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九连跳是羊群效应
9900家庭理财
真正血汗工厂最大的特点是不自由。比如,缅甸的血汗工厂,政府逼迫工人必须在环境恶劣的制造厂打工别无出路,这不是正常的,自由的,双向选择的劳资关系。可是,富士康并没有逼迫大家来其打工,也没有规定必须加班。他们员工都是自愿要求加班的,只不过富士康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打工仔来这工作,无非是希望尽快地多点赚钱,在他们看来,加班多的厂才是“好厂”,因为“不加班,根本挣不到钱”。
有竞争的地方必然有压力,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都不一样,承受的能力自然不同。就算员工自杀和猝死和都富士康有关,也不能立刻得出富士康是血汗工厂,压榨工人这样片面的结论。 日本没有血汗工厂吧。日本人也很富裕,还不是照样有猝死的,跳楼的。日本把“工作狂”的猝死称作Karoshi,每年日本Karoshi的至少75人,多则100人。没有人日本人会说,Karoshi是“血汗工厂”逼出来。
再说自杀。众所周知,美国拉斯维加斯是“自杀之都”,2005年这个赌城所在州发生了400多件自杀事件,而拉斯维加斯包办了307件。但没有人说那里是“血汗工厂”,都说那里是玩乐者的天堂。与之相邻的犹他州,人的寿命长,却鲜有自杀的事件发生。据说,犹他州的人爱过有信仰的生活,凡事节制,中规中矩。
说富士康员工自杀之前,我们先看中国的自杀数据。据factsanddetails.com的记录,中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自杀,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23人自杀。深圳富士康有40万人,8,9人自杀,在比例上并不难接受。 说自杀比例,虽然显得很无情。但我要说明的是,竞争压力并不是富士康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深圳富士康所在地广东省,平均每年有2万人自杀身亡,超过10万人自杀未遂,而深圳平均每年有2000人自杀。难道,广东全部都是血汗工厂,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单单拿台资企业说事?
农民工选择来城镇,来富士康工厂,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他们知道有收入,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了,忧患和焦虑,压抑感会逐渐化解,最终才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正是因为如此,发达国家自杀的比例比发展中国家低很多,而在经济危机下,轻生的人立刻会多起来。 我们可以假设,关闭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工厂”,那些底层工人怎么办?失业后回到农村,他们日子会好过么?我相信失业后,因穷困而自杀的还要多。
当然自杀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对于年轻人来说,其中感情因素通常是主要的。在富士康跳楼的员工当中,几位女性就是感情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工厂压榨出来的。跳楼自杀的卢新对工厂待遇还是满意的,他在日记中写到“为了钱,来到了公司……钱还算多”。 为什么富士康员工自杀多选择跳楼方式结束生命?而且是连二连三的跳?中间有没有关联性?
富士康九连跳和“羊群效应”有关
自杀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在农村是喝农药、上吊、投河,在城市则跳楼、割腕、吃安眠药。富士康的员工选择了更便捷的跳楼,有新闻效应,死后可以引起整个社会关注。特别是媒体死盯的富士康,自杀升级更有轰动效应,死者亲友也很快得知,这算是死者最后给社会的一个宣告。
在媒体和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自杀也会成为一种流行。精神世界走向末路的人,很容易效仿别人自杀的方式,类似羊群效应。所谓羊群效应,是指一种群体模仿心理。比如,香港、台湾、日本,流行过一阵子烧炭自杀,美国很多人自杀选择去拉斯维加斯跳楼。 富士康员工跳楼不止,而且发生越来越密集,我认为媒体也有一部分责任。他们在传播负面消息,激化劳资的矛盾,加剧恶化员工焦虑的情绪。媒体在做道德审判的时候,却为“连跳”计数,累加自杀事件作为给企业施压的筹码,这完全没有尊重死者及其个体生命的价值。当富士康员工被这些制造的舆论,被仇恨和悲观情绪腐蚀后,更容易意志消沉,轻生的念头就像传染病一样泛滥,渗透到园区的每个角落。
富士康准备了一些预防自杀的机制,但更重要的是要抵制媒体的误导,给员工更多的精神激励,加强心理咨询和培训,疏导和安慰园区内不安和低落的情绪。
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