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严重屙肚,终于好返啦!
17101婴幼育儿
2月27日:打了麻疹疫苗,当天正常
2月28日:下午开始大便次数2次(仔仔平时正常大便次数1次/天),便便很酸臭;吐奶,头一直冒汗。上网查询了一下资料,有些妈咪也反应打麻疹疫苗会出现发热、拉肚子的情况,是正常的。于是打算不用药,继续观察观察。
3月1日:大便次数3次,较稀;呕吐情况有点严重了,每次喂完粥或奶都有点想吐,共4-5次。头一直冒汗。
3月2日:家里亲戚刚好给了一些番薯,外公想宝宝尝尝鲜,煮了番薯粥给仔仔吃,之前仔仔没有吃过。我跟老爸说仔仔现在肠胃不太好,不如等迟一些再给他吃这个,老爸坚持说番薯没问题的,如果到时拉肚子也知道是吃番薯引起的。老人家都这样说了,只好给仔仔吃点。当天大便次数2次,我采用了少食多餐制喂他,今天不呕了。
3月3日:今天大便稀,次数共4次。我开始怀疑番薯发挥了作用。继续少食多餐制喂他,也不呕。
3月4日:今天大便了共10次,蛋花状。早上拉了2次后,喂了1包妈咪爱,下午见没有好转,让老爸去买了思密达回来,18:00喂了半包,晚上还拉了1-2次,老爸老妈要去摘石榴叶心煮水给宝宝治肚屙,我对民间偏方不了解,担心无效果之余还加重仔仔负担,所以不肯,老爸老妈批评我不懂装懂,呃。。好吧,我承认我对民间偏方是不懂。我解释思密达也不是神药啊,吃一次不可能马上完全没事的,总得有个过程嘛,而且1天吃3次,现在才喂了1次呢。24:00继续又喂了半包思密达,加在牛奶中同服。深夜没有拉肚子。
3月5日:一早起来喂完奶后,想喂他喝思密达,但他不肯喝。仔仔又连续拉了3泡,蛋花状。我决定带仔仔去看医生,看看是哪种腹泻?到医院时,仔仔没有拉便便,无法立刻去检验粪便,医生开了化验单,让我们回家后拿到粪便再拿回医院检验。医生开了杜拉宝+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复方鱼腥草合剂,还叫我们打吊瓶,我咨询医生打吊瓶的作用是什么,医生说是防止脱水和加点消炎药,我说防止脱水好像有ORS口服补液盐吧,效果跟打吊瓶是否一样?医生说:“是的。“”那你帮我开口服补液盐吧,我不吊针。“老爸在旁边跟医生说要打吊针,快一点好。我坚持说不打。回到家后,仔仔又拉一次,收集了粪便,我送去医院检验,等待结果大概半小时,结果显示非细菌性感染腹泻,那我就更肯定仔仔是消化不良性的腹泻了。老爸老妈说思密达无效果,要石榴叶心煮水。老爸说他的同事孙女石榴叶心煮水+蜂蜜治好了肚屙,老妈说她的同事孙女石榴叶心煮水+炒米治好了肚屙,好吧,既然有这么治好的案例,那表明至少是安全的,就让他们试试吧。今天喝了几次,12:00-14:0.0拉2次,晚上拉1次,深夜3点拉1次,共拉了8次。
3月6日:一早起来喝完奶,又连续拉了3次,这次老爸老妈hold不住了,要带仔仔去打吊瓶,老妈说她同事的孙子每次腹泻都是去打吊瓶,很快就好了。我坚持不去,并向他们解释原因:1、我觉得宝宝昨天虽然还是有拉肚子,但比前天没喝药前精神状态要好,而且拉肚子的次数是比之前少了,那就表示还是有药效的,只是需要过程。2、已经化验过粪便,排除了细菌性感染腹泻,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服药的效果更好。3、我已经咨询过医生的意见,打吊瓶只是为了防止脱水,其效果和口服补液盐是一样的。所以根本不用去挨一针。但是老爸老妈不肯听,又认为我不懂装懂。好吧,既然我做什么都是错的,那就继续错下去吧。老爸老妈气得表示不管我了,反正儿子是我的,虽然是这样说,但还是忙前忙后,照顾宝宝,呵呵。后来他们按照我的意思,继续煮石榴叶心煮水+蜂蜜给仔仔喝,煲盐粥当辅食。仔仔在12:00,15:00,17:00各拉1次,蛋花状。我见每次拉肚子都是在喝奶后,我觉得可能是宝宝对乳糖不耐受了,于是下午我让老爸去买了一小罐雀巢能恩AL110腹泻奶粉,19:00腹泻奶粉+杜拉宝1包;21:00石榴叶心水;22:00盐粥;23:00腹泻奶粉+杜拉宝1包。仔仔今天精神状态比昨天又好了点,胃口也好了很多。晚上和深夜没有再拉肚子。
3月7日:7:00腹泻奶粉+杜拉宝1包,10:00排便1次,正常糊状。11:00石榴叶心水+蜂蜜;12:00腹泻奶粉+妈咪爱1包;16:45分 排便1次,正常糊状。仔仔的肚屙终于慢慢控制下来了,很开心!
总结一下这次的经验:
1、番薯粥有导泻作用,要注意使用。
2、出现呕吐可以少食多餐,减少呕吐情况。
3、严重腹泻要去医院检查粪便样本,去医院前最好可以收集到宝宝的粪便,这样可以避免到了医院后采集不到粪便,或采集困难的情况。又不用跑多一次医院。
4、细菌性腹泻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消化不良性腹泻不需要打吊瓶,口服补液盐的效果与打吊瓶一样可以防止脱水。消化不良性腹泻需让肠胃排泄清空,慢慢调整,需要过程。
5、医生开的一些消炎药,如: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还有复方鱼腥草合剂,我都没有给宝宝吃。
6、石榴叶心水+蜂蜜/炒米,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要喝多几次才见效。休息3,4个小时后可以吃思密达或杜拉宝。
7、老人家的意见可以参考,但真的不对时,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这个时候压力很大,但是宝宝好了,他们自然会理解你的。
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