面都有橡胶垫,能让建筑在橡胶垫上滑动而减少震动,抗震能力是一般建筑的6至8倍。一旦发生地震,教学楼将像船一样只会平移。还设计了三个大的避灾广场。其中,位于县政府对面的避灾广场面积将近2万平方米。这些避灾广场平时还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而到了灾难时刻,这些地方将是县城老百姓的“诺亚方舟”。
图为岷江边美丽的夜景
教育援川,映秀“六一”行
尹小星,手摇轮椅全国万里行第一人,三项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创造者,胡杨树挫折、感恩教育高级励志讲师,从09年起就开始教育援川了。先后被聘为映秀小学、威州中学(现汶川中学)荣誉校长,映秀幼儿园荣誉园长。这是他第四次来到汶川。这次,我们一行志愿者就是在他的带领下走访慰问了五所学校。
每一所学校都是崭新的,所有孩子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一切,我们感到欣慰。灾难过后,全国人民给予汶川各种帮助,从物质到精神。如今的人们逐渐走出了悲伤,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生活。
教育援川之行第一站:汶川中学(原威州中学)
30日下午4:48分我们到达汶川中学。一下车,我们一行志愿者就被校领导热情迎接到学校大操场。全校4000多名学生已经在操场上等待我们的到来。热情的学生给我们献上了象征着吉祥和祝福的洁白的哈达和火红的羌红。尹校长(汶川中学名誉校长)再一次用振奋人心的演讲激励着学生。曾经在板房时就被尹校长激励过的学生给他写了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溢满整个校园。
校门口有一排感恩长廊,令人难忘,时刻提醒着同学们感恩父母、师长、祖国、朋友……
我们的教育援川之行就在这磅礴的气势中开始了……
教育援川之行第二站:汶川特殊教育学校
3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汶川特校。特校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张张让我们感动的灿烂笑脸。这些孩子并不是汶川地震造成的残疾儿童,而是由聋哑、自闭症、脑瘫、小儿麻痹症、唐氏综合症患者组成的。在这里,他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每一个人都很努力!看着他们阳光灿烂的笑脸,我忍不住有想哭的感觉,悄悄地擦掉眼泪不让他们发觉。看着他们用心地表演、安静地等待、礼貌地问候,我一次次低下头,忍住泪水!他们哪里是残疾孩子?他们比我们还坚强、勇敢!给我们力量!我们哪里是去慰问!我们是去充电,是寻找到了正能量!
下面图片中是一对感人的父女!
小女孩一次意外中脑瘫,爸爸为了她辞去工作,天天陪她一起上学,一起锻炼,不厌其烦的教她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目前这个孩子进步非常快,家长和学校都感到很欣慰。而我们有的是感动、感谢!感谢他们给我们上了这么生动的一课!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能多一点爱心、耐心、恒心、专心,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会成长的更好?
真心祝愿这些孩子天天快乐!
教育援川之行第三站:汶川八一小学(原水磨小学)
3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水磨羌城八一小学。由于已是近放学时间了,校领导安排各班派出代表在会议室和志愿者面对面交流。学生们问的问题也很“普遍”,“期末考试有压力怎么办?”、“我现在快毕业了,舍不得我同班的好朋友”等。在《中学生报》主持心理信箱多年的红姐姐说:“他们面对的困惑和广州的小朋友差不多。”地震的阴影好像已经离他们远去。
在这里意外的发现一个来自广州的社工站,他们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四年。他们定期给学生开展活动。不只是对学生,还将服务辐射到学生的家庭,为学生的心里健康,为当地的和谐发展默默做着贡献。
教育援川之行第四站:映秀小学
作为映秀小学名誉校长,尹小星和谭国强校长、老师、孩子们感情深厚。谁有想不开的事情,不愿意跟身边的人诉说;或是夜深人静一个人承受着丧失家人后的孤单寂寞、心理压力难以释放时,都会给小星打电话。在他们的眼里,小星是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映秀小学的文艺演出致辞中,映秀县县长说:“我们现在有这么优美的生活环境,真要好好感谢我们的‘广东亲人’啊。”短短几分钟的致辞,县长三次提到“广东亲人”。这令我们在座的志愿者感动,同样我们也自豪。
在表演结束后,我们给映秀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送上了带过去的六一礼物。
教育援川之行第五站:映秀幼儿园
映秀幼儿园紧挨着映秀小学。今天的六一表演是和小学一起共同表演的。孩子们画着妆,兴高采烈。今天最快乐的就是他们。在他们当中,不少孩子是在地震以后出生的,地震对他们的影响相对会小一些。
演完节目,孩子们和家长一起都回到了幼儿园,我们给孩子们送上了六一礼物。
园长带着我们参观校园。环境一流,远远超过我家宝宝的幼儿园。面积大、教室空间大,装饰的也很漂亮,走廊、墙面上挂着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品。一间阅览室的面积就达到100平米以上,摆放着沙发、茶几,各种图书。
祭拜遇难者
映秀很小,徒步也用不了多久就能全部参观完。去了漩口中学遗址,然后我们来到5.12遇难者公墓。顺着上山的台阶逐步走上来,见到卖花者,买了几枝菊花,赫赫拿在手中。虽说是小孩子,也是一脸的沉重。公墓关闭了,未能走近祭拜。听当地人说,政府每年都会雇人给公墓填上一层土,并重新绿化,直到填平。想以此慢慢让人们淡忘伤痛。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在小山顶上。里面很多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场景,再现着当时的历史灾难时刻。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着,直到看到最后一个展馆,新时期的新变化,我们的心情才轻松起来。
为已逝者祈福,愿他们在天国生活的更快乐!忘记伤痛、忘记灾难、也忘记惦念的亲人吧!大家都好好的走吧!安息吧,朋友!
行程结束之后的反思
看着精彩的表演、阳光的笑脸,我们感觉不到这些孩子和广州的小朋友有什么区别。
地震真的已经远去了吗?是否还存有阴影?他们还需要什么样的关怀?作为志愿者,我们为孩子的变化高兴。高兴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下一步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们观察到,学校的硬件已经很好了,但是软件方面还需要提升,老师要学习、充电,专家专业的支持很重要!心理方面的健康也要持续关注,在太平时期,物质生活稳定了,精神的空虚异常可怕!汶川对心理辅导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求。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方向!
收获
这次带着赫赫一起去汶川,他的收获也很大。同行的有三个小朋友,两个4岁的,一个10岁的。《中学生报》红姐姐家10岁的馨露是特意请假去的,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红姐姐认为对孩子的帮助更大。我也是这样的想法,能参加这种奉献爱心同时还能参观、学习、游历的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益。以后有机会,我们会参加更多的这样的活动。感谢乖乖爱棒妈给了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短短几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收获最多的是感动,为孩子、为汶川;还有感恩,感恩我们中国的强大,让一个支离破碎的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感恩汶川人民给予我们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让我们充满正能量!
我感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同胞,惊喜于自我疗伤,自我修复,自我新生的能力!
借用韩寒在凡客上的一句广告词结尾:“正能量,无所畏!”
同行的新快报记者邢晓雯的报道:“别再给汶川孩子贴地震标签”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2-06/05/content_1407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