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腎主二便、腎主水,尿液的生成、排泄與肺、脾、腎、三焦、膀胱有著密
切的關係,其病因主要為腎氣不固、脾肺氣虛及肝經鬱熱。從表現證候來看,最常
見的是腎氣不足證,多由先天不足引起,如早產、雙胞胎、低體重兒等。
此外,臟腑及脊骨發育不全,都能影響腎氣固攝,導致膀胱失約而成遺尿;肺脾氣
虛證多由後天營養不良引起,中氣下陷,致膀胱失約,小便自遺;肝經鬱熱的病機
多為濕熱下注於膀胱所致。
辨症治療分三型:
下元虛寒者,施以溫腎固澀法;
肺脾氣虛者,用益氣固澀法;
肝經濕熱者,則宜用瀉肝清熱之法。
其中,臨床上又以腎氣不固為常見多見,故中醫治療小兒遺尿以培元補腎、固澀小
便為要。
