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转贴—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之上肢部穴位(有图)

42861婴幼育儿

◆ 上肢部穴位

    【脾经】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图219):①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牌经。②拇指伸直,由指端经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牌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③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作旋推法,亦称为补脾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临床应用:①补牌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与揉中脘、指揉脾俞、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可与清天河水、清大肠等穴合用。

    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仅只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或清后加补。

    【肝经】

    线状、面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图220);旋推为补,称补肝经。清肝经、补肝经统称为推肝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等。

    临床应用:①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可与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肝经宜清而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心经】

    线状和面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图221):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旋推为补,称补心经。清心经、补心经统称为推心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惕不安等。

    临床应用:①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可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穴合用;②本穴宜清不宜补,对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

    【肺经】

    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图222):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临床应用:①补肺经能补益肺气,可与揉肺俞等穴合用;②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可与推膻中,揉风门等穴合用。

    【肾经】

    面状、线状相合穴位。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图223):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补,或旋推,称补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虚喘,肾虚腹泻、遗尿,膀胱蕴热,小便淋沥刺痛等。

    临床应用:①补肾经能补肾益髓,温养下元,可与揉肾俞、揉丹田等穴合用;②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可以清小肠代之。

    【大肠]线状穴位。

    位置:食指挠侧缘,自食指端至虎口呈一直线。

    操作(图224):由食指端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为推大肠。



    次数:100~300次。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临床应用:①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可与揉丹田、揉外劳宫、推三关等穴合用;②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守积滞,可与推六腑、摩腹等穴合用;③本穴又称指三关,亦可用于诊断即望指纹可参阅小儿推拿概论有关章节。

    【小肠】

    线状穴位。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图225):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为补小肠。清小肠和补小肠统称为推小肠。



    次数:100~300次。

    主治:小便赤涩、尿闭、遗尿等。

    临床应用:①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可与清天河水穴合用;②补小肠可用于遗尿、多尿,与揉丹田、揉肾俞等穴合用。

    【四横纹(四缝穴)】

    短线状穴位。

    位置:掌侧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①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称推四横纹;②用拇指甲分别掐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横纹,称掐四横纹。

    次数:推 100~300次;掐 5次。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临床应用:①推四横纹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疳积,可与补脾经、揉中脘等穴合用;②掐四横也有同样效果;③也可选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四横纹出血(液),效果也很好。

    【板门】

    面状穴位。

    位置:掌测大鱼际平面。

    操作(图226):①指揉,称揉板门;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或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称推板门。



    次数:100~300次。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临床应用:①揉板门能健脾和胃,可与补脾经、揉中脘、揉脾俞等穴合用;②板门穴推向腕横纹能止泻,腕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

    【内劳宫】

    位置: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

    操作:以指揉,称揉内劳宫。

    次数:100~300次。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临床应用:揉内劳宫能清热除烦,可与清心经、清天河水等穴合用。

    【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

    操作:用运法,称运内八卦。

    次数:100~300次。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

    临床应用:运内八卦能宽胸利隔,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可与推脾经、推肺经、揉中院、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

    【小天心(鱼际交)】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①中指揉,称揉小天心(图227),用指甲掐,称掐小天心;用中指捣,称捣小天心。

    次数:揉100~300次;掐、捣5~20次。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

    临床应用:①揉小天心能清热、利尿、明目,可与清心经、清小肠、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②掐、捣小天心能镇惊安神,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掐人中、掐老龙等穴合用。

    【运水人土、运土人水】

    弧线状穴位。

    位置:掌侧,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呈一弧线状。

    操作:①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②反方向自小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拇指根,称运水入土。

    次数:100~300次。

    主治:小便赤涩、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等。

    临床应用:①运土入水能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可与退下六腑穴合用;②运水入土能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可与推上三关穴合用。

    【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以指按揉,称揉总筋(图228);以指甲掐,称掐总筋。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惊风抽搐、口舌生疮、夜啼、潮热等。

    临床应用:①揉总筋能清心经热,散结止痛,通调周身气机,可与清心经、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②治疗惊风抽搐多用掐法,可与捣小天心穴合用。

    【大横纹(手阴阳)】

    线状穴位。

    位置:掌侧腕横纹。挠侧纹头尽端称阳池,尺侧纹头尽端称阴池。

    操作:①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为分手阴阳(图229);②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央(总筋)合推,称合阴阳。

    次数:30~50次。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①分手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食消,可与摩腹、推牌经等穴合用;如实热证阴池宜重分,虚寒证阳池宜重分;②合阴阳能行痰散结,可与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③揉总筋、分手阴阳是小儿推拿手部操作的常例手法。

    【十宣(十五)】

    位置:十指指尖,指甲与白肉际处。

    操作:用掐法,称掐十宣。

    次数: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高热昏厥。

    临床应用:掐十宣主要用于急救、有清热、开窍的作用,可与掐老龙、掐人中、大推脊等穴合用。

    【老龙】

    位置:中指甲后1分许。

    操作:用掐法,称掐老龙(图230)。



    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临床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开窍的作用。掐之知痛有声者,较易治,不知痛而无声者,一般难治。

    【二扇门】

    位置:手背部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

    操作(图231):①食、中二指按揉,称揉二扇门;

    ②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身热无汗。

    临床应用:揉、掐二扇门能发汗透表,退热平喘,是发汗效穴。若遇患儿高热无汗,按揉1~2分钟,即可见汗出。对平素体虚外感的患儿可先固表(用补牌经、补肾经等穴)而后再用揉掐二扇门使之发汗。

    【上马】

    位置: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之间。

    操作:①拇指端揉,称揉上马;②拇指甲掐,称掐上马。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

    主治:虚热喘咳、小便赤涩淋沥。

    临床应用:本法为滋阴补肾的要法,可与揉肺俞、补肾经等穴合用。另外对肺部感染有干性罗音久不消失者配推小横纹(掌侧,食、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由拇指侧直推至小指侧)。

    【外劳宫】

    位置:手背部、与内劳宫穴相对。

    操作:①用指揉法,称揉外劳(图232);②用指甲掐,称掐外劳宫。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等。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表。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治疗脱肛、遗尿等症。

    【三关】

    线状穴位。

    位置:前臂挠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图233):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

    次数:100~300次。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

    临床应用:①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可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摩腹、捏脊等合用;②对感冒风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二扇门等穴合用。

    【六腑】

    线状穴位。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图234),或退下六腑。



    次数:100~300次。

    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咽痛、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结等。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可用于一切实热病证。可与清肺经、清心经、清肝经、推脊等穴合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1。

    【清天河水】

    线状穴位。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图235);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100~3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等一切热证。

    临床应用:①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一切热证;对外感发热,可与清肺经、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穴合用,对于内热,可与清心经、清肝经、揉涌泉等穴合用;②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证。

    【上肢部常用穴位小结】

    1.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诸穴主要用于本脏腑的病证,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其中肝经、心经两穴宜清不宜补;牌经、肾经两穴宜补不宜清。

    2.清热类穴位 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推三关,治外感发热。

    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下六腑、揉小天心,清营分血分之热。

    揉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烦内热。

    揉内劳宫与操小天心结合,可清心经之热。

    分手阴阳能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

    3.健脾类穴位 推板门、揉板门、推四横纹、推小横纹,健脾和中、助运消滞。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9/09/11
猜你喜欢

几种小儿常见病的小儿推拿手法。

孩子咳嗽怎么办,饮食+推拿来帮忙!

小儿饮食不节,食积腹痛的家庭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解决宝妈们最头疼的常见小儿问题——厌食

预防感冒的小儿推拿方法是:

夏季儿童吃什么

热点推荐

广医三院妇儿医院乱封路 合理吗?

全职宝妈带娃日常 没有盼头没有期待

万岁豪华寿司船 小朋友很喜欢

继北上深之后 广州也官宣取消豪宅税了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4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60㎡老房焕新记:原木风改造,打造温馨家居

有个疑惑,以前嫌弃港式房子没阳台不好,但

143㎡混搭风,复古与自然碰撞融合,让日子

装修的东西还没买购 我又在期待双十二了

推荐一款护手腕~适合腱鞘炎

家电是不是要在设计之前定好?

81年的未婚单身女同事征婚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