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网上一直在传
德国中高端内衣品牌
黛安芬要在年底退出中国内地市场的消息
不少网友都在感慨道
“曾经最喜欢的牌子”
“第一件钢圈内衣就是黛安芬”
“我真的买黛安芬好多年了,居然要撤出了”
目前
官网并未发出撤柜声明
但据界面新闻报道
记者致电过多家黛安芬门店
店员证实了这个消息
称已经接到通知
将于年底全部撤店
但线上是否还会继续经营
暂时不清楚
(图源:界面新闻)
成立于1886年
1979年起在中国开展加工业务
黛安芬
1886年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成立
最初起名为
“Spieshofer&Braun”紧身内衣工厂
总部在瑞士苏黎世
是全球最大的内衣制造商之一
2003年销售量达16亿美元
2006年营业额达25亿欧元
产品覆盖欧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城市
黛安芬最早进入中国是在1979年
当时是在中国开展来料加工业务
1992年起
在盐城、海南成立了生产公司
逐步搭建起本土化的生产体系
中国总部在上海
(图源:黛安芬官网)
2001-2002年
黛安芬将“梦醉霓裳桥”内衣时尚展
引入中国
通过历时100天的时间
演出近200场
让“钢圈内衣”概念深入人心
2008年8月
黛安芬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零售市场
同步启动了“触动灵感大赛”
布局中高端内衣赛道
巅峰时期
门店遍布了全国核心商圈
成为了当时不少女性的
“第一套品牌内衣”选择
曾一度长期占据中高端市场份额
内衣市场消费观念转变
黛安芬未能抢占赛道先机
还记得很早之前
去商场买内衣
货架上挂满了都是形形色色的钢圈内衣
但近些年来
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增强
以及消费观念
从追求“塑形”到追求“舒适”的转变影响下
国内内衣市场已经转为
以“环保、舒适、个性化”为核心
更多地聚焦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
现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
看到的更多内衣款式都是无钢圈的了
根据欧睿咨询数据显示
2024年中国无钢圈内衣市场占比已达68%
相较于2018年
增长了42个百分点
但黛安芬的核心产品线还是
聚焦在钢圈内衣
没有紧跟市场变化趋势
虽然推出过舒适系列
但也没能及时抢占无钢圈赛道先机
倒是“ubras”、“内外(NEIWAI)”等本土品牌
以“无钢圈、零束缚”为切入点
并通过线上销售渠道
在近些年快速崛起
逐步赶超
黛安芬的撤柜
或许意味着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根据中纺联数据显示
2024年中国内衣市场规模达2237亿元
但市场份额是向本土品牌集中
爱慕、曼妮芬等老牌本土企业
占据中高端市场近30%份额
新兴品牌则线上销售占比70%
可黛安芬等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从2015年的5.2%下降到了
2024年的不足1%
市场份额的萎缩
离不开其价格、销售渠道适配度、
产品本土化设计、
未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但黛安芬的撤柜并不是个例
近些年来
多个国际内衣品牌因未能适应
中国市场的变化
选择收缩或者退出
比如
一度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维密内衣
去年业绩“爆雷”
股价跳水
关闭了多家门店
Zara旗下的内衣家居品牌OYSHO
去年关闭了苏州、宁波、西安等多地的门店
随着更多品牌的崛起
给消费者带来了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择
想要不被边缘不被淘汰
那就要时刻和市场步调保持一致
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了解消费者的爱好和观念
利用并放大自身优势
突出自身特色
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取得并守住自己的一席之地
今日话题
你买过这个品牌的内衣吗?
本文资料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新民晚报,界面新闻,黛安芬官网,都市快报,封面图来源于都市快报,如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删除。
太突然!知名品牌将退出中国市场!在华运营已超30年!很多人买过!
670谈天说地
昨天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