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时节是缅怀先人的最好时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也喜欢在这个时候品尝这个时节特有的美食。那么出名为食的广东人会在清明时节吃点什么时候来应节呢?下面就来看看广东的三大民系——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的人们在清明节有什么特别的饮食习惯吧!
一、广府人
荞菜是广府人清明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时令蔬菜,因与“轿”同音,寓意先人坐轿归去,免受乍暖还寒之苦。而且多吃荞菜不仅可以增加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还有助于消化当天所吃的大量肉类食物。不仅如此,荞菜还具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超氧负离子的活力,削减氧自由基的生成,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此外,广东称扫墓为“拜山”或“行清”。拜山后分食甘蔗,并将吃过的蔗渣丢于坟前,寓意节节高。
二、潮汕人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三、客家人
清明时节,客家人都喜欢吃一种特色小吃,那就是又香又甜的清明粄。清明粄俗称青粄、艾粄,吃了可以祛湿补气,同时客家人也在必吃的青粄中细细品味着客家独特的清明文化。据了解,吃清明粄是我们客家地区流传上百年的习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体湿气重,而此时也是艾草等最鲜嫩的时候,客家人就会到野外踏青,顺便采摘鲜嫩的艾叶、苎叶、鱼腥草、鸡屎藤等青草,回来晾晒干之后,捣碎,拌在糯米粉或粘米粉中,加上糖,放进锅里蒸或煎熟,就成了散发着浓浓艾叶香、具有消食健胃、散寒祛湿、清热解毒、暖胃等养身健体作用的客家美食——清明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