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医院急诊室告急 卫生部:小病应先看家庭医生
13961谈天说地
本报本月13日报道,尽管公共医院去年7月前陆续调高急诊部门诊费,但急诊部门去年的求诊人次比前年多出11%,其中55%病情轻微。文中也提到,一些病人是因为家庭医生已关门,别无选择,只好到急诊室求医。 卫生部发言人告诉本报,数据显示,病情轻微者约60%是在上午8时至下午6时之间看病,而急诊部的繁忙时间是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及晚上8时至晚上10时,“这两段时间都是家庭医生的营业时间”。 发言人说:“我们希望提醒病情不严重的病人先向家庭医生求诊,协助缓和急诊部门过度拥挤的现象。” 急诊部门去年处理的41万3686个轻微病情个案中,大约10万人次属于15至24岁的病人。据行内人士向本报分析,这类病人以全职国民服役人员居多。这主要是因为全职服役人员到急诊室看病时,免付门诊费用,而好些军营的指挥官只承认急诊部的病假单。 为了小病到急诊室的年轻病人,有一大部分介于25至29岁,不乏高学历和高薪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社群、职业及家庭医药副教授吴立言医生受访时说,这些年轻病人往往没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又嫌综合诊所等候时间太长,因此生病时直接到急诊部求医。 吴立言说:“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认为,急诊部医疗设施应有尽有,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收费虽然比家庭医生昂贵,但能给予良好的医疗服务,觉得物有所值。” 康威医药集团总裁黄荣康则认为,一些年轻病人错误地以为急诊室的病假单比较“有权威”,因此选择到急诊室治疗轻微疾病。
普通科医生受访时说,病情轻微者选择到急诊部,而不是先向家庭医生求诊,显示国人对医疗服务有更高的期望。 普通科医生詹俊源曾在公共医院急诊部任职。他在2000年离职,自设诊所。他受访时说,目前的情况和以前非常不同,“以前,急诊部最繁忙时间是在晚上9点到半夜。病情轻微者是因为家庭医生关门了,别无选择才到急诊部。” 未能妥善利用资源 新加坡医药协会第一副会长钟业伟医生则认为,到急诊部的病人以15至29岁居多,显示他们并不懂得妥善地使用医疗资源。“人们应该意识到急诊部的首要任务是应付病情严重的病人。病情轻微的病人应负起社会责任,不要和重病者争夺资源,好让医生能更妥善地照顾重病者。” 急诊部门将病人分成垂危、严重、轻微和非紧急四个不同等级。病情较严重者将优先获得治疗,病情较轻者则需要等候较久。 能行走,只有轻微症状的病人,例如肌肉扭伤、持续几天的发烧咳嗽、皮外伤、耳鼻喉塞入小物体,尿道发炎等,都归类为病情轻微者。http://www.zaobao.com/sp/sp080328_502.shtml
200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