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多少】传染病知识科普长期线上活动开始啦,100元话费等你拿!(第2波活动)
1807597婴幼育儿
炎炎夏日,目前正值手足口病高峰季节,家里宝宝抵抗力低,容易患病,想知道怎么预防最靠谱?想知道最权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别着急,妈网联同广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科专业医生打造的传染病知识科普长期线上活动,火热开始啦!
【第二期:知信行互动活动】
活动简介:由网友在本帖跟帖分享家庭内护理婴幼儿、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图片,或网友分享自己预防手足口病的小经验或小体会。工作人员对网友上传的视频图片或分享的经验体会进行点评,并在分享的网友中选取40名质量较好者,给予每人100元的话费奖。
活动时间:2012年7月9日至2012年8月9日
活动礼品:100元手机话费(一共有40个获奖机会哦!)
精选回帖
全部回帖
说说自己总结的一些小经验吧。
1.不到人多的地方玩耍,注意个人卫生。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经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的传染性最强。患病宝宝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以及他接触过的各种玩具和用具等也是病菌传播的途径。而且小宝宝的免疫力差,因此是易感人群,我一般就带着宝宝在家附近的公园玩,不会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玩耍,像电影院,商场等等,空气不好,人有多,非常的不安全。而且要给宝宝勤洗手,勤擦嘴等等,注意个人卫生。
2.爸爸妈妈也要从自身做起。我们手上带肠道病毒的比例高达20%以上,如果回家后不洗手就喝水、吃东西或者抱宝宝,很快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千万不要忘记家中的宝宝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危人群,爸爸妈妈们下班后回到家里,要把工作场所穿的衣服换下来、把手洗干净,把自己从工作环境里面有可能带回来的某些不利的因素去掉,再进厨房准备食物,再去抱宝宝、陪他们玩耍,这样对宝宝就不会有传播疾病的威胁。
3.远离患病的人群。有些宝宝已经患有手足口病,或者有发热的症状,那妈妈们为了保护宝宝,就要让宝宝远离患病的宝宝和成人,避免交叉感染。我一般观察到其他宝宝有不适的症状后,就会让宝宝尽量不接触,不然如果宝宝被传染了,就后悔莫及了。
4.勤换洗衣物,被单,凉席,枕头。最好把家居用品洗完后,全部放在日光下晾晒,这样可以杀菌消毒,让靠近宝宝皮肤的日用品减少感染源。我一般会利用周末或者休息日的时候,用阳光为家里的家居用品好好晾晒一下。这样晒过的杯子和枕头,睡起来都会安心很多。
5.不和其他小朋友公用毛巾和水杯。很多妈妈可能会不太注重细节,但是像毛巾,水杯等等,还是自用的好,免得交叉感染,非常麻烦。
6.多喝开水,少吃生食品。夏天天气热,要多喝水来排毒,并且不给宝宝吃生冷的食物,注意宝宝肠胃健康,避免细菌的侵袭。而且要注意食品健康,不吃过期的,和隔夜的食物。
7.保持空气清新。天热开空调,但是要留有通风口,并且多开窗,让空气保持流通。
先说这些,想到再来补充。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预防控制措施:1.散居儿童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2.托幼机构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若已经发病,轻症患儿在居家观察治疗期间应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皮肤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口腔溃疡可用金霉素软膏或2%利多卡因外用。另外,选用中药如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或甘草煎服,也有较好效果。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一是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二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三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四是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预防病从口入。五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六是医疗机构应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如无合并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便可痊愈。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患儿应及时就诊、复查。
儿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会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也可造成感染。此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会发生感染。
预防需尽量阻断上述传播方式。首先,对于接触传播,需加强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消毒效果不好,而用碘酒或者氧化剂都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可通过紫外线照射、高温晒蒸煮来杀掉病毒。
其次,对付呼吸道传染,可以采取多通风的方式,这样即使有病毒扩散,因空气中的病毒量降低,就可以不致病。比如在开放的环境里,即使接触距离近一些也可能问题不大。相反,在密闭的环境里面哪怕一两米的距离,传播危险也会大大增加。
最后,需要加强饮水和食物的消毒。EV71和其他一些肠道病毒不怕酸,胃酸无法杀掉它们,所以当水源被污染后就比较容易出现大的肠道传染病流行。
家长须注意
防治手足口病感染,家长们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若非必要,在手足口病好发季节,尽可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其是已经爆发感染的疫区;
2. 加强孩子个人卫生。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
3.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4. 家中有人感染手足口病时,应予适当隔离以减少传染机会。
5. 孩子一旦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切记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发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因此,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应及时上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手足口病如无合并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便可痊愈。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患儿应及时就诊、复查。
中医药方预防手足口病 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喝三五天就可以,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孩手足出现疱疹,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起到清热、化湿、凉血作用。
专家强调,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专家建议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如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一旦有类似症状怎么处理?答:对于家庭来说主要是做好家庭内的预防,一个人得病了,不要传染给全家人,要护送患者去传染病医院,护送的过程当中戴上口罩,对病人用过的物品不要共用,注意消毒。84消毒液这种氧化剂类的消毒液还是比较有效的,另外被褥要经常晒。
10月11日,宝宝上幼儿园晨检的时候,医生就发现她的嘴巴里有两个小包,于是打电话通知了我们,我们赶紧叫阿姨把宝宝从幼儿园带回了家,当天就带去妇幼看了,妇幼的医生说“不发烧,手和脚都没有疱疹,可能感染了还没发出来,但是看起来像”。
于是11号至14号宝宝都在家休息,14号下午阿姨打电话说宝宝起床之后有点发烧,38度,我叫她多给宝宝喝水,密切关注体温。
15号,带宝宝去市一看病,医生确诊是手足口,说她的疱疹没有发出来,反而不好。开了两天的吊瓶和三天的药,打吊瓶打了2分钟,才发现是头孢,我和孩子他爸果断地要求护士把头孢停了,直接打抗病毒的药,第二天也没打头孢,烧了几天,最高的时候39度,基本上是在吃抗病毒的药丸,退烧药吃了一次。
期间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吃清淡的失去,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清热的中药。多喝水。
17号,宝宝退烧了,打电话给幼儿园的老师,老老实实说宝宝得了手足口,老师说要隔离一个礼拜,还要医生开的证明才能回学校,
22号,去市一开证明,经检查宝宝已经好了,药都不用开了。大家欣喜,但被告知从确诊手足口的那一刻,病情已经全省联网了,要隔离15天才能开证明。 30号,距离宝宝15号确诊已经15天了,终于开到了证明,可以回幼儿园正常上课了。
我的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早发现,及时就医及时控制病情。
其次要多吃一些清热的东西,多喝水,多吃水果。
这样宝宝的手足口病就不会发展成重症病了。
一.父母应该注意: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2. 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宝宝的居家护理:
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 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居家护理尤为重要:
消毒隔离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2、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3、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饮食营养
1、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2、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3、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口腔护理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镇静止痒剂等。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1、定时测量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
2、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3、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记得大宝1岁多的时候,那一年的手足口病来势汹汹,也是我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一种传染病。每天报纸媒体就说哪个地方因为手足口病又死亡了多少婴幼儿。吓得还是新手妈妈的我都不敢给大宝出门了。可是小孩子怎么能关得住呢?憋不住的大宝天天闹着要出去玩,不得已,我只好带他到小区附近的健身器械区玩了一会。一时没注意,大宝居然蹲在健身区里抓着地上的沙子玩了。回到家不久,我就觉得大宝的手上起了几个红色的类似小水泡的东西。赶紧抱着大宝往医院跑。好在医生很仔细的检查了那几个小水泡,又看了大宝的口腔、屁股和脚掌,才确定并不是手足口病。
不过医生也很细心的给了一些贴士:说并不能因为有传染病就将孩子关在家里。适当外出透气还是要的,只是注意不要去人群太密集的地方,外出回到家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给孩子清洁。洗手,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将病菌隔绝宝宝的身旁。
另外有一点尤其要注意,手洗干净了,用来抹手的毛巾一定也要保持干净,勤换。这样才不会让前面的功夫全部白费哦。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是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5岁以下的宝宝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强度大。
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庭和幼儿园应注意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注意勤洗手,从小让宝宝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勤洗手能极大地减少病毒感染率,也是预防手足口病或流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大多数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7-10天是可自愈的,家长也不必过于恐慌。但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进展,如有持续发热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未康复之前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这个香包是我们小区的社区医生教的。
用藿香、艾叶、肉桂、山萘四种药即可,将药材混合磨碎,装在香袋里随身带着就可以,不光可以预防手口足病,还可以清热解毒有利身体。一个香囊大约在3克左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大点,做小点,这些都无所谓的。但是每种药要等量,基本在0.8克-1克左右。缝制大小不一的香囊带在身上,放在家里或车上都可以的。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味。香囊可以用红布自己制作,也可以去卖婚庆用品的商铺买用来盛喜糖的红带子,用纸巾包好,放在里面,非常漂亮。
这几种中药在普通的中药铺就能买到,一般的中药铺都可以帮你磨碎成药粉的。一般一个香包的效用可以发挥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上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佩戴,又美观又防病,多好。
幼儿园至家长:
您好!现正处于季节交替的时期,手足口病呈现发病小高峰,各医院门诊病例有所上升。我园针对该病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加强了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请家长放心。为了小朋友的身体健康,请家长配合园方工作,如果发现孩子有疑似传染病的症状,应该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待症状消失再回园。配合保健医生的晨检工作,把好入园第一关。当同一个班出现两例病例,该班就会暂时停课。
春夏之交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此病是幼儿常见的传染病,通过飞沫、密切接触等传染,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患儿可见手脚、臀部出现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口腔出现疼痛性水疱,部分患儿会发热、全身不适。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诉说口腔疼痛、食欲减退须提高警惕。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门诊治疗、在家隔离治疗即可,但如果出现高热、精神萎靡时,应该及早带孩子就诊,以免延误病情。保持手部清洁、居室通风和紫外线消毒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所以请家长多提醒孩子勤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尽可能曝晒玩具、用品。天气不太热时少开空调,多开窗。教育孩子不要抓破身上的各种皮疹、疱疹,也不要擅自涂抹药膏,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根据上级规定,凡是患儿患过传染病,都要求症状消失、隔离期满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健康证明才允许进幼儿园,请家长配合,谢谢!
夏天已到天气燥热,也是疾病高发期。宝宝说幼儿园近期少数因为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没来上课,孩儿他爸比较紧张,于是全家对宝宝都开始了防范措施。老师也会提醒家长,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几种在手部、足部、和口腔,还可能具有肺炎等并发症。一旦感染手足口病要及时治疗,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治疗方法:
1、 口服或肌注板兰根
2、 给以大量维生素B、C
3、 中药汤剂以清、解毒、竹味、赤芍等。
4、 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
5、 疱疹部位可以0.1%疱疹净滴眼剂滴于疱疹或外涂1%龙胆紫。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对策: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 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症状: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
2、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
3、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
4、
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
5、
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