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个不太勤快的妈妈,除了去过一次购书中心外,其他的购买几乎都是某宝和亚马逊完成~
不过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根据购买记录来回忆书单呢,呵呵~这个好像是最近的一次购sj录~~
让我慢慢理一理,然后还是根据时间顺序来挖坑吧

1395577幼儿园早教
第一次去购书中心,看到童书的时候实在有点眼花缭乱。在网上看很多妈妈对小熊宝宝和噼里啪啦赞不绝口,想着就直接奔着这两套去好了,结果好吧,没有!找了所有的儿童书架没有,最后在机器上查,确实没有。
无力吐槽之下,我只能靠自己的感觉来挑书了。当时买了一本洞洞书,一本托马斯,在绘本区的时候,觉得这本和另外一本《点点点》会很好玩,于是果断下手,但其实在孩子那里得到的反应算是失败了一半,此为后话,在《点点点》那里详述吧。
这一本书为什么说好玩,是在于它的内容。它不是洞洞书或是立体书,形式上很简单,就是一本绘本,画的是一条红色的小金鱼,藏在不同的地方。画风简洁但颜色用得很热烈,而且小鱼的藏身地都很有心思,比如在镜子里或者在窗帘上什么的,大人当然一眼可以看出来,小朋友们找起来要花点心思。
说实话Johnson就是个普通的小朋友,刚买回来的时候他因为年纪小,很多时候是找不到小鱼的,而且也没那个兴致,偶尔翻一翻就放到了旁边,反而是我自己看得饶有趣味。我虽说有点失望,但也不能强求,只是动不动在他面前翻两下。有时还要故意说几声“呀,小鱼在这里啊,真好玩!”过了两岁之后,他话慢慢多了,对很多事情也开始有了兴趣。有时便自己拿起书笑眯眯地翻,还不时伸出小手指,一边指一边说,小鱼在这里,然后自己咔咔笑笑。
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呢,我第一次读《上帝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时候,虽然明白作者希望表达什么意思,也被其中的情愫感染得有点眼眶泛酸,但在听说别的同龄孩子已经会如何如何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着急,想着如果我儿子现在就会走路就好了,如果我儿子现在就会说话就好了,如果我儿子现在就会唱歌就好了。后来很多事情,虽然没有在我希冀的时候提前到来,但也都施施然地款款到来了啊。慢慢便也明白,我的孩子,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就是个普通的孩子啊,没有超前的天赋也还没有过人的本领,但是又怎样呢,他健康又快乐啊。呃,对本人的记性也是无力吐槽,刚P图的时候把洞洞书忘记了,也是我比较满意的一本,图补在后面了。另外同时在购书中心买的,还有一本粉笔画黑板书。书是非常非常可爱,画也充满童趣,但我当时真是脑子被门夹了,才会在娃还分不清楚什么能吃不能吃的时候就买了那样的一本书。
回家之后,在儿子要把粉笔塞进嘴巴的前半秒钟夺了下来,还给他把小胖手洗了干净,本宫一怒之下将该书打入冷宫至今。
托马斯这本书也是我痴心妄想,觉得儿子能因此对时间有个概念神马的,时至今日,两岁半的Johnson小朋友对所谓的几点还是完全不懂,但又怎样呢,为娘的现在真心觉得早点晚点懂没什么了。当时小胖手拨拉那个分针秒针倒是挺欢乐的,托马斯的书也算印刷精美,而且每一页都很厚,经得起摧残。不过有机会再选一次的话,我是不会再斥巨资买这本所谓的时间观念书给一岁的小P宝宝啦。
《点点点》,本来应该是本有趣的书,看介绍的时候我就觉得作者太有创意了。但是!!!小P孩知道什么是三原色么?!!!小P孩知道黄加蓝等于绿么?!!!所以在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又惊喜又不亦乐乎,我娃至今还尚未正眼瞧过它,拿出来之后,他的反应都是,一脸 嫌 弃!好吧,等你上大班了妈妈再拿出来好了。小熊宝宝,不用说了,算不上家喻户晓,至少也能在大部分宝妈心里挂上号了。当时看图书介绍,觉得有点太小清新了,啊哈,怕是说教性质的。后来在群里跟宝妈们聊起,还是不少人推荐,说和噼里啪啦差不多,两套选一套就好了。
很庆幸因为刚好这套做特价活动而选了小熊宝宝(是哒是哒,我就是那精打细算的人哪),到现在为止,这套书都是孩子睡前最爱的读物。他很多东西都因此换成了喜欢的小熊,袜子、裤子、手套,凡是有小熊的,他都会特别喜欢,以至于入托印名我都给他印了带小熊图案的名字,然后在他爸爸的监工下,给所有的衣服裤子都缝上了那窄窄的一条。
有时候真的不能居高临下地去看待为孩子准备的事物,小熊故事和画风在大人看来可能太简单,对孩子来说可能真是刚刚好的,每页上面寥寥的一两句,充满童稚。一开始是我讲他翻,慢慢就自己翻自己讲了,他最喜欢《午饭》和《排队》那两本,前者当然因为吃是他的一大爱好,啊哈,后者是因为我每次给他讲排队滑滑梯的那页时,都会很夸张地模拟“嗖”的一声,他每每都笑的花枝乱颤,以后他自己讲的时候,也会学着我的语气说“小兔子滑滑梯,嗖~~”“小老鼠滑滑梯,嗖~~~”“小熊也滑滑梯,嗖~~”。
啊哈哈,竟然加精了,多谢小编的青眼。挖了这么大的坑还能被推上首页,好羞愧。昨天临时有工作,今天继续码字吧。
《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也是一本知名度很高的童书,在不少论坛都有见过推荐。亚马逊送货那天好像下着小雨,我兴冲冲地把一大箱书扛上楼,赶紧打开看有没有淋湿。这本书在最上面,16开的精装书,很硬、防水,当时心里就赞了一个。翻开第一页是一只大熊,左页写着“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右页写着“我看见一只红色的鸟在看我。”第二页便是一只红色的大鸟,左页是“红色的鸟,红色的鸟,你在看什么?”右页“我看见一只黄色的鸭子在看我。”之后每一页都有一只色彩鲜明的小动物,黄色的鸭子、白色的狗、蓝色的马、紫色的猫……读起来和《诗经》的重章复唱有些异曲同工的意味。
这本书初看时我觉得用色大胆,但画风不够唯美,特别是紫色的猫和蓝色的马,涂色的纹路实在有点粗犷。Johnson一开始没有特别喜欢,在我朗读的时候会坐在旁边翻一翻,但确实通过这本书对一些颜色有了初步概念。后来我有点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么热烈的颜色和看似粗糙的画风了,因为小朋友的感官还不够老练,云淡风轻对他们的小眼睛和小脑袋可能是不起作用的,哈,而且这本书最重要的主题就是;颜色,作者把颜色的浓烈发挥到极致,才能给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前对很多赫赫有名的童书,是抱了很大的期待的,往往在真正打开之后,发现和自己的想象比起来,有那么点过于平凡简单。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多了,慢慢放下姿态,从孩子的视野去看待这些书,才会发现那寥寥几笔的图画或是看似简单的句子给孩子带来的裨益。
现在虽然很多童书的价格不低,但也确实不能要求太高。即使口碑再好的童书,也不可能把所有对孩子有益的元素都囊括的。买了一本童书,就能让孩子从中认识了颜色、数字、动物、交通工具……那不是天方夜谭么。这两本书应该很多人都有吧,特别是《我爸爸》。当时看推荐书单其实只看到《我爸爸》的,在网站选书时发现也有《我妈妈》,觉得不能只培养孩子对爸爸的感情啊,于是,嘿嘿,两本都买了。
作者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他脑海中爸爸的印象,是穿着一件黄格子睡衣的样子,于是整本书里爸爸无论是变成什么,都会出现黄格子的影子。其实看到作者简介,说到他对爸爸的印象时,我眼眶有一点湿,明白了为什么书里的爸爸在孩子眼里那么完美。幼年时的我们,都会把爸爸和妈妈看得特别无所不能,觉得他们是最棒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发现原来爸爸妈妈也有那么多做不到的事情,也有那么多的辛苦和无奈。再到了自己这个年纪,会更真切地看到父母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有了越来越多的力不从心,想想他们年轻时的样子,有时也会忍不住唏嘘岁月无情。
Johnson把这两本书叫做“爸爸书”和“妈妈书”,以前是我给他讲,后便经常自己翻一翻。相较起来,他更喜欢穿着花衬衣的“我妈妈”,对画着妈妈做蛋糕的那一页,简直是爱不释手,用小胖手边点边学着我给他讲故事的时候说的“星星蛋糕,猴子蛋糕,樱桃蛋糕……”有时数着数着忽然会抬头跟我说一句“妈妈,我肚子饿了。”啊哈哈,要知道,当时他除了模仿大人说话,自己说的词语基本都是两个字的,以“有、不要、好。”这种单字居多,忽然来这么长的一句,真是让我又惊喜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