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经期延长的妈妈请进!
31414谈天说地
I.西医药治疗
(1)安宫黄体酮8-12mg,每晚1次口服,经前7天开始,共5次;或肌注黄全酮10~20mg,每日1次,连用5天。适用于黄体萎缩不全。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3000-5000IU,于基础体温上升2—3天开始,隔日1次,共4~5次。用于黄体萎缩不全。
(3)小剂量己烯雌酚口服,至血止后2-3天停药,己烯雌酚用量及时间根据出血情况定。用于子宫内膜修复延长。
(4)口服克罗米酚可促进卵泡发育。
2.中医药治疗
(1)气虚:经行淋漓lo余日方净,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觥白,神疲乏力,气短懒盲,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摄血,固冲止血。
方药;党参、炙黄芪、白术各15克,炙甘草、陈皮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2)肾气虚:经行过期不止,量少、色黯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楚乏力,夜尿频多,面色晦暗,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尺脉弱。
治法:补肾固冲止血。
方药:菟丝于、桑寄生、山药、枸杞子、熟地各15克,杜仲炭12克,山萸肉、鹿角胶(烊化)各10克,制附片(先煎)6克。
中成药:乌鸡白风丸。
(3)阳盛血热:经期延长,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稠,面红目赤,心烦口渴,搜黄便干,舌质虹、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丹皮、青蒿、茯苓、生地、白芍各15克,黄柏、地骨皮各10克,茜草炭12克,大小蓟各IO克。
中成药:荷叶丸。
(4)阴虚血热:经期延长,量少、色红、质稠,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生地、丹皮、白芍、玄参、麦冬各15克,地骨皮、山萸肉各12克,茜草、生地榆各lO克。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5)湿热蕴结:月经过期不止,量少、色深红夹有黏液、质稠,有臭味,身热不扬,腰酸坠胀,平时白带量多,色黄质稠,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茯苓、白术、生苡仁、川牛膝、鸡冠花、鱼腥草各15克,黄柏、黄芩、车前于(包)、制香附各1O克,贯众炭12克。
中成药:固经丸。
(6)血淤:经期延长,琳漓不止,时多时少,色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有淤斑淤点,脉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祛淤止血。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枳壳、当归、生1e黄(包)各10克,赤芍、熟地各15克,益母草20克,三七粉(冲)2克。
中成药:益母草冲剂。
丹栀逍遥散加减疏肝清热凉血止血为基本治法。其组方为:丹皮10g,焦栀子10g,炒柴胡15g,白芍20g,当归身15g,茯苓15g,白术15g,香附15g,生地20g,赤芍15g,地榆15g,茜草15g,白茅根30g,炒荆芥10g,仙鹤草30g,甘草6g。若肝郁甚者加佛手15g;血热甚至重用生地30g;木郁克土见食少者加炒麦芽30g。每日1剂,开水煎煮30min,每日3次口服。经前3天或行经即开始服用,阴道流血停止即停药,连续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
中医诊断为经期延长,证属肝郁化热,迫血妄行。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宜疏肝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g,焦栀子10g,炒柴胡15g,白芍12g,当归身15g,茯苓15g,白术12g,香附15g,生地20g,白茅根30g,茜草15g,地榆12g,赤芍15g,炒荆芥10g,甘草6g,仙鹤草30g。2剂。11月15日复诊,服上方2剂后,其出血量大减,仅带中有少许血丝,其余症状均减轻。守方2剂。11月19日三诊,血止,心烦易怒,口干苦,乳房及两胁肋胀痛,小腹胀等症状消失,二便、舌脉正常。嘱再连续服药2个月经周期,经前3天或开始行经服用,阴道流血停止停药。
中药以四物汤加味口服,1日1付,分2次服用。主药为: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蒲黄、五灵脂、黄芪、香附、女贞子、旱莲草、茜草、地榆碳。根据患者体质及舌脉之征象,进行加味:若淤血重者,加桃仁、红花,共25例;若气虚重者,加大枣、白术,有15例;阴虚甚者,加生地、槐花,有8例;阳虚甚者,加杜仲,有5例;血虚甚者,加阿胶、大枣,有10例;只用主药者,有5例。自月经第1天起,每日1付中药,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10天,连服3个月经周期。用药后,连续随访2个月经周期。
2.2对照组给予6-氨基己酸片口服,每次2 g,每日3次;氟哌酸胶囊口服,每次0.4 g,每日3次。自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连服10天,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用药后连续随访2个月经周期。
200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