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是卖给南美洲和中国的。而却从中国东北进口非转基因大豆给自己吃!请问这是什么道理? ...
美国!你很快把我折磨死了!
55837578谈天说地
但最近我真的要疯了,来自妈妈的压力"
08年结婚老公就移民美国了,一个月后回来登记再申请我,后来觉得不好,2010我生个女后就决定回来不去了,现在女都两岁了,我家婆又舍不得回来,一直自己在那边,年纪大了子女不在身边不是那么好,我们叫她回来,她觉得那边比较适合她,毕竟去了十四年,再三提出要我老公回去再申请我和女,说我没去过,不申请我总觉得对不起我,而且对小孩好,昨晚商量了,决定还是不去,今日我妈的一个电话又把我气疯了!
村的出嫁女今日回去,她妈二月对我说过她女儿在加州生了个儿子,今日回去说出国如何好,这些福利其实我都可以倒过来背了,我妈说如果再生你也给几万美金出去生,我说有什么好!她就在电话那头骂了:从来没人说出国不好,就是你说不好,还纵容个老公都五去!我说去了又怎样?还不是没钱寄给你!她说好听啊,个女出国,没人会欺负!我这么大代价出去就为了要别人看得起吗?我怎么了?吃她的了?还是问她借了?我出去有钱分给她了?所以她看得起我了?都不是啊!只会苦了自己!
不理解我们的人很多,我只是选择了我的生活方式,但别人就觉得我们使傻瓜,有国不出!继续烦恼吧,不去就有得你烦!想去死了!少烦!
2012/09/25
全部回帖
2012/09/25回复
昔我往矣:
这个我估计是人以类聚,而中国人重视学业事业,外国人重视运动生活,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环境影响,不可能中国人一去到国外就马上能改变自己融入当地人的习俗里去了,外国人也有学习好的书呆子,只是外国人并不喜欢这种人有一篇分析《哈利波特》的文,就是说赫敏学习那么棒,为什么配不上哈利波特,因为她运动不行,综合素质不强,呵呵
查看原文呵呵,看来推孩子的运动不能放松呀。
2012/09/25回复
我倒觉得楼主的想法很正确,出国可以体验下他国生活,但是毕竟是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有归宿感,虽然现在的中国社会有很多令我们百姓不满的地方,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真的很好,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始研究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了,都在学,美国有什么好的,负债累累,美国的小孩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孝顺,一般都是到了16岁成家了就离开家离开父母了,有的永远都不会再回来,偶尔父母生日寄一张明信片回来父母就高兴的要死,中国传统的教育讲的是首孝悌,首先就是孝顺父母,这些美国没有,也压根就没有这个概念,你的小孩要是去到美国指不定就真的成了美国人,礼义廉耻一个都不懂。所以如果我有钱也只会出国去看看,但是不会移民定居。
2012/09/25回复
丁丁火:
呵呵,看来推孩子的运动不能放松呀。
查看原文给你看一下这个文,里面分析的很搞,包括种族问题,等等http://blog.renren.com/share/261336808/13763601831
2012/09/25回复
很同意楼上某位姐妹说的,如果不是非常穷或非常有钱都不要出去。非常穷的人出去拼搏,因为在国内也没什么好留恋的,做清洁工刷盘子都可以挣楼房,老外真心不如国人勤劳。如果你有学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但又不是富豪,就不建议了,出去之后你愿意洗盘子做下等公民吗,在国内做文员去国外愿意开中餐馆tak away吗。作为一个在外面上学,生活过几年的人是这样体会的。
2012/09/25回复
AnnieDiaoDiao:
我倒觉得楼主的想法很正确,出国可以体验下他国生活,但是毕竟是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有归宿感,虽然现在的中国社会有很多令我们百姓不满的地方,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真的很好,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始研究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了,都在学,美国有什么好的,负债累累,美国的小孩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孝顺,一般都是到了16岁成家了就离开家离开父母了,有的永远都不会再回来,偶尔父母生日寄一张明信片回来父母就高兴的要死,中国传统的教育讲的是首孝悌,首先就是孝顺父母,这些美国没有,也压根就没有这个概念,你的小孩要是去到美国指不定就真的成了美国人,礼义廉耻一个都不懂。所以如果我有钱也只会出国去看看,但是不会移民定居。
查看原文这个问题见人见智。国内啃老的不少。这样还不如一个远方的电话来得舒心。不管孩子是否孝顺,在国内和美国,我看到的父母在对孩子的付出上都很无私,不分伯仲。
让自己深爱的孩子没有包袱地往前走,能做到这样的父母都很伟大。
让自己深爱的孩子没有包袱地往前走,能做到这样的父母都很伟大。
2012/09/25回复
现在美国经济不好,出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好!我出来一年半,都不知道发了好几次梦梦见返了去大陆。。每次听见 ...
2012/09/25回复
昔我往矣:
给你看一下这个文,里面分析的很搞,包括种族问题,等等http://blog.renren.com/share/261336808/13763601831
查看原文长文。慢慢看。刚读到张秋那。读者太有才了。谢谢推介。
2012/09/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