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阿婆、姐婆、姥姥

307217情感.婚姻.家庭

阿婆、姐婆、姥姥,这是我接触过的上上一代的女性,突然间,有些感慨,很想记录下她们。

她们,都己步入人生最后的历程,岁月留痕,很快,也会随风而去,于是,我很想让她们留下点什么。

阿婆

这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起因。

阿婆,是老豆的继母,老豆的亲生母亲去世后,阿公续弦,阿婆当时守寡,带了一个女儿改嫁过来,后再生了一儿一女。

当时,老豆己经好大了,上高中还是上大学。

老豆考上大学,出来工作,结婚,生下我们。

老豆老妈工作太忙,没人照看我们,就想回乡带小姑出来,老豆的最小的亲妹妹,从小送人做童养媳,吃尽了苦,解放后才要回来,想着能带一个出来是一个吧。

没想,阿婆一定要跟着出来。可能,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有工资的国家人,是最富足的。

因为阿婆要照顾我们,自然,家乡的小叔小姑,更得老豆负担。

可想而知,当时家里的生活。

老豆到现在还常唠叨,当初,两个人的工资多少钱,要养活多少人。。。

童年的印象里,这个阿婆脾气不太好,很喜欢骂我们,那些客家骂人土话我现在还能说出几个。

不知是不是心理阴暗,我总觉得她重男轻女,喜欢老大老二多过喜欢我,有好吃的总是给老大老二留,不知是不是记忆错误,反正,我就是有这个印象。

一次过年,她坐在屋里哭,好像是跟我们出来受了很多的苦,北方的寒冷确实不是南方人能受得了的。

老妈无语,只能坐着默默地缝我们过年的新衣裳,这是一年我最期盼的事,给阿婆这么一哭,整得我没了兴致,所以记到现在。

可就这样,阿婆还是不肯回乡,要跟着我们。

后来,我们搬迁到南方,她也跟着来了,再过了几年,她想回去了,自然,由得她,回乡养老。

然后,就不停地听到她来信,要这要那,甚至要我们寄钱买寿木。

我问老妈寿木是啥,就是棺材,不知是哪个地主家留下来的,阿婆要买。

也由得她。

至于看病啥的,就更多了。

老豆很无奈,但都会给,不给,会给乡亲们说死,什么照顾我们一家子,最后却没人理。。。

老豆被逼急了,也会质问,那是谁给钱养大小弟小妹的?连小叔也一直承认,他是由老豆养大的。

一改革开放,小叔就跑到深圳谋生,家里就由阿婆带着孙子,很早以前的留守家庭。

突然说,家里被人偷了,偷了五千块钱。那个时候,在乡下,无疑是笔巨款。

很轰动,老豆才知道原来阿婆还这么有钱。打那以后,钱再也不一次性给了,而是放在另一个叔那里,每月定时给,阿婆不识字,不会存银行。这,又给人说,对老人家太扣门,不舍得给钱。。。

反正,乡下的事,确实很复杂,连老妈也劝刚出来工作的我,千万别找农村的,不是瞧不起,而是人事太复杂,我搞不掂。

阿婆老了,眼睛看不见,白内障,老豆咨询过,这样的年纪,手术效果不明显,劝不要花这钱了,但马上,就成了罪名,不孝敬,不。。。给钱做了,还是看不见。

小婶跟阿婆关系不好,千古难题婆媳矛盾,小叔很为难,只好请保姆在乡下照顾,可请一个赶一个,最后,一听说是照顾阿婆,再多的人工也没人敢来。

阿婆的脾气,己经是远近闻名了。

阿婆想来广州跟我们过,但又不放心她的寿木,现在,都得火化,她很怕烧成灰,很怕到了阴间,不知阎王怎么判她,该跟哪个丈夫。

老妈一直不表态,老说是照顾我们三兄妹这么多年,难着我们也不照顾她那么多年,吃穿用度,生病之类的,还不都是我们承担,怎么说,也该小叔照顾他们,再说,老大有小孩了,还要照顾孙子,没那精力。

有时,听说真得婆媳闹不下去了,老妈心也软了,算了,就过来住吧,都这么老了,还能有几年呵,不就一碗饭一张床么。这时,我们都搬出去住了,家里就她们老俩口。

可阿婆却不肯来了,死活一定要跟着自己的亲生儿子住。

说起这个阿婆,老妈很无奈,有俩件事,让她也不能释怀,一是我们小时候,有一年学期开学,要交三兄妹的学费,正好那年家里出了点事,手头很紧,拿不出钱,老妈跟阿婆商量,能不能借几块钱出来,因为就算再紧张,老妈每月还会给她一两块钱零花,手头肯定有钱。但是阿婆不肯给。还有一件,就是老妈给钱阿婆买菜,每天的菜都是最便宜的通菜,而她回乡时,除了老妈给的,自己还东挪西挪地带走一两千块钱,这,都是从我们的伙食费里扣出来的。

我也有不能释怀的,有一年回乡,她的大女儿,改嫁带过来的,小叔去深圳就主要是她在身边,不停地在我们仨兄妹之间讲,阿婆当时带我们多辛苦,我们得好好孝敬她老人家,最近,她又哪里病了。。。说得我们很动容,老大就招集我们三兄妹,一共凑了一千块给阿婆。事后我们跟老豆说起,老豆却很生气,他刚给了五千,怎么又来跟我们要。这老家的人,总当我们是大富大贵,好像我们随时都会抛弃他们,所以就有多少要多少,一有机会就不忘记跟我们要钱要物。

从此,我对老家的印象也差了。

这么多年,就听到阿婆跟儿媳的战争不断升级,先是吵,后来就是打,必竟儿媳妇力气大,受伤的多是阿婆。

第一次听到打架,很是震憾,在纯朴的乡村,这是大逆不道的,自然,引起全族人的口诛笔伐,可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的时候,大家都审美疲劳了。

只有老豆,一听还在上火,他对阿公的情感深厚,不愿意看到阿公身边身后还有这么多的纷争,可,他,也没有多少良策,只能跟小叔谈,要小叔协调,可小叔。。。又能有什么办法。

大家己不再象以前那样,固守着尊老的信条,而是根据熟是熟非来评判。

阿婆的脾气坏到什么程度,每天都要骂人,一骂就几个小时,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而小婶为了帮补家用,开了几台麻雀桌,好不容易来几个客人,都给阿婆骂跑了。。。

最终,矛盾到什么程度,老二要摆酒了,老豆想请阿婆过来,这种场合,很需要老人的祝福,可小婶放了狠话,来了就别回去了,那就小叔来吧,又放了狠话,来了就不做饭给阿婆吃。。。

就这么,好久没见了。

老豆一心想带小侄女去见见太婆,这是礼数。

周末,两台车,一家大小去深圳。

一见到阿婆,右边的眼角是青的,一问,又是跟小婶打架打的。

想想小时候她曾经背我去医院,我忍不住要问多几句,这是压力,关注的压力。

旁人使劲地给我打眼色,不要过问。

姑丈说,都八十九了,还这么大的脾气。姑姑也在劝,脾气改改,可有啥用呵。姑姑性格就很好,以前阿婆待她不好的事都能当成玩笑一样的语气说出来,那些事都过了很久很久了。

大家都是劝,劝阿婆,一把年纪了,看开罢,有啥好争的么;劝小婶,老人家,改不了的,就忍忍罢;劝小叔,家里和为贵,多劝劝双方罢。。。

席间,还没吃完,小婶过来跟我们打个招呼就回去了。看得出来,她也很不开心。

饭后,上一辈的人们还在讨论解决方案,我抱小侄女到外面散步,见老妈跟着小叔来买单,老妈劝小叔,阿婆就这脾气,当初,她也是这么忍过来的。。。小叔在述苦,很难搞很难搞。。。

我上前,嘴欠地又问阿婆的伤,突然,小叔说,小梅,阿婆最疼你,你接阿婆去你那里住罢。。。

我抱头鼠窜,发誓再也不过问他们家的事了。

吃罢,我这车先回广州,老豆还要在深圳住两天,带大侄女玩下,顺道,再协调下家族矛盾。

一路回来,我就在感慨,每次看到阿婆,心里都堵得慌。

唉,都快入土了,这日子还过得这么紧张,何苦呢。如果阿婆的性格好一点,如果阿婆能宽厚一点。。。

算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有时,我们看到那些不孝之事很愤慨,这,其实很多都是双方的原因,不能仅是年纪大了,就什么都是对的。

因果福报吖。
2012/07/02
全部回帖
姐婆

姐婆是老妈的契母,我只会这样描述,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述这样的关系。

姐公,也就是外公的堂弟,病重,很有心事。

外婆就问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姐公说,他只生了一个儿子。。。

外婆当场就拍板,就叫大头妹过继给你吧。

听了后姐公才走。

在客家人的信念里,一定要有儿有女,这样的生活才完美,也就是凑一个好字。

姐公很喜欢老妈,总是举她在肩上到处玩。

那时,老妈五岁,汉舅两岁。

汉舅抱不动香炉,是老妈披麻带孝捧着香炉送葬,这一重要的仪轨奠定了老妈在这家的地位,何况,她还是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

听老妈讲,姐婆终身未再嫁,拉扯汉舅长大,当然,老妈是她的女儿,很受她关爱,外婆还在,老妈吃着两家的饭。

姐婆还是土改时的妇女主任,第一个入党的呢。

第一次对她的印象,就是干干瘦瘦的,很安静,在一个角落里,听人们聊天,总是我们要走时,从屋里搬出大大小小的袋子,给老妈留的土特产。

汉舅有棵板粟树,超甜,每年都有商贩来定点采购,价格比别人高好多,但汉舅总得先给我们留够,多的再卖,而我们吃的板粟,就是姐婆穿着解放鞋,一颗一颗地踩出来的,老人家闲不住,就干些自己能干的活。

以前我水土不服,身体不舒服啥的,姐婆总会托人带来一些草药,她从山上摘的,嘱咐老妈,这个煲水,那个做汤,给我调理。

对她,永远都是挺好的印象。

我们搬到广州,老妈终于了了她的心愿,接她出来见下世面。

白天老豆老妈上班,就她在家,我放暑假,也在家。睡懒觉醒来,见她站在阳台,望着外面发呆。

我问她在干嘛呢,她不好意思地指指外面,在看那鸟,这种鸟我们乡下好多。

汉舅打电话来问她过得好不,她永远都说好,然后就问,鸡喂了没?鸡下了蛋记得去拣;鸭喂了没?猪喂了没?牛赶出去吃草了没。。。

她从不跟我们提任何要求,但我们都看得出来,她实在太闷,送她回去又觉得没住够,不送又觉得天天关在屋里还不如乡下自在。她不敢独自上街,没见过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车那么多的楼。

还没有高速公路,老妈买机票送她和来接的汉舅回去,这是她及汉舅第一次坐飞机,轰动了乡里,人人都夸,她女儿,我老妈那么孝顺,坐飞机哦。

这事整得老爸心理很不平衡,确实,我们都对姐婆比对阿婆好。

姐婆己经九十四岁了。我觉得她是个很有福气的人,能活那么久,且身体还挺好。每年回乡,我都会偷偷塞给她一百块钱,她总是推,说你们在外面很不容易,我有吃有穿,我不缺钱。。。而我总是硬塞给她,她收了,就会有一堆的好话,工作顺利啦,身体健健来哟,早点结婚,早点生仔。。。。

觉得拉拉她的手,听听她说的祝福话,就能接下她的福气。

村里人都说她是有福之人,长寿,子女都很孝顺。

老妈说,那里因为她心胸宽广,待人都很好,心平气和,才没病没灾。

喜欢看到她在老屋门前静静地坐着,像一幅画。朋友跟我形容她九十七岁的奶奶:每天,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上晒太阳,静静地等,等着吃饭,感觉,一种平静的祥和。。。我当时就想到了姐婆。

上次去见她,带着老公仔,我终于结婚了。

回来的路上,老妈就告诉我,汉舅己经在帮我酿娘酒了。客家人,坐月子要娘酒炖鸡,最补,而酿的越久,这补效就越大。
2012/07/02回复
姥姥

结婚后,就多了一个姥姥,是老公仔的外婆。

去年回去,她正好在青岛小姨那里,在电话里,开心得不得了,最心疼的大孙子终于结婚了,赶不过来,急得不得了。

电话里,一个很开朗的老人,听说我们在广州,很想来看看。

可惜,年底前就病了,直接回安顺,没来过年,成为老公仔的一大遗憾。

老妈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老人家,轻易不能动,还是你们回去吧。

今年,终于,回安顺见到了姥姥。

姥姥是哈尔滨人,姥爷一家闯关东到了东北,是有过硬技术的老工人,全国支援三线时,就举家南迁,到了安顺,姥姥也就跟着过去,操持家务,那里缺人,家里五女两男的孩子,就进厂当工人,现在退休,有一份退休金。

我觉得很了不起了,这么大的年纪的女人,能有一份退休金。

姥姥很自立,有自己的房子,不愿意跟子女住,子女们只好轮着到她家去住,照顾她。

家婆是长女,儿子也就是我的老公仔在广州,我们刚结婚还没小孩,没啥忙帮的,就主要是家婆在照顾她。

去到,下车,树下,一老人,静静地坐着,突然间,我想起了姐婆,也总是这么静静地坐着。

平静、祥和。

我喜欢这样的画面。

姥姥很建谈,像个老小孩一样,刚摔了腿,好的七七八八,老公仔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她的双拐,调整下高度,让她拄着顺手些。但不知是不是她不会用,竟然想划双桨一样,划着走。

家里有个老人,一个很有令人敬重的老人,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儿女们紧紧围绕在她的周围,让大家永远都有家的感觉。

果不其然,每天,十几号人二三十个菜,这种团结,很令人感动。这是老豆一直梦想的团结。

坐在姥姥身边,静静地听她讲些事,刚来安顺时,肯定困难,一天,锅里有几个剩饺子,姥爷说留给孩子们吃吧,姥姥说,你是一家之柱,要保重身体挣工资养活大伙儿呢,这饺子该你吃。姥爷吃罢去上班,姥姥才跟孩子们一起吃苞米渣子。

姥爷我没见着,只见到他的墓,每年回来,老公仔都要带我去给他上香,说起他,就是很能干,闲不住,一有空就折腾这个折腾那个,家里的家具都是他打的。还有,家里子女多,每年工会都主动帮他申请困难家庭好拿补助,但姥爷不干,说拿了,家里吃顿好的都要给人说,宁肯自己再苦点,也要过得自在点,一场过年,吃顿饺子,吃得舒服点。

而他对老公仔的痛爱,就听到一个小事,老公仔小时都是他们带的,断奶时,晚上哭闹不休,姥爷心痛,怕哭坏了,夜里踩了二三十里的山路,推着单车带老公仔找家婆讨奶吃。

而姥姥也很能干,一个人,带着那么多的子女,都要照顾好,安排好。怎么个能干,只要听家婆说就知道了。

连家婆一说起生活经验,也总是把姥姥挂在嘴边。家婆一来就把家里的窗帘被套床单拿来洗,洗好叠成条要我跟她一起扯,说,这是姥姥的经验,白被单要这么扯再晒才更白净又亮。

每次我夸家婆很能干,会这样会那样,家婆总是很谦虚,我算差的了,姥姥那才叫能干,会织衣会缝衣会。。。

家婆在广州时,姥姥摔伤了,家婆听到电话就哭,可正好是春运,根本买不到票,我就偷偷汇了五百块给姥姥,让小舅转交,代我们向姥姥赔罪,扣着家婆照顾我们,照顾不到她。

电话里,姥姥好开心,没白痛那个大孙子哈。

等我们要回去时,家婆讲,姥姥天天盘腿坐着,掰着手指在算,我们还有多少天到家。

我们回广州后没多久,小姨就接姥姥去青岛,几个兄弟姐妹,小姨比较有空闲又有条件。

老公仔就跟我商量,等天转凉了,姥姥要回安顺时,能不能拐个弯先到广州住几天。

没问题吖,理解老人的心愿,看看你过的日子,好放心。她老人家的大孙子交给我了,我得让她放心不是。

回头,就请同事的老公,把书房隔出来,成一小房间,整个塌塌米,可以睡人。

呵呵,要提高接待能力嘛。

当然,等怀孕生小孩了,老公仔说,除了家公家婆,小姨四姨小舅妈都想过来照顾,人家来了,我总不能让她们睡地板吧。
2012/07/02回复
困果福报,不知为什么,这两天我总在想这个词。

看到阿婆,总令我有些感慨,再看看其他跟她同龄的老人,真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

也许我是个女性,对女性的人生命运多少有些关注。

见过上上一代人的经历,再见过上一代人的风雨,她们的一生,演绎着不同的结果。

其实,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什么状况,每个人,都在种着自己的因,享自己的果。

呵呵。

我呢,就尽量多种点善因,希望将来能多享点福果吧。
2012/07/02回复
猜你喜欢

这样的家婆真的很令人讨厌

我家有个奇葩。

休假回老公家,遭遇过寄儿子的经历

百岁阿婆市场里捡废品

亲身经历的好月嫂和黑心月嫂,818月嫂那些事

老公妹妹生了一对双胞胎,但要跟我们一起住,怎么办?

热点推荐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终于熬到女儿读大学 为人父母太不容易了!

绿野仙境!广州10个亲子徒步好去处!

希望九月否极泰来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迪士尼的一天

荔湾科普嘉年华

2025感动广州优秀教师宣传活动

全身艾熏~

ZDB成了学校的毒瘤

机械公园

周日赶场剧目《何以永恒》表演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