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在广州,半年前刚去了台湾的我来说,这次去哈尔滨,本来对美食没有多大的期待,但最终哈尔滨的美食确实给了我不少的惊喜。
第一天在哈尔滨,由于同行的郭导有做准备,所以直奔中央大街的老昌春饼,因为这里好评如潮,结果没有令我们失望,直接上图片。
1.嫩炒鸡蛋 —— 本来炒鸡蛋是一个及其普通的菜,基本上是任何刚开始学做饭的人必学的一个菜。但在老昌春饼的大厨炒出来,竟然可以如此的嫩,没等拍照,就已经被大家横扫了。我当时真有冲动去问师傅是怎么炒出来的。
2.油饼包鱼香肉丝 —— 既然是春饼,招牌菜就肯定是春饼了,但春饼是烤的,比较香,不透明,包起来不好看。凉了后就软了,味道没有那么好。而筋饼则透明,有光泽,本来就是软的,包起来特别好看。当然,都是要自食其力的,自己包。大家看我包得如何。
4大2小,消费不到200元
接着,我们去了雪谷,雪谷的商业化程度比较低,所以竞争不足,各方面都不算太好。晚餐在房主和司机的推荐下,找了一家餐馆,吃了一个酸菜大鹅锅。有特色,同行的朋友说,鹅有嚼头,是不错的走地鹅。通过地火龙加热大锅煮着吃。人坐在地火龙上,非常暖和舒服。
1.大鹅锅
2.粘豆包,窝窝头 —— 非常不建议吃,这顿饭吃得不开心就源于此。粘豆包和窝窝头,不到拳头的三分之一大,
而且粘豆包是变质的。竟然每个八块。在广州一元一个的生肉包可以买八个了。
本来要收387元,后来讨价还价,收了320元。所以,算了,就不点名批评了。
经过7个小时的艰苦穿越,我们到达了雪乡,雪乡商业开发比较厉害,非常的漂亮,整个雪景也很好,小朋友已经忘掉了穿越的苦和累。既然已经有了竞争,那里的价格相对比较公道,虽然对比哈尔滨还是稍微贵了,但价格还是可以接受。不过就是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
我们在雪乡雪谷,觉得比较稳妥的就是吃饺子,虽然普通,但东北的特色就是饺子啊,入乡随俗吧。
在雪乡吃得普通,最有特色的反而是路边的冻柿子,冻梨。那里是天然大冰箱,室外零下30多度,水果都冻得硬邦邦的。但拿到室内,用凉水泡几个小时,然后就可以吃了,绝对的多汁,是否好吃,就见仁见智了.
在回哈尔滨的路上,司机听了我们的诉说,然后说必须带我们吃最好的东西,然后就把我们拉到一个小镇的十字路口。看到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停车,让我们去买。我们简直大失所望,因为之前在北京和哈尔滨都已经吃了几次冰糖葫芦,简直不敢恭维。难得司机那么热情,还帮我们把价格从3元降到2元一串,我们就勉为其难的买了两串。一串葡萄,一串菇娘给两个小朋友吃。一路上,两个小朋友吧吱吧吱的吃,问她们拿来尝一下,怎么都不给。到还剩几个的时候,我们大人觉得有异样,不理了,抢来吃。哇,立刻对司机交口称赞并后悔怎么买两串那么少。
我吃的那串是葡萄,外面裹的糖浆非常脆,甜度刚刚好。轻轻的咬断糖浆,把一颗葡萄在口中咬破,鲜甜的汁水立刻爆出,满口的甜蜜无法用语言表达。可惜的是,美味当前,大家都忘乎所以,竟然没有拍照留念。
回到了哈尔滨,我们尝试了一个俄罗斯大餐,是在中央大街的塔道斯,华梅人太多,无法排上号,所以只能去了更贵的塔道斯。结果却是没有想象中的好,点了一个红鱼子拼黑鱼子,如下图:我只能说,鱼子太珍贵了。
炸虾,普通货色
奶汁焗桂鱼:大家都说很腻,可能各人口感不同,我倒吃得很欢,反正最后我一个人清了。
红酒雪梨,感觉不错。小蛋糕,确实是巧克力和奶酪做的,而且做得不错,只是太少了
4大2小:638元
哦,刚回到哈尔滨的那天晚上,由于太晚了,快8点了。而哈尔滨不像广州,食肆开到很晚,我们只能随便找了一家餐馆吃,竟然也不错。
上照片,哈尔滨著名的杀猪菜,有股燥味,一般人不一定喜欢,但酸菜好吃。
腊八蒜炒心管,腊八蒜碧绿如翠玉,味道刺激,心管就是牛心顶,脆。搭配刚刚好。
但我的刁嘴女儿竟然最喜欢是大丰收:玉米糯软,南瓜粉甜,龙牙豆也是粉粉的,非常好吃。
4大2小,160多元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一家叫老字号饺子店,据说有百年历史。不过出品真不错,而且价格也还很公道。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人那么少,可惜了这家老店。
哈尔滨特色饮料,秋林.格瓦斯,不是娃哈哈那种,好喝很多的。还有玉米味,味道有点像液体法式面包,值得一尝。
最出名的三鲜煎饺,不过不失,感觉还是不错的。
酱骨棒,我一人吃了两个,同行的朋友,一人一个都说腻,我怎么就那么能吃呢?
锅包肉,酸甜可口,非常好吃。在雪乡是68元,而这里只是38元,而且分量更大,味道更好。
4大2小:1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