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值贪玩的年龄,要他们体贴父母的苦心,好好用功读书,似乎困难了点!于是,大部分的父母,不是表现成严厉的“唠叨型”,就是属于放任的“呵哄型”。
但是,这两种类型,都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真正的帮助。
把障碍变成促进剂 过分把孩子用功的目标,放在眼前的考试成绩、联络簿上老师的评语,是“唠叨型”父母的特色。
这种类型的父母太重视眼前的目标,以致无法客观而冷静地了解、看清孩子的心理,不容分说的就唠唠叨叨要孩子读书。其实,用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把父母对子女的热切希望,传递给孩子知道;因为,孩子虽小,却已有自己的人格和情绪了,一但被忽略,孩子就会“反抗”用功读书这件事了。
举例来说,孩子爱看电视,父母却认为“电视”是妨碍孩子用功的最大敌人。这时,与其命令孩子“不许看电视”,还不如鼓励他们“做完功课再看电视”。
高年级以后再用功行吗 “孩子还小嘛!希望他们过得轻松快乐些,何必那么早就‘逼'他们用功啊!”
有这种想法的“呵哄型”父母,在孩子读小学中低年级时,常自以为“爱”孩子而放纵孩子;等到小学读高年级了,才宣布“马上要长大去读初中,接着就考高中呵大学了,所以,现在起你要开始冲刺用功,不能再玩了!”
但是,一来孩子玩惯了,父母突然要他收心,当然很难立刻做到。二来所有学业都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如果中低年级的功课基础没打好,怎能三级跳呢?等他的成绩一再受挫后,当然就更不肯用功了。
“做功课”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紧逼着孩子做功课,不做功课就是不乖或不好,使“做功课”成为孩子放学后的全部生活内容,对孩子其实毫无益处。
当然,想把书读好,是不了专心努力的,而专心努力也确实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并培养注意力;可是,紧逼孩子写作业,不允许他们的眼睛转向功课以外的事物,则是不必要的。
有很多功课,其实是可以活用活学的,只要掌握原则和方法,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会比坐在书桌前做那些超量的作业来得好。
下面我们具体而明白的介绍小学生的用功术,相信对天下父母会有相当帮助的。
前一篇:无
后一篇:小学生用功术(一):读一小时不如读五十五分钟 返回《小学生用功术》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