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不一样,呵呵
全托一个学期总结——给JMS一个参考吧。
14057110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全托的生活.....本身儿子就是个比较害羞的孩子...小的时候见到亲戚朋友都会哭...现在是不哭了....但也不叫人....要熟络一段时间先开始说话.....所以我担心他全托后不适应......好烦恼啊~~~不知道送他去全托好还是日托好.....
2010/02/19回复

rubybubu:
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全托的生活.....本身儿子就是个比较害羞的孩子...小的时候见到亲戚朋友都会哭...现在是不哭了....但也不叫人....要熟络一段时间先开始说话.....所以我担心他全托后不适应......好烦恼啊~~~不知道送他去全托好还是日托好.....
查看原文

说一下儿子的第一个好朋友吧,第一个儿子可以叫出名字的小朋友,也是他们在同班找朋友的时候第一时间相互确定的——小健健,一个说白话的小朋友。老师说他们为什么相互喜欢的对方,因为小健健很喜欢说话,而儿子一开始是个非常不错的听众。当时的老师很担心儿子会是一个内向的小朋友,我也很担心儿子是不是会有自闭的倾向。现在要自拍砖头一块,其实这些担心现在看来好多余,这是小朋友适应新环境特别是一个新的语言环境的过程,开口说话是迟早的问题,早一些说或是晚一些说并不影响他的思维和表达——看,现在不是挺好的嘛呵呵。
现在反过来是小健健变成儿子的听众,有一次儿子发烧了几天没有去上学,几乎全班的小朋友都很想念他,一送他进教室就被小朋友们围住了,大家都争着问“DAISHANGJUN,你点解没来上学啊?”。。。很温馨。
2010/02/21回复

我自己本身是教育界出身,很多人都以为我一定会怎样怎样教育孩子。。。当他们看到我的孩子在寒假里边就是看着《喜羊羊》的时候都觉得很意外。
怎么说呢,我同意加州大学的研究结果——每五年里面的孩子,只要是健康的智商都是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上。至于为什么五年,因为五年里边的环境、医疗还有习惯等等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只是很细微的差别而已。
至于早开发和后开发。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边,中国人的育儿方法,某些方面是进步了,但是某些看起来貌似进步但是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却不一定会有良性的影响。比如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像我一样读到硕士毕业,但是真正可以在以后的一辈子称之为有用的东西,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样,其他的都会被大脑做为“长期不用的闲置”淘汰掉。所以,孩子要怎样成长,因各个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看法不一而定,无对错之分。孩子早点学习各种应试技能,比如认字、背诵或是其他的,也没有不对之处。只是我想我的孩子的未来,我不想在他少时就给他确定一个小圈子,他以后的世界还很大,时间会推移这一切向前。就像学习认字,我们从来没有教他,但是他的世界已经早已被文字包围,所以,现在可以看到他自己已经在缓慢地自学中,无需我们再用力去推行。
个人认为,一些好的习惯比教与一些现实的知识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
怎么说呢,我同意加州大学的研究结果——每五年里面的孩子,只要是健康的智商都是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上。至于为什么五年,因为五年里边的环境、医疗还有习惯等等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只是很细微的差别而已。
至于早开发和后开发。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边,中国人的育儿方法,某些方面是进步了,但是某些看起来貌似进步但是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却不一定会有良性的影响。比如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像我一样读到硕士毕业,但是真正可以在以后的一辈子称之为有用的东西,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样,其他的都会被大脑做为“长期不用的闲置”淘汰掉。所以,孩子要怎样成长,因各个家长对孩子未来的看法不一而定,无对错之分。孩子早点学习各种应试技能,比如认字、背诵或是其他的,也没有不对之处。只是我想我的孩子的未来,我不想在他少时就给他确定一个小圈子,他以后的世界还很大,时间会推移这一切向前。就像学习认字,我们从来没有教他,但是他的世界已经早已被文字包围,所以,现在可以看到他自己已经在缓慢地自学中,无需我们再用力去推行。
个人认为,一些好的习惯比教与一些现实的知识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
2010/02/21回复

我最近也在看转送全托,儿子现在这个非常不错,硬件软件我都很满意,儿子是两岁两个月去的,第7天就很高兴上学了。准备等他满三岁转全托,昨天看的那个非常好的硬件,可以说比现在儿子这个更好,但软件不敢说,老外都是非白人本土的,现在儿子就读的这间是英国本土的白人,软件可能比不上现在就读,但现在的这个没有全托。
2010/02/22回复

说说寒假里另外一件令我非常意外的事情。
我带儿子去超市买玩具,他一直很期待买一把枪,超市里边有那种套装的玩具,模仿警察装备的,他第一眼看中一套很喜欢,不过里边只有一把枪;有另外一套他没有看到的里边有两把枪。儿子是那种,平时无论如何选择他都会选择第一眼看中的那款的孩子。这次我问他“一把枪就只有你一个人玩喔,两把枪那妈妈也可以有一把”结果他就说“我要选两把枪的,跟妈妈一起玩,一人一把”。拿回家后,我们一起玩打枪,晚了,跟他躺在床上,他竟然问我“妈妈,今天你跟我一起打枪好快乐是不是?”我很惊喜,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会去关注身边的人是否快乐。我吻了一下他的额头说“儿子,我好快乐,妈妈好开心可以跟你一起玩枪”然后他非常满足地说“妈妈跟我一起玩好快乐”,然后就侧身进入甜甜的梦乡了。
我带儿子去超市买玩具,他一直很期待买一把枪,超市里边有那种套装的玩具,模仿警察装备的,他第一眼看中一套很喜欢,不过里边只有一把枪;有另外一套他没有看到的里边有两把枪。儿子是那种,平时无论如何选择他都会选择第一眼看中的那款的孩子。这次我问他“一把枪就只有你一个人玩喔,两把枪那妈妈也可以有一把”结果他就说“我要选两把枪的,跟妈妈一起玩,一人一把”。拿回家后,我们一起玩打枪,晚了,跟他躺在床上,他竟然问我“妈妈,今天你跟我一起打枪好快乐是不是?”我很惊喜,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会去关注身边的人是否快乐。我吻了一下他的额头说“儿子,我好快乐,妈妈好开心可以跟你一起玩枪”然后他非常满足地说“妈妈跟我一起玩好快乐”,然后就侧身进入甜甜的梦乡了。
2010/02/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