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174311幼儿园早教
孩子一哭,成年人就想方设法制止,温和一些的“哄”(乖,别哭了),粗暴一些的吼骂(有什么好哭的!)或者恐吓(再哭就……),总之哭是被禁止的。孩子与自己的真实感受割裂,对自己想哭的冲动感到羞耻,习惯压制这些情绪,这些都为将来的心理问题(乃至精神疾患)打下基础。
多少人,在自己家人前体验过,可自由哭泣。对方不斥责,不焦虑,不攻击,也不找答案,而是先拥抱着你,就做一个陪伴者,听你哭。这种行为被称为“抱慰”。
但安慰另一个人的痛,在中国家庭,常是一个奢望。我所熟悉的中国家庭故事里,哭,像是一种罪过。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夫妻间,都有一种逻辑--你哭,就等于我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都要求对方不哭。如对方哭,健康一些的人会焦虑地自责,不健康的人会暴怒。我们不试着去安慰对方,而是希望对方停下来不哭,至少要哭的人给一个解释。特别是孩子的哭,本来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哭的原因最容易找到,也最容易安抚,但太多中国父母对孩子哭泣的态度,达到了变态的地步。这样做的逻辑都是我们不去理解对方的感受,不去了解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只寻求表面上的没事。
对哭泣的态度,也是中国父母乃至所有中国成年人对待感受的态度。哭,像是罪过;谈感受,像是羞耻。原因是:你哭泣时,勾起了我内在哭泣着的小孩;你谈感受,勾起了我向人敞开心却不被看见甚至被羞辱的羞耻感。
矛盾的是,中国父母与大人一方面不接受孩子哭,另一方面他们又喜欢“逗”孩子。三位网友讲了三个残酷的故事:
1)昨天在电梯里看见,一个5、6岁的孩子喊妈妈帮忙把牛奶盒子打开,央求了好久,妈妈接过来打开自己喝了,孩子哇的就哭了。妈妈跟旁边的人哈哈大笑,觉得是在逗孩子好玩。为什么成人总是喜欢辜负孩子对我们毫不设防的信任?
2015/01/19
全部回帖
小白饼干沙发
其实从另外一方面看。让孩子接触到一些负面的事情也不是坏事。重要的不是人家该不该逗他,而是父母要教会孩子如果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只是“逗”.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处理这些或无知或恶意的逗弄。再纯真的孩子始终有一天要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与其杜绝负面不如让他们尽快学会自我调整,去解决问题。
2015/01/21回复
匿名用户楼板凳
小白饼干:
其实从另外一方面看。让孩子接触到一些负面的事情也不是坏事。重要的不是人家该不该逗他,而是父母要教会孩子如果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只是“逗”.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处理这些或无知或恶意的逗弄。再纯真的孩子始终有一天要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与其杜绝负面不如让他们尽快学会自我调整,去解决问题。
查看原文虽说是这样,但是太小的小孩还不是很懂的分辨这些。我看到更多的孩子是会选择闹脾气来对待这些事。遇到这些事情,我孩子会闹脾气,我通常是不说话,有时会说大人,更多的时候是会要孩子好好说话(因为遇到自以为是的laojiahuo也不可以去说他们),把不喜欢的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此行为还在努力中,小朋友还是比较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2015/01/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