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1」痛经和输卵管阻塞
王××女士,28 岁,痛经进行性加剧2年,起于婚后,每次均伴明显腹胀及肛门下垂感两三天,并有低热37.3~37.4℃,经净即好,因工作需要两地奔波,估计2年后一处工作结束,以后考虑生育,一直用避孕套避孕,在外院服用中药未效,看西医诊断为盆腔炎,多次抗生素静脉滴注,痛经未缓,需要经常服用止痛片,现发生真菌性阴道炎,排卵期也有腹痛,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但只能每2月来看1次。
妇科检查:子宫中前位,正常大小,欠活动,子宫后方骶韧带处结节明显,触痛厉害,双侧附近件增厚明显,无压痛。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双卵巢未见明显占位病灶,左卵巢边界不清。痛经时维生素K三阴交穴位注射后痛未止,测基础体温双相,但呈坡状上升。月经第三天测血液激素,促卵泡成熟激素与促黄体生成激素均在 4单位/升,而雌二醇水平极低44.8皮摩/升,糖链多肽抗原(CA125)33850单位/升。劝其做腹腔镜检查未被接受,劝其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因时间关系未做。
西医诊断: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经期发热。
结合其他症状,口不干,白带少,手足冷,腰酸,便正常,舌淡暗,脉细。
逐用益气补肾,温经通络法:
药用:党参、白术、升麻、淫羊藿、补骨脂、蒲黄、五灵脂、庶虫、狗脊、艾叶、肉桂。配药28帖而去。
2008年3月复诊
痛经明显减轻(痛经由10分降为2分),续服上方,基础体温仍呈双相坡状,中期透明白带稍增加,来潮时无发热,腹胀亦不明显,排卵期少腹稍痛,已不再怕冷,但全身难受,有时口干,大便正常,舌淡暗,脉细。逐用益气补肾化瘀。
药用:党参、白术、升麻、淫羊藿、蒲黄、五灵脂、知母、白芍、枸杞、莪术、败酱草等共服3月药,约定3月后来医院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2008年6月复诊
碘油造影示:宫腔无特殊,右输卵管伞端阻塞,左输卵管伞端与周围黏连不通,24小时盆腔内未见碘油涂抹。告不需避孕,劝说腹腔手术或考虑试管婴儿助孕,未被病人接受,要求再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年,但此后每一两个月可来医院复诊。
此时给上述中药同时在月经第5天起给服克罗米芬每日50毫克口服,共5日。
2008年8月复诊
痛经一次减轻(1分)、一次加重(8分),服用克罗米芬后基础体温无改善,且白带少,口干明显,内热,身上起热疖,大便干,舌暗红,脉细。逐改善气阴化瘀,不愿行腹腔镜手术。
上方加入丹皮、制军、泽兰。并在月经周期第6天给少量雌激素,20天。共2个月。
2008年11月复诊
痛经计分2分或3分,基础体温坡升现象好转,白带增多,口不干,唇稍干,腰酸,大便正常,舌淡暗,脉细。
继上方加生熟地、菟丝子,去泽兰。不再加服雌激素。
2008年12月复诊
经痛计分3分,口干,腰酸,乏力,经前乳胀,舌淡暗,脉细。
上方加丹皮、柴胡。
月经第5天服补佳乐每日1毫克,共21日。
2009年2月复诊
基础体温双相有起伏16天,左下腹隐痛,口不干,舌脉如前,尿妊娠试验阳性,检查腹部平软无压痛。妇科检查:宫颈轻糜无举痛,宫体前位,稍饱满,双侧附件右侧稍厚无压痛,左侧扪及卵巢,轻增厚,轻压痛。
拟诊:早孕,宫外孕待排除。
中药用益气补肾清热安胎法。药用党参、白术、升麻、熟地、淫羊藿、杜仲、川断、荷蒂、蒲公英、地丁草。食疗用枸杞花胶炖羹,可滋肾益精,养肝止血,增厚子宫内膜。
并给黄体酮20毫克每日肌内注射。自愿在医院治疗一阶段。
7日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65纳摩/升,左下腹酸痛,舌脉如前。B超检查:宫内胎囊11毫米×9毫米×7毫米,偏左,双侧附件无特殊压痛。
停经42天有阴道流血2天,妇科检查宫口闭,子宫饱满,双侧附件增厚无压痛。
在上述治疗外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单位隔日注射,至2月妊娠时停。妊娠2月B超检查:宫内胎囊42毫米×36毫米×23毫米,胎芽长24毫米,见胎心搏动。一直腰酸腹胀,继续中药治疗,到妊娠3个月,情况良好,回香港。足月妊娠时剖宫产一健康男婴。2年后又想生育来医院就医,按2008年11月处方略作加减,回港服3个月后再次妊娠成功。以后间断地服用以上中药,已自知这是长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