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折:失眠难寝
一路长途塞车、颠簸了8个小时,本来已是十分疲惫,但受到如此惊吓,又担心精神不好影响爬山,睡在木板上,却难以入眠。领队在外面和人谈话,等待第三批队员上来。恍恍惚惚之中,他们到达了。不久,又有一个队伍到达了,人声鼎沸。迷迷糊糊中睡去,似乎又听到村民在大声地说话。有人起床了,带着乡音在说话。在迷糊中,有人说,怎么还有一个没起床。原来在说我。幸好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找不到水杯,拿一个饭碗刷牙,纸巾草草地擦了把脸,就和大家一起吃面条做的早餐了,面条中有几块猪肉,还炒了40只鸡蛋,分几盘盛了上来。原来是领队早起给我们炒的鸡蛋。大家或站或坐或蹲,呼哧呼哧吃着。我也贡献出了我唯一的一包榨菜,三下两下,榨菜就不见了踪影。
第一章 在艰难中登顶
开始的两个三公里,一难一易
早餐后,领队在村中空地把我们集合起来,讲解了背包的打法,又带着我们做拉伸动作。在激昂的口令和领队的幽默中,或许还有空气饱含的负离子帮助下,大家的情绪挺高,没见明显倦态。永远记着这个时间:2020年5月1日,早上8点20分。这是我们小学毕业考试的开考时间。我们连续走了3公里弯弯曲曲的上坡路。没有景色,可圈可点的是有一座跨过溪谷的一条简易铁索桥,上面架着木板,人走上去摇摇晃晃,前面的小孩还故意摇摆着。我紧张地说“不可不可!”。由于是连续的3公里60多分钟上坡,中间我不得不几次歇脚。在9点30分到达白房子与前面队友汇合休息。这白房子是这条线路一个有名的标志,一是房子白色标记明显,二是一个重要补给点(小卖部),三是难与易的转折点。在这里暂时结束连续3公里的上坡路,为后面3公里后的溯溪和上乱石坡不至于严重消耗体力。在半山腰沿着凿山而建的小路行走,灌水渠也一路蜿蜒前行,是难得的3公里平路。我虽然没去过闻名全国的红旗渠,但这水渠修在山上,硬是在岩石中开凿出来。这沟渠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子清清楚楚。在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们用汗水改造了大自然,战胜了干旱。今天我们也应该有信心征服大山。有些地方的岩石过于巨大,人们就在岩石底部凿开,巨石倒扣在我们头顶上,摇摇欲坠的样子。我们不敢高声语,担心巨石受到震动掉下来。有几个队员用登山杖撑着巨石,做出力挽千钧的样子。10点20分, 我们走到架空水渠,大概有十多米长,宽度刚好够得着我们叉开双腿交替挪动双脚缓缓移动。虽然不高,但也得格外小心,有些胆小的只能脱掉鞋袜涉水而过。过完,我们就要上山沿溪而上了。我记着领队的叮嘱叫大家就地休息,大家就在沟渠边坐下补充食物水量。我也吃了一只鸡蛋。领队还没到,大家已开始往山上走了,我便叫同伴一同溯溪而上。稀稀如丝的溪水在巨大的石头缝隙流淌着,在一些地方形成小水潭,晶莹剔透尤如水晶,底下的碎石就象蓝宝石;有些地方形成飞泄而下的瀑布。有一段光滑的悬岩,我们只能拉着绳索贴着石头小心而过,我们会把手或登山杖伸过去让对方抓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