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百候镇 百侯镇位于梅州市大埔县,是梅州有名的“文化之乡”,古代此地多为“白”姓,以姓氏命名,后改为“百侯”,喻为“多出人才”之意。百侯镇又是华侨之乡,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北美、澳洲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走入百侯镇牌坊,以中西合璧的客家建筑带着岁月的沧桑感翩若惊鸿,曾经,它是富人客商衣锦还乡的证明,而今,它是遗落在繁华世界上的一颗避世的珍珠。在百侯镇,保存完好的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大约有100多座。最先看见的是1917年由杨潮荣通过往返马来西亚经商获利而修建的海源楼,建筑面积752平方米,外形为欧式,内为中式,大门设计为欧洲教堂风格,屋顶继承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呈“人”字形瓦顶,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带阁楼和双面廊。
百侯镇最为豪华的当属肇庆堂,也叫敬修衍庆,由杨荫恒花费8万余光洋兴建于1917年,占地约3200平方米。门窗大都镶有精致的木雕或西洋玻璃,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玻璃能够呈现不同的颜色。据说屋内横梁上多画有彩色图画或雕塑,这些图案虽年代久远,依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可惜我们到达时是中午休息时间,闭门谢客(2点后才上班,要入内参观,门票50元),只能看看外观。中午时天阴,傍晚再次经过时,天放晴了,再去拍了几张
第二站:花萼楼 从梅州市区到花萼楼距离约有120公里,但只有不到一半是高速,其他都是城镇道路和山路。下了高速到大埔县城的路况非常好,但过了大埔县城到花萼楼那约30公里,因为开山修高架桥,双向一车道的路面早被压的全是窟窿,有约4公里单边封路维修,大货也较多。 进村还有一段上山下山的狭窄荒凉盘山路,虽然弯道多,但都是水泥路,路况可以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大丘田,距县城有45公里,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花萼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 广东 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和文化瑰宝。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还有砻、碓等常用生活设施。
花萼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 广东 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和文化瑰宝。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 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
回程路过大埔县城,西湖公园内还有个泰安楼,也是有名的客家土楼,与花萼楼不同的是,这是个方形的土楼 泰安楼建立于清乾隆28年(1764年),其座东北向西南,砖石木结构。楼呈正方形,长49米,宽52.6米,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共有房200间,因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 石楼 。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其四周有天井。但看完花萼楼感觉已经是围屋巅峰了,其艺术地位其他楼再难逾越,加之天色已晚,要赶回梅州市区住宿,门票是花萼楼的5倍(花萼楼门票是10元),就只在外面拍个照,没有进去了。
酒店有多种房型,这次选择的民俗风情客栈位于景区的半山,有住客专用道及电瓶车接送客栈将新客家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再现传统客家建筑精髓,犹如一幅优美的中国客家民俗风景画,客家小镇文化浓郁,风情醇厚,风景优美,人文景观独具特色,人文传统悠久,是体验客家民风民俗的最佳去处。客栈大堂入住的小院房间顶上是个瞭望台,可以上去
客天下景区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东升村圣人山麓,是以客家文化、婚庆文化、养生文化为特色主题的旅游景点,打造了客家小镇、爱缘海和圣人谷三大景区。 我住的小院正好在圣人谷和爱缘海的入口。早餐后还是先爬爬山吧,趁景区外的游客还没进园,就先穿过心形的花门上山。据说有999级台阶别墅区的客房越往上,便越安逸,繁华的绿林一点儿也没有露出冬的萧索。葱绿中的点点红色随风飘摇,那点缀的盏盏红灯笼,仿佛持着手绢的妇人扭着纤细的腰肢欲迎还休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