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对或者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吗?再反问一下自己,你会和邻居朋友这么说话吗?
最近,沙溢的儿子安吉捕获无数少女心,网友昵称为东北沙仲基,个性纯爷们,又暖心又懂事。可萌啦,最近很萌他呢。有媒体采访沙溢时问到:“平时在教育孩子时有哪些心得?”沙溢回答道:“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就是首先你不能完全把他当成一个孩子,你要把他当成一个平等对待的朋友,我觉得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并不觉得自己和大人有什么区别,你要把他当成一个朋友,能够跟他交心、说真心话,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他真的有问题,你要第一时间严厉地指出,小孩就是这样,亦师亦友我觉得可能对孩子最好的一种状态。”

再看看黄磊的女儿多多,多才多艺、性格开朗,有人建议黄磊快出一本《黄多多养成记》教教大家怎么养出好女儿,黄磊说没把她当孩子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从来没把她当小孩,我认为我跟她是平等的,我不觉得我是爸爸就一定要哄他,该她哄我的时候也要哄我。从小我就让她意识到,她没有特别。”对于多多的教育,黄磊从不强迫多多做什么,而是问孩子自己喜欢做什么。

好孩子的养成的办法办法看来很简单,就是把孩子当成对等的身份在沟通。但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了“上帝”的角色,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甚至觉得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意识,完全就是一个等他们控制的小婴儿。
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很多年前做过一个实验,他收集了很多冲突情境下的对话,却发现很多被访者在沟通中对自己孩子的同情和尊重远少于对自己的邻居。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你正在工作,孩子过来和你说爸爸你可以陪我玩吗?你立马不耐烦地说,“自己玩去,不要吵我。”而如何邻居在你工作的时候过来敲门,邀约你一起吃饭或出门。你则会说:“不好意思,我正在忙着工作的事没法参加,谢谢你的邀请。”

同样的是打搅了你的工作,看看这明显是差别对待嘛!明显的对自己的孩子说话时没有尊重嘛,就是因为他是孩子这个身份,让你物化了他嘛。而同时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觉得他和你沟通是错的,久而久之,孩子不想和你沟通了,叛逆心理也出来了。
小时候看香港TVB的时候,老是看到他们的一些公益广告,基本上现在都忘了。但其中有一则,我至今还记得,广告上说“子女好与坏,在于沟通与关怀。”这句话在当了妈妈后细细回想,是多么正确的一句话。多少的问题少年,都是没有父母的正确沟通和细心关怀下造成的,父母谩骂和侮辱是一把锋利的剑,有可能会亲口将自己的孩子一剑击毙。而和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是将身段放低,不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选择,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和他们好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