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两岁多点点的仔仔没了
14649389谈天说地
昨天没看到她上班以为是她病了(这些天她感冒),今天一早没看到她坐公司班车时我还心想这回她可能病得比较重;不想再过一会儿一个同事将他的手机短信给我看,写的却是:她的仔仔因为发烧腹泻引起心脏问题,昨天没了...
我一连声地说:不可能,怎么会!但那同事静静地看着我,说这是她本人发来的短信
她的仔仔我还抱过,还时不时地在她手机里看到他可爱的小DV.因为BB差不多大,我们还经常一起说自家的小朋友怎么淘气,就在上周我们还一起給小朋友挑YY...就在前两天她说起她的仔仔拉了几天肚子了, 我还问她会不会是” 秋季腹泻”?
一切都只是发生在几天前的事
生命是如此脆弱, 却要我们承受生命所无法承受之痛,
昨天晚上我还不知情, 原有点事找她还打了她电话, 但没人接电话…现在想来当时她应该正是肝肠寸断的时候吧…
我很笨, 不知道说什么来让这心碎的妈妈能少一丝丝的伤痛, 就上来为这个可爱的小天使向各位善心的妈咪要一朵小花吧. 给他用鲜花铺条通往天堂的路. 小天使, 一路走好!
[ 本帖最后由 mumu 于 2008-10-31 16:33 编辑 ]
2008/10/31
全部回帖

虽然不知道那个宝宝是什么原因,
不过我这里贴点知识吧,
---------------------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居秋冬季腹泻的首位。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也能引起心肌损害,为此,笔者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检测其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并与同期53例其他病因引起的腹泻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2半月~4岁,入院前病程≤4d,既往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无肝肾疾病及中毒性脑病等病史。起病均表现为解蛋花样或稀水样大便,伴或不伴发热,大便常规无红白细胞,有少量脂肪球,查大便HRV-AG均为HRV-AG阳性(+--+++)(ELISA法)。对照组为同期其他病因引起腹泻的患儿,共53例,两组入院前平均病程、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观察组108例中单纯性肠炎22 例,2例有单纯性心肌炎表现;合并脱水性酸中毒74例,8例表现为单纯性心肌炎,4例多脏器功能受损。对照组无1例心肌炎表现。
1.3 心肌酶谱测定及心电图检查 对照组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观察组采血时间均为病程5d以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即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试剂为上海科华公司产品。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2h内作床边心电图。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ˉ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活性测定比较 观察组心肌酶及同功酶均升高86例(79.6%),以LDH及CK-MB增高明显;对照组心肌酶升高10例(18.9%),CK-MB增高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活性测定结果比较(略)
2.2 单纯性肠炎与肠炎合并脱水性酸中毒患儿心肌酶测定比较,见表2。
表2 单纯性肠炎与合并脱水性酸中毒患儿心肌酶结果比较(略)
2.3 心电图改变与心肌酶改变的关系 观察组35例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速、房性和室性早搏、ST-T改变等。心电图异常者心肌酶明显增高,两者基本一致。对照组心电 图无1例异常。
2.4 心肌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肌酶增高较单纯性心肌炎明显,见表3。
表3 单纯性心肌炎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心肌酶比较(略)
3 讨论
轮状病毒于1973年由澳大利亚Bishop用电镜方法在秋冬季肠炎患儿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标本及粪便中发现,1975年国际病毒学会将该病毒命名为轮状病毒,并确认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不仅可引起肠道感染,而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心肌也可同时受损 [1] ,CK是器官特异酶,CK-MB几乎只存在心肌内,因此是心肌损伤特异而敏感的指标。HBDH主要存在心肌内,当心肌受损时HBDH释放入血中,因此也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在10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检查中发现86例有心肌酶与同工酶均有明显升高(79.6%)。心肌酶谱可反映出心肌损害的情况。本组结果显示合并脱水性酸中毒者心肌酶明显高于单纯性肠炎,疾病程度越重,心肌酶越高越明显,所以在治疗时注意纠正脱水性酸中毒可减少或减轻心肌 损害的程度。本文35例心电图异常者心肌酶均明显增高,而且多脏器损害较单纯性心肌炎明显,提示病情程度与心肌酶升高是一致的。有研究报道,肠炎时发生心肌损害的原因是轮状病毒直接所致 [2] ,也可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害。由于轻者可无症状,单纯性心肌炎患儿无特异表现易被忽视而延误病情。本文观察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一种全身性感染性病原体,除了侵犯胃肠道、呼吸道外,尚能引起心肌损害与病毒性心肌炎,甚至心源性休克而猝死。故在治疗时有必要同时作心肌酶检测及心电图检查,对异常者作心功能监护及相应治疗。
不过我这里贴点知识吧,
---------------------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居秋冬季腹泻的首位。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也能引起心肌损害,为此,笔者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检测其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并与同期53例其他病因引起的腹泻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2半月~4岁,入院前病程≤4d,既往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无肝肾疾病及中毒性脑病等病史。起病均表现为解蛋花样或稀水样大便,伴或不伴发热,大便常规无红白细胞,有少量脂肪球,查大便HRV-AG均为HRV-AG阳性(+--+++)(ELISA法)。对照组为同期其他病因引起腹泻的患儿,共53例,两组入院前平均病程、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观察组108例中单纯性肠炎22 例,2例有单纯性心肌炎表现;合并脱水性酸中毒74例,8例表现为单纯性心肌炎,4例多脏器功能受损。对照组无1例心肌炎表现。
1.3 心肌酶谱测定及心电图检查 对照组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观察组采血时间均为病程5d以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即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试剂为上海科华公司产品。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2h内作床边心电图。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ˉ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活性测定比较 观察组心肌酶及同功酶均升高86例(79.6%),以LDH及CK-MB增高明显;对照组心肌酶升高10例(18.9%),CK-MB增高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活性测定结果比较(略)
2.2 单纯性肠炎与肠炎合并脱水性酸中毒患儿心肌酶测定比较,见表2。
表2 单纯性肠炎与合并脱水性酸中毒患儿心肌酶结果比较(略)
2.3 心电图改变与心肌酶改变的关系 观察组35例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速、房性和室性早搏、ST-T改变等。心电图异常者心肌酶明显增高,两者基本一致。对照组心电 图无1例异常。
2.4 心肌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肌酶增高较单纯性心肌炎明显,见表3。
表3 单纯性心肌炎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心肌酶比较(略)
3 讨论
轮状病毒于1973年由澳大利亚Bishop用电镜方法在秋冬季肠炎患儿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标本及粪便中发现,1975年国际病毒学会将该病毒命名为轮状病毒,并确认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不仅可引起肠道感染,而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心肌也可同时受损 [1] ,CK是器官特异酶,CK-MB几乎只存在心肌内,因此是心肌损伤特异而敏感的指标。HBDH主要存在心肌内,当心肌受损时HBDH释放入血中,因此也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在10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检查中发现86例有心肌酶与同工酶均有明显升高(79.6%)。心肌酶谱可反映出心肌损害的情况。本组结果显示合并脱水性酸中毒者心肌酶明显高于单纯性肠炎,疾病程度越重,心肌酶越高越明显,所以在治疗时注意纠正脱水性酸中毒可减少或减轻心肌 损害的程度。本文35例心电图异常者心肌酶均明显增高,而且多脏器损害较单纯性心肌炎明显,提示病情程度与心肌酶升高是一致的。有研究报道,肠炎时发生心肌损害的原因是轮状病毒直接所致 [2] ,也可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害。由于轻者可无症状,单纯性心肌炎患儿无特异表现易被忽视而延误病情。本文观察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一种全身性感染性病原体,除了侵犯胃肠道、呼吸道外,尚能引起心肌损害与病毒性心肌炎,甚至心源性休克而猝死。故在治疗时有必要同时作心肌酶检测及心电图检查,对异常者作心功能监护及相应治疗。
2008/10/31回复


2008/10/31回复



2008/10/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